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微课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虽然大部分教师不同程度的己将微课应用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但存在教学效果不显着、缺乏系统的微课教学设计等问题。因此本章在分析小学语文学习特点和微课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依据迪克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制定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制定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的评价。
第一节 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一、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特点
注意力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小学生的注意发展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步向有意注意过渡。就引起学生的动因而论,那些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难以长时间地注意同一事物,容易受一些新奇刺激的影响。心理实验说明,在一般的情况下,7—10岁儿童的持续注意在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1。注意贯穿于小学生心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对于发展小学生的智能和个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小学生注意的根本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没有完善,因此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要从无意注意的规律入手,逐渐发展起有意注意的各种品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例如,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微课的应用等)积极防止可能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和本质,也是儿童进行学习的重要支撑。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也就是说虽然小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些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事物和掌握概念,他们所掌握的绝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难以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较多应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形式,这样小学生容易掌握那些对于他们来说相对复杂的内容,进一步促进从具体、感性的实践引向抽象概括,有利于逐步提高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启发他们自觉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使儿童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思维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对抽象内容的理解通常要借助于直观事物,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思维特征,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微课的应用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小学生的兴趣特点
兴趣是指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实兴趣是动机的一种,区别在于兴趣所促使的活动方向比较专注,对象比较具体而已。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学习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兴趣,间接兴趣是对学习将取到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同时,兴趣对人类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很重要地推动作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兴趣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因素。若小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自觉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时,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乐趣,并不是痛苦,同时有助于他们获取更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具有哪些特征呢?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许多事物他们都感到有趣、新鲜,从而趋向于接触、认识以及更进一步掌握它们。由于小学生知识贫乏,活动目的性差,因此,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被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和诱惑,认识事物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那么他们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不完全产生于对学习活动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而是产生于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例如,教学中的游戏、与教学内容有关动画、学生扮演角色等,都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总的来说,小学时期对具体的事实和经验较有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应用各种积极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活动,手脑并用,使他们主动、活拨地学习;利用儿童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提髙儿童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儿童的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四、小学生学习的特征
小学生注意力、思维和兴趣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学习的特征,正因为小学生的注意时间短,以无意注意为主,以及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小学生更喜欢直观的事1给小学生讲课,会事倍功半,也就是说老师付出的很多,但教学效果一点都不明显,学生的收获也微乎其微。而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正是如此,极大的残害了很多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了很多高科技,那么我们的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段等,将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以直观形式给学生呈现,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节 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通过分析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看出小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时间短,所以不适合长时间的学习,而微学习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的特点,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把目标与内容紧密相连,学习目标要单一、具体、明确,会使学习者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从而看出微课与传统的整节课和现有的网络课程的不同,并结合其他研究者在微课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微课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一、微原则
“微”是微课的最显着的特征,也是区别与其它课程的最本质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微”原则。“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积小,即资源容量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只要有电脑或手持移动手机或ipad等,都可以在线播放,或可以灵活方便的下载下来保存到电脑或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资源共享,这种便利性是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二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适合使用,不管是在等候,还是在休息,学生就可以抽时间学习。三是指选题小,选取的内容是针对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专题、实验活动等,进行充分讲解论述,加入适当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提高微课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所以衡量微课效果的指标是学习者的最终学习体验。在微课设计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组织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进行。在选择内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者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那么在学习资源的组织上,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三、交互性原则
由记忆法则得知,人们对文字的记忆能力远远小于对图片的记忆。所以在设计微课过程中,从头到尾不能一直是纯文字的讲解,这跟我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什么两样,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同时也有研究者阐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若课程内容以画面和词语组成一起呈现时,要比只有单一的语词呈现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加入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等元素,以此增加了微课的生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构新知识起关键作用的是“情境”,可以促使产生有意义的学习。通过与学习者的互动,使学习者从接受者渐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 微谋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方案
在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考虑那些因素是影响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设计我们要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等分析,同样,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些因素,只是不同的是,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某个知识点达到一个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针对性较强,目标单一。而迪克-凯瑞(W.Dick &L.Carey)教学设计模式是从分析、设计和开发三个平行阶段来考虑教学设计的,是大多数教学设计模式共同具有的部分。同时,迪克-凯瑞(W.Dick &L. Carey)教学设计模式能够满足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以及学习者等方面的分析,使语文微课教学的设计更加深入、细化,使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实效性。因此,这是本研究选择迪克-凯瑞(W. Dick &L. Carey)教学设计模式的原因。
本节根据迪克-凯瑞(W.Dick &L. Carey)教学设计模式,并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内容,确立了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的维度。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微课设计和实施评价等。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
201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从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分析了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的所要达到的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第一学段)或习作(第二、三阶段)”、“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除此之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下也从这五个大方面来看分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3)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措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2、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3、口语交际
(1)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2)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3)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4)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2)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3)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综合性学习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教学内容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按分组进行编排。全册一共分为8个组。每一组都包括三大襟分,即导语、课例、语文园地。每组按不同的专题进行划分,每个人专题都有丰富的内涵,与儿童的生活贴近,不仅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感,而且还突出了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组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的开头导语为我们点明了本组的专题,并提示了学习要求,每组的课例有3—5篇的课文。课文都围绕着专题内容来编选,分为精读与略读课文两大类。全册一共有32篇课文,其中有18篇是精读课文,14篇是略读课文。每篇精读课文的后面都有思考练习而略读课文的前面有一小段连接语,既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i。在部分课文的后面,还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
除此之外,整本教材的后面还附有8篇的选读课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10-11岁之间,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思维变化非常的活跃,他们思想不稳定,天性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大部分的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学习兴趣的。可见,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各方面的发展尚未定型,因此可塑性比较强,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为此,语文课程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各项智力因素。在对小学生的语文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洞察力、想象力等因素,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微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激发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在选题要注意以下四点:1、选取教学中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等)或专题亦或是小故事、小策略等作为选择对象;2、针对教学中的典型、容易出现错误的内容或问题进行设计;3、设计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是讲授类、答疑类、导入类等等;4、选题尽可能的“小而精”,具备代表性、示范性、独立性,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笔者选取了第二组《观察与发现》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微课讲解,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五、制定微课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根据以下的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1】
虽然设计微课教学过程因为选题小、目标单一而看似简单,但其实不易。一方面,要确保将知识点在简短的时间内讲授完整、清晰而且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不能纯文字的讲授,要尽可能的结合现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
六、微课教学设计旳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必要措施。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方法指导、效果分析都要靠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才在说、读、写等能力方面做出要求。因此,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兴趣情况为主,辅助以试卷的形式了解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测验卷涉及的内容有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的单元知识检测,该测试主要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察,本试卷是在借鉴已有测试卷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修改得出的。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