3.2.4 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内化不够。
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活动时,缺少助人为乐的精神理念,这是因为大学开展的德育工作忽略了美德教育。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后,常常无法评估该项工作的效果,所以许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加之学校开展的教育多是课堂教育,这类教育没有对德育工作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组织、资金、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也无法发挥实效。此外,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没有和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相联系,在这种背景下,纵使高校长年开展德育工作,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也难以增强。
3.3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途径。
3.3.1 开展共同协作式德育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大学生不但必须具备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任何一种素质的缺失,都会阻碍大学生成为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诸多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处于最根本的地位,是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品德因素对其他因素起总揽和统帅作用。加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加强德育建设,使大学生不但掌握高知识技能,还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他们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大显身手。
学校还应该重视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有利于整合双方的教育力量,共同培养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精神。必须将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贯穿于德育工作实际,应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入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内容,同时注重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便充分发挥社会培养同专业培养的积极作用。举例来说,可以邀请大学生的家庭成员参与到志愿服务的学习过程中,使其与大学生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使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生活充分结合到一起,如设立专项基金、开设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等。必须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高校德育工作以及专业培养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体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公益性以及社会性,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3.3.2 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表彰制度。
构建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环境,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社会力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当前,为大学生树立志愿服务道德模范是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最有效途径,通过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可是从当前来看,这一途径有被滥用的趋势,这可能会降低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失去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正面扶持力量,不能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持续的动力。由于大学生志愿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十分多样,活动组织者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于精神激励方式,而是应该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尤其需要在保持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性和无偿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但是高校的职责,同时也是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且对企业来说,也应该积极投身于此,目的是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大学生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提高自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当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将学校、政府、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同大学生自我激励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激励体系。
3.3.3 培育健康持久的组织文化。
只有建立起健康高效,同时又科学持久的组织文化,才能进一步推动具有志愿精神的人文环境的构建,这不仅为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精神。要想构建科学持久的组织文化,第一步是要构建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志愿服务精神。构建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不但要注重物质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因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来说,当然绝对不能缺少物质因素,因为物质条件能够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发展基础,可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特殊性质又要求它必须注重文化因素,精神动力可以有效弥补物质动力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另外就精神动力本身而言,它原本就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动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这决定性的作用。这充分体现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但可以消除消极精神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减少物质资源紧缺引发的不良后果。科学的组织决策带有鲜明的民主性,也就是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集体商讨、平等参与,民主决策。一旦志愿服务组织沾染上官僚主义作风,志愿者的参与度就会下降,与此相反,志愿服务组织的民主性可以大大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促使其主动形成志愿服务精神。打造精品志愿服务活动是创建良好服务氛围的又一途径,尤其需要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因为品牌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3.3.4 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支持平台。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力量,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一定的支持平台,不但要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要通过各种手段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支持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还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志愿志愿服务组织的根本利益。以立法的手段来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开展,重视体现志愿者的合法利益,保证志愿者的志愿活动处于被尊重的地位,杜绝滥用志愿资源的现象出现,绝对不允许别有用心之人将大学生当做免费劳动力。
另外,企业也要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不但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而且它在招聘新员工过程中总是优先录用志愿者大学生,极大鼓励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大学生志愿服务支持平台在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权力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应该依靠相应的政策法规,构建多元化的支撑体系,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制约石家庄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机构养老的推行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绝多大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专门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设立的,而自己有儿...
第一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现状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联合国开始在国际、地区、国家和城市层面上提高对灾害警觉和应急管理的认识,并将1990年-2000年宣布为...
摘要近年来,在激进的考核机制和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地方政府建设资金需求迅速攀升,但是地方政府财力往往无力支撑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融资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此外,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
1绪论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都提到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报告中也...
第2章香港公立医疗的管理体制与机制2.1香港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分析2.1.1香港公立医疗发展轨迹在香港公共医疗卫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公立性质的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最早的医院是于1841年由英国陆军和海军创办的陆军医院和海军医院。然而...
3.3日照市境外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程度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对境外人员管理更加重视,相关法规制度日益健全,政府牵头的社会化联动机制和公安内部分工配合机制已经形成,合力逐渐增强。在强化境外人...
第1章导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非法营运车辆随之日益增多。本章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对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进行详细论述,为后面的问题和对策提供了必要...
第三章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本章从目前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从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载体、工作流程四个方面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突出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提升行政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新途径。3.1...
5优化政府职能推动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把双刃剑,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在文化创...
第3章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工作较前几年已经有很大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联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管理观念的滞后以及管理方法技巧的欠缺。这些问题亟待管理部门去解决,舆情管理面临形势依然严峻。3.1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