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国内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319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它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依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战略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际,开拓性的做好人才工作成为治国理政中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

  我党历来具有“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良好传统,并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管理制度,为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职称制度就是我国一项基本的人才评价和人才使用制度,在经济发展、企业升级、技术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党培养、选聘、吸纳、使用技术人才的有效方式,是专业技术人才自我发展、价值实现的重要渠道。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态势变化的频率加快,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更加突出,职称制度必须不断实现自我更新与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人才发展战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十八大以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稳定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问题,一是职务结构比例调整,二是工作人员工资改革,两者互相联系,互为因果。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薪酬制度改革紧密相连,是两项改革的核心内容。职称评审是一项政策性强、科学严谨、公开公正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专业技术人才的评审不仅仅影响到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也会将直接影响到改革顺利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准入制度越来越严格,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更需要技术精湛的专门人才发挥主体效用,他们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企事业单位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职称制度改革既是形势的需要,也是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诉求。只有使职称制度贴近社会的发展变化,给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客观、准确、周到的评价,才能激励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育重任,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称评审制度是评价小学教师业绩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最为关注,和自己切身利益最为相关的制度,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不可否认,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为推动我国的义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激励具有相应职称的小学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小学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但是,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教育教学的现实需求不适应的状况愈加严重,其在管理模式、评价方式、评审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都是亟需深入研究,及时破解的重大课题。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 2009 年将山东潍坊、吉林松原和陕西宝鸡市等地作为小学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其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是,首次在小学教师系列中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二是,统一和规范小学教师职务:依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三是,由原来的评聘分开改为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四是,创新评价机制,制定新的评聘标准,更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能力考察和认定。

  三年多的改革试点工作给教师职称改革为进一步推进这一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为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乃至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因此,立足实践经验,依据政策要求,深挖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更好的发挥职称评审制度在服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研究意义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的基石。如何调动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成为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的小学教师管理制度体系中,评审制度是既关乎工作全局,又与每一名小学教师核心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制度。小学评审制度的合理与否,公正与否,适切与否,历来是学界及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因此,针对小学教师职称工作的现状,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职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而以此基础,结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一方面可以总结小学职称评审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化小学教师评审制度的理论研究,充实小学教师管理机制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对于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改革,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优化小学教育系统的发展环境,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国内外先进理论为指导,着眼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沿革、现状和发展,立足制度实施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职称工作的理论文献,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尽可能地收集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分类和整合,选取最佳的角度,小心求证,大胆切入。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在国内外论文研究中采用较为普遍,通过被调查者的问卷答题进行资料分析,是实现论文数据研究的重要途径。问卷调查可以使作者得到一手数据资料,而且还可以与被调查者进行直接交流,是目前学术研究中用途最广、效率最高的一种数据收集方式。调查问卷的真实性更容易把握,由于相关信息从被调查对象中一手获得,所以具有客观真实优势。通过与本地人事、教育行政领导的访谈、学校校长、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现状,并找到其中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核心概念

  1.职称

  职称,顾名思义,就是“职务名称”的简称。最初它只是个职务称谓,并不代表着其水平和能力,只能说明他处于的位置。后来职称逐渐演变为知识分子的专有称号,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一般说来,职称主要所指的是专业技术职务,拥有何种级别的职称标志着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高低,所以它具有学术学衔性质,也表明着其在职场上的身份和资格。

  2.小学教师职称

  我国原国家教委曾经颁布的《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完整地解读了小学教师的职称等级:小学三级、小学二级、小学一级和小学高级。初级职称是“小学三级”和“小学二级”,中级职称是“小学一级”,“小学高级”是高级职称。随着职称制度改革,小学教师可以评审“超高”与“正高”。小学教师职称等级制度使教师的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它不仅仅是对小学教师水平和能力的肯定,而且和其收入和待遇紧密相关,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物质上对小学教师的激励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对于促使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实现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现代汉语词典》对评审一词的解读是,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职称的管理机构以及评审人员会根据被评审对象的“硬件”和“软件”是否符合资格和要求做出“决定”,这个“决定”最终将决定被审核人员的职称等级。

  根据以上概念解读,笔者把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理解为:教育部门及学校职称评审机构依照国家或地方关于职称评审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评审标准和方法,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能力和成就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通过审核来最终决定给予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等级的过程。整个过程如果分解开来,它包含了众多的具体事项,比如说,谁是评审的主体,采取什么样方式方法来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怎么确定,侧重点是客观教学水平的存在,还是教学工作中业务能力的表现等等。所以说,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政策性强、和教师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对今后的工作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索其内在的客观规律。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