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职称评审工作,他们的管理体制虽然和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以及教师级别、职务的序列有着较大的区别,但是在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与晋升有着较多相似之处,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萧宗六、余白(2001)曾经指出美国在教师管理上特点。美国教师的考核和聘任是由各州管理的,实行的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而且证书只在本州使用。获得资格证书的程序并不复杂,经过州大学的培养后由州教育委员会签发,也可以由申请者通过教师能力测验而获取,由相关专业评价委员会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分为长期和临时两种,要想获得长期执教证书就要经过严格的评审。除了两年的从教经历是硬性规定外,还必须完成大学规定学分的课程,获得硕士以上学历,最终通过州教育委员会组织的长期教师资格考核[1]。崔迎新(2008)指出,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小学教师职业阶梯制度,这一制度把教师的职业晋升划定为由低到高几个层次:副教师(职业确立阶段)、专业教师(职业适应阶段)、领导教师(职业领导阶段)。每一次晋升都是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被肯定,沿此通道不断上升就会得到更多的收入与发展机会[2]。李宗华(2010)研究认为,英国的小学教师证书制度有着独到之处,公立小学教师的任用权属于地方教育当局或者教育董事会,教师的教学年限和晋升都与工作考核直接挂钩,同时还要参照其发展潜力和继续教育情况[3]。王森(2011)研究发现,英国政府把教育改革和教师评价与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推动力,收到不错的效果[4]。刘航(2011)指出英国政府于 2001 年颁布新条例对《教育(学校教师评价)条例》进行修订,充实教师评价的相关内容,从此,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体系开始运行。据此,我们可以明晰英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形成脉络。在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实行的是以奖惩教师为主的评价制度,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扬奖弃惩的正面教师评价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又出台 PRP 评价制度,目的是把奖惩和发展两种评价制度有机融合起来,直到 21 世纪初才提出更为科学的绩效管理评价制度。这一制度较好地整合了奖惩性和发展性两种评价模式的长处,使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5]。杨春茂(2008)认为,日本小学教师管理权限十分清晰,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会是权力机构,全权负责教师的聘用、交流、进修以及工资的发放和职务的晋升。
日本通过立法形成了《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公务员特例法》,教师要拥有资格许可证才能执教,并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用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6]。齐琳(2009)进一步指出,1958 年日本实施的教师评价制度,其主体结构由工作成效、突出贡献、综合测评三部分组成。这个制度是上层和教师背对背进行的,不会和本人沟通,也不与其它人事劳资事项有关联,仅作为对教师本人指导和帮助时的参考[7]。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研究
陈驾(2003)认为,教育领导者应该从教学成果、专业能力和个人品质三个方面来对教师实施评价。具体来看,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度;二是教师掌握的专业技能,应具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三是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四是教师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能力;五是参加共同体学习的积极性[8]张曼(2009)指出,小学教师评价标准的五个核心维度是相互联系的,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高级指标。他更加明确具体地释析其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否全心全意,能否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能不能负责任地管理好学生,能不能经常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缺陷和总结经验教训,能否成为学习型团队中积极分子[9]。杨天中(2011)对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后,发现其中几种常见的对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一是增值性评价,也就是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是评价一个教师水平和业绩的主要内容,但是,成绩并不能说明学生的一切,至少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也不能反映他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努力程度。这个增值性评价不是只看学习成绩,还要把学生全年的所有活动效果综合起来进行考评,来评价教师的执教效果。二是,教师档案评估,也就是动态综合评价标准。使用这种方法来评价教师两方面的表现,一个是教师的技术专业发展过程和成长情况,看其自身的潜力能否考取执教必须的职业证书,进而受到聘用,在一定时间内能否得到晋升的机会;另一个是通过查阅教师档案,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和意见,促使其改变不利的教学局面,达到尽快地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三是同行评价,公正的印象评价标准。同行间的交流评价更具真实性,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相互沟通、介绍经验、交流心得、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10]。郭丽莉(2009)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后认为,对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导向放在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尤其看重素质能力,评价指标相当全面,这是注重教师综合能力塑造的反映。绩效考评依据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结果,应更关注学生的进步状况、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11]。王文丽(2011)指出,教师评价制度早在世纪之交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它把教师的能力、情绪、业绩作为要素组成教师评价体系,作为鼓励优秀和处理不合格教师的依据。时至今日,这样的教师评价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评价的方法显然过时了,和时代的发展和客观环境极不适应,许多做法受到教师的质疑和抵制[12]。
2.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实施
虽然职称评审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但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思想不清晰、认识的偏差、管理上疏忽,以及职称制度本身的并不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一,教师职称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教师的职称评审在学校影响很大,一评审终身的性质导致了人们为了评职称而费尽心机,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深造。学者肖华平(2000)在研究中发现一种现象,教师一旦评上职称便可终身享用,为了不断升级而绞尽脑汁,不惜铤而走险请客送礼,甚至是学历造假、论文抄袭。这样就失去了职称评审的最初意义,反而严重地削弱了评审的真实性,助长了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负面风气[13]。葛丽(2008)在调研中发现,小学教师职称晋升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申报的晋级材料不真实,甚至弄虚作假;在评审过程的徇私舞弊,拉关系走后门;尤其是高级职称的评审更加复杂,不正常因素更多[14]。
其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内容存在弊端。职称评审的形式和程序固然重要,评价的标准也左右着评审结果。夏心军(2004)、刘克汉(2004)认为,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左右,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审时,往往把学生成绩作为职称评审所需的业绩来重点参考,而对于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效果不去关注,使教师的教学走向发生偏移[15]。
其三,职称评审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职称评审工作是公开透明的,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也会受到负面因素的干扰。王建彬 (2009)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从评审方式上看,其中仅有民主投票这一方式较为客观,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人为的因素,有可能被人利用产生新的不公平。如果最终的结果是由所谓的专家、领导、校教师代表进行投票,而没有普通教师和学生代表的参与,能够评上的不一定能代表同一级别的最高水平,用获取的选票多少来决定是否晋级本身就不科学。票数有时只能说明其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缘和认同,并不能真正的代表他的真实能力和取得的业绩。甚至有的选票是通过不正当渠道和手段获得的,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16]。
3.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进
对于教师职称评审中突显的各种不良现象,我国理论研究界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关于主体、形式上的建议。黄大龙,吴恒祥(2003)认为,对于教师职称评审中各项证书的作用,应该和实际应用以及教学上取得的业绩相对照,同时教师可以用其它的实际贡献来弥补“硬件”的欠缺;评价主体的次序可以倒置,部分地下放评审权;把原有初、中、高三级进一步细分,加大可供教师选择的层级范围。同时,学教师职称晋升实行“评”、“考”结合,把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综合起来考评[17]。
第二,关于标准制定上的建议。彭春芸、林清玲(2003)认为,评审标准应该以教师的基本条件为主,它应该包括教师道德品质、执教能力、管理水平、业务素养、专业技能等等内容。晋升职称必须要有相应的论文发表,这标志着参评者本身的科研能力,这是职称所应有的水平。当然,审核论文不能单纯地看发表的数量和档次,更要看重论文的学术性、前瞻性和应用价值。同时,提出把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标准,因为职称评审、论文撰写的目的都是为教学服务的[18]。
第三,关于方式、程序上的建议。俞光虹(2007)认为,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展开,建立完善的教师任职情况跟踪考核记录,为定期的职称评审打下基础。加强聘任管理考核,打通破格录取的渠道,优化教师资源。而县级以上应该有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专门机构负责小学教师职称的评审与审核,主要职责是针对考核对象的同事和学生做调研工作,使教师职称评审更加公平公正[19]。
第四,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本身的建议。杨鸿、沈群红(2007)指出,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之所以会出现晋升争议、激励不足等问题,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区分不清,如果把评价的标准引入“岗位+能力”的双重导向,就是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发展设置岗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自我发展需要选定岗位,这样,双向选择就可以有效地将教师对职务的追求与对绩效的追求结合起来,学校的发展动力和教师的个人的晋升动力链接起来,学校的教育目标就会顺利地实现[20]。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学习研究,我们看到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正在引起各国高层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教师评审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它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意义非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前对于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该项制度实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还包括了职称评审的主体设置、评审方式、标准、程序以及制度本身缺陷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到实践中都为职称评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它有利于我国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机制的改革和评价体系的完善。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