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选题缘由
近年来,作为民生热点话题之一的教育已成为互联网关注的焦点。如毕节男童死亡事件、上海“毒校服”事件、海南万宁幼女开房事件等典型网络舆情案例,均因应对不当而引发全国性舆情,影响了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针对中小学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特选此作为本次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
(一)做好舆情应对工作,是适应多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最新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攀升至6.18亿,全年新增网民数量为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态势【7】。(如图1所示)
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升至5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所占比重由 2012 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在2013年下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十分强势,成为了新增网民的主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上乘表现。(如图2所示)
网民数量的急剧攀升、公众在网络上的积极参与,使网络成为公众传播信息、发泄情绪的最大平台。有专家表示:“网民关注的议题正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网络意见的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趋势非常明显”。近些年来,网络管理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但在把握网络舆情走向和引导舆论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
(二)做好教育舆情应对工作,是公众诉求教育信息公开的需要
近年来公众对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政府部门及公共事业单位的制度、政策、法规等信息进一步公开、公平、透明。目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主动在官方网站公开信息,或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发布。但与公众强烈的不满相比,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社会和家长的需求,这种供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公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对教育的不满和误解情绪激增。此时,互联网充当了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言论平台,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在网络中集中爆发,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网民获得更多的、更便捷的话语权,也成为他们不良情绪的减压阀。
在这个多元媒体和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舆论传播渠道实现多元化,舆论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化,对人群密度较大的校园和难点、焦点、热点高发区的教育领域都是一个崭新的挑战。如果应对不得当,信息公开不及时,网民的疑问和诉求就会衍生出教育网络舆情,给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阻力。
(三)做好教育舆情应对工作,是教育部门塑造良好宣传形象的需要
教育事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民心工程。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也应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将部分工作精力和工作重心转向快速反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上来。2011年起,青岛市教育局把网络舆情应对提上了工作日程,进行专题研究。
青岛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青岛市人民广播电台“行风在线”栏目、青岛新闻网嘉宾访谈栏目,通过电话和网络等平台跟公众互动,解答市民关切的教育问题。为了使基层学校真正意识到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酵母”作用,青岛市教育局每年召开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会议,会议对全市教育战线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亮点进行点评,全市12个县市区的负责同志在会上交流分享各自的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青岛市教育局先后多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新闻宣传培训,极大地促进了青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四)做好舆情应对工作,是保障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以青岛市为例,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在新闻宣传上不断加强力度,收效显着。但多数中小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进行正面宣传,在日常的网络舆情监控和舆情应对工作上步伐迟缓。笔者发现,目前多数中小学校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公众互动性较差。在网民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出质疑时,学校未能及时通过网络与网民沟通,导致网民的评论在网络平台不断累积,基于虚拟社区的相互认同,有共同话题的网民很容易从网上讨论转移到现实生活的聚集,网络推动也是学校群体事件爆发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不乏由于舆情应对不当而影响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例子,这也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文献综述
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问题研究。笔者在研究之前,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通过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以“教育舆情”为关键词检索到与之相关的资料有4697条,以“教育网络舆情” 为关键词检索到与之相关的资料有375条,其中许多资料所反映的是高等院校舆情应对的现状、措施等,不能有效反映目前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的应对情况。基于这种分析,笔者将检索资料的关键词之一锁定为“中小学”,检索到与之相关的资料有2条,比较遗憾的是单纯以“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1篇也没有,这种遗憾也坚定了笔者以“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及改进策略”为题进行研究的决心。
(一)关于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
在笔者以“网络舆情” 为关键词检索到的16054篇研究成果中,大部分集中在对舆情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上,有的学者从4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有的学者围绕其中一个方面,以点带面进行深入分析。其中许多资料距今已有将近20年历史,2012年共有4519篇,2013年共有4643篇。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研究员在国内最早对舆情进行系统性定义,其研究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
刘毅在此基础上扩充了舆情所指向的主体和客体,认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该定义明确了舆情的主体、客体和本体,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对任何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为舆情的定义赋予了新的内涵。【2】
关于网络舆情的概念,国内已有研究对舆情进行了界定,但尚未形成共识;不少研究还存在滥用混用概念的现象,对深入地进行舆情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定义如下: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3】。网络舆情四大可测要素分别为: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4】。我国知名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军犬舆情创始人彭作文则认为:“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目前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等网络舆情科研机构,对国内外的网络舆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同时注重对中国自有的网络舆情现状与发展史进行提炼,开拓自己的网络舆情理论体系。2003年8月,由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所长主编,所内全体同志参加撰写的《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一书出版。该书着重探讨了舆情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等,是国内第一部专门和系统探讨舆情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专着,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而作为中坚力量的知名媒体也承担起了网络舆情监控的职责,如新华网舆情在线、天涯舆情、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
(二)关于教育网络舆情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进行人工筛选,选取了中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学术文献,共检索到2005年至2013年近九年的相关期刊论文309篇,硕士学术论文53篇和博士学位论文8篇。此外,正式出版的专着,目前只搜索到唐亚阳主编的《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0)》《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1)》《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2)》和胡锦澜的《中国教育舆情分析报告(2012年度)》。
教育事业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各级政府的相关工作也不可避免的为公众所关注、热议。教育部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都会引发公众的讨论,尤其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情绪和意见,由此形成的教育舆论十分迅速,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很大。
着名学者郑金洲带领一批研究人员对2007年度繁浩的基础教育舆论信息进行了梳理提炼,并撰写《中国基础教育舆情报告·2007》一书,并附有研究人员对某项舆情概况的简明评说。2010年起,湖南大学连续三年发布《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其中2011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呈稳中有险,险归于稳的态势;学生及社会网民涉及教育系统的言论量虽大,也间或有一些敏感性言论出现,但整体未造成危害性的后果;微博的作用在教育系统的网络舆情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传统BBS论坛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
2012年8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内容涵盖了2007年到2011年上千起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该书指出,教育、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交通仓储运输和邮政业成为舆情高危行业【6】。
(三)关于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截至目前,多数期刊论文集中在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等方向,针对中小学校的网络舆情研究较为欠缺。统计显示,在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中,大多就高校网络舆情进行了分析研究,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单一。
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进行人工筛选,未搜索到以“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2008年由吴明友撰写的《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分析》一文因距离时间较旧,已无太多可参考性,因此中小学校无法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实施。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已陆续开展教育舆情信息监测工作。福建省教育厅已经建成了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开展了舆情采集、舆情加工、舆情规划、舆情服务、评估反馈等工作。青海省教育厅也加强了网络宣传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青岛市教育局建立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重大舆情处置信息。
但目前针对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媒体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收集上,研究方向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和指导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搜集新闻宣传、新闻舆情处理、教育系统应对网络舆情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文章、硕博论文及网络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调查研究
1.网络数据分析。统计2013年度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青岛论坛的每日置顶帖,观察青岛新闻网网民的动态,分析教育舆情的相关数据、青岛市教育网络舆情的显着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可利用的因素,根据网络舆情的各个基本要素,有针对性的分析中小学合理应对教育网络舆情的意义。
2.访谈调查。通过参与导师课题,与青岛市中小学校长、新闻宣传负责教师进行交流访谈,了解青岛市中小学应对教育网络舆情的实际现状,深入分析舆情应对中出现的问题和深层原因。
3.问卷调查。结合日常实际工作,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选取的青岛市市民了解情况,征询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意见,选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问卷设计题目为13题,发放问卷数目为100份。
(三)个案研究
选取2012——2013年度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调查、深入分析,加以分析整合,以期更加全面的了解教育网络舆情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应对策略。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