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得出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复原力仅仅处于中上水平,还有一定提升空间。而不同性别、学历、年龄、教龄、担任班主任年限、班级性质、班额、所教学科、月收入、职称共十种背景变量在心理复原力个别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而不同婚姻、生育、班主任形式、班级人数四种背景变量心理复原力个别维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通过访谈的方式归结出性格的乐观开朗、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对职业的肯定、广泛的兴趣、家庭朋友学校的支持等有助于提高心理复原力。同时,他们的社交范围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欠缺,工作负荷大,收入相对较低,学习培训机会较少,这些不利于他们心理复原力的提升。
在此基础之上,农村初中班主任应充分认识自我、发展兴趣爱好、合理宣泄负性情绪、积极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支持作用,提供专项资金、改善评价体系、建立民主氛围、提供培训机会等。家人、朋友、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非常重要。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复原力。
另外,由于笔者时间、精力有限,仅以天府新区 9 所农村初中班主任为被试对象,其被试人数较少、范围较窄,代表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以后的研究者多增加被试群体与被试区域,相信这样更能提高被试的代表性,研究的精准度会更高;其次可以进行不同地区农村初中班主任心里复原的对比研究,也可以进行同一地区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以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专着:
[1]顾明远. 班主任工作概论[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1,1
[2]教育部.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M]. 教育部, 2009:1
[3]任俊. 写给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
[4]汪新建. 西方心理学史[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23-226
[5]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4:290
[6]国务院.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M]. 国务院办公厅,2015学位论文
[7]赵长福. 论新时期班主任素质的培养[D]. 西南师范大学,2002
[8]耿祝芳. 中学教师心理压力与调适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1
[9]丘志珊. 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35-39
[10]曹莹雯. 上海市初中班主任工作负荷状况的调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54-55
[11]黄牧乾. 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研究——以河南省固县为例[D]. 华南师范大学, 2007
[12]饶小锋.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学校管理对策研究——以广东佛山南海区为例[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3]孙向梅.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D]. 苏州大学,2009
[14]郝丽. 初中班主任工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3-14
[15]黄甫乐观. 中小学教师复原力的实证研[D]. 重庆大学, 2010:1-4
[16]雷琴婷. 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 2013-03-09
[17]史正果. 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复原力研究——以河北省 300 名教师为例[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4
[18]赵作荣. 教师职业紧张与其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关系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2014:4
[19]李雪. 初中班主任的困惑与破解[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5-15
[20]张利华. 高中班主任心理压力调查——以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为例[D]. 湖南师范大学,2015
期刊:
[21]陈晓莉.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模式[J]. 闵江学院学报,2004,8
[22]周碧岚. 复原力研究进展与方向[J]. 求索, 2004
[23]于肖楠,张建新. 韧性--在压力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5):658-665
[24]陈晓红. 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J]. 教育探索, 2006(2):85-86
[25]李海垒,张文新. 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 人文社会科学, 2006(51)
[26]杨爱君. 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
[27]杨力状,吕兖周.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的心理测量学分析[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11):1-13
[28]席居哲,桑标,左志宏.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29]魏心. 教师职业倦怠干预设想[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2):24
[30]高明书. 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的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31]薛海珊. 新时期的教师心理弹性的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89-91
[32]邱婷,谭文. 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J]. 社会心理科学, 2012(4):9-10
[33]邓远平,罗晓,李丛. 中学班主任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离职意向关系[J]. 中国公共公共卫生, 2012, 6:804-805
[34]葛明荣,王晓静,梁建芹. 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2,8:72
[35]雷鸣,宁维卫,张庆林. 心理复原力的内涵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4):60
[36]梁进龙,崔新玲.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2-3
[37]陈玉华. 教师复原力研究的现状[J]. 全球教育展望, 2014,10:72
[38]张善超,李宝庆. 教师复原力的建构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 31(9):107-111
[39]王祥,张金勇. 贵州城市幼儿教师复原力初探[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1(12):48-52
[40]杨可敏. 浅析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困境及对策[J]. 中学教学参考, 2016(1):126
[41]张金勇,王祥. 贵州省幼儿教师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 教师教育论坛,2016(2):23-24
[42]矫凤楠,杨继平,梁晓燕. 提升心理复原力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4):105
英文:
[43]Kahn, R. L. (1979). Aging and social support. In M. W. Riley (Ed.), Aging frombirth to death: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pp.77-91). Boulder,CO: WestviewPress. House (1981).
[44]Werner E E. The children of Kauai:Resiliency and recovery in adolescence andadulthood[J] .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2,13:262-268
[45]Werner E E.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1995
[46]Masten A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
[47]Howard,S.,& Johnson,B. Resilient teachers: Resisting stress and burnout[J].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4,7(4):399-420
[48]Friborg, 0., Barlaug, D., Martinussen, M., Rosenvinge, J. H.,&Hjemdal, 0. Resilience in relation to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J].
International Joural of 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 2005,14,: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