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3.1 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实施的基本情况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的基本情况,依据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潍坊市所属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寿光市 68 名现任校长、54 名校长后备人才和67 名一线教师共计 189 人进行了有效问卷,以这些问卷情况为样本,对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3.1.1 对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实施情况的总体看法
表 3.1 结果显示,91.2%的校长、90.7%的校长后备人才、67.2%的教师认为潍坊市的中小学校长遴选很有必要,这说明当前多数的学校干部、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校长遴选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的。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必要性不大或是形式主义,其中校长占到8.8%、校长后备人才占到 9.3%,虽然这部分人数量很少,但也如实反映了个别校长、干部的真实心态,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实施校长职级制还不是很到位的县市区,这说明潍坊市推行校长职级制和在落实校长遴选机制上还不是很均衡。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必要性不大或是形式主义占到 32.8%,他们在分布上各县市区没有明显区别,说明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对相关政策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3.1.2 对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机制成效的评价
表 3.2 的调查数据的结果与表 3.1 的调查数据的结果是一致的,91.2%的在任校长、90.7%的校长后备人才、67.2%的教师对潍坊市的中小学校长遴选做法持肯定的态度,普遍认为新的遴选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遴选机制持无所谓和反对态度的干部教师则认为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表 3.3 显示,64.6%的校长、后备人才和教师认为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机制“建立了公开的竞争机制”,58.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明确了校长任职的标准条件”,还有75.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符合校长的成长规律”,68.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激励人才个人成长”方面成效显着,80.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扩大了选拔校长的参与面”.
表 3.4 说明,大多数的校长、校长后备人才、教师认为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机制对其本人具有激励作用,对个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 10.3%的校长、11.1%的校长后备人才、10.4%的教师认为不但不能促进其个人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负作用,结合访谈发现,这些调查对象中的校长多数年龄已超过 52 岁,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进取意识有所降低;其中的校长后备人才和教师多数是年轻同志,他们学历层次高、年龄小,对参与校长遴选愿望不高、甚至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说明,校长队伍、青年教师队伍也还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引起重视。
表 3.5 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希望“遴选的标准条件要公开”、“遴选的过程要公正公开”、“遴选委员会要具有广泛代表性”、“需要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说明大多数校长、干部、教师对现行的遴选组织形式还不是很信任,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还有疑虑。59.8%的被调查对象同时希望遴选时“考虑不同学校的办学需要,扩大选人范围”,这些被调查对象多数是农村学校和规模比较小的学校的干部教师,这说明在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遴选校长时选人范围还不够大,甚至出现无人申报的现象。
表 3.6 数据显示,“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工作业绩”是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认可的评价指标,其认可度分别达到了 81%、86.2%和 81%,说明这些传统的评价内容是得到了普遍认可的。对“群众满意度”认可的达到 75.7,说明大多数干部、教师对引入群众评价持肯定态度。在“其他”选项中,部分校长后备人才对自身的学历以及获得的科研成果、发表的研究文章做了列举,要求作为评价的项目,这部分同志多数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的校长,大部分来自名校、大校。
3.2 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取得的基本成效
3.2.1 促进了中小学校长选拔的民主公开
我国当前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主要还是委任制,也称为任命制,校长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来直接任命,这种校长选拔方式属于“伯乐相马”式的选拔,造成了校长选拔的封闭化、神秘化,公开竞争的程度低,强化了官本位意识和行政化倾向,使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潍坊市施行的中小学校长遴选,通过选拔校长后备人才制度,将想干校长、有能力干校长的人才纳入后备校长“人才库”;通过公开招聘、多方面评价的方式,按照 1:3 的比例向教育行政部门党委推荐人选;教育行政部门党委通过差额票决的方式,决定校长人选,整个过程更加开放民主、参与面更广,也更有利于监督。
3.2.2 有利于学校的内部管理
校长是中小学校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当前的校长任命制度下,校长更习惯以上级的意志要求为行动指南,甚至出现了抵制或不服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现象,影响了学校内部的科学管理,影响了教育政策规定的贯彻实施,容易形成家长专制作风,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机制,发挥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促进了“管人”、“管事”的统一,减少了外部的行政干预,避免了不懂教育的人管教育的现象。
同时,由于强调校长的专业化,引入教职工满意度评价机制,让校长更加关注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推进建设学校现代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具有积极地影响。
3.2.3 有利于推进“教育家”办学
潍坊市的中小学校长遴选,其指导思想就是选拔真正“懂教育”的人办教育,鼓励他们专业成长,使其能够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办学育人。据统计,大多数的校长、校长后备人才、教师认为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机制对其本人具有激励作用,对个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说明成为“教育家”已成为大部分干部、教师的追求,他们增加了到课堂听课评课、开展研究和自我进修的时间,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潍坊市近年来涌现了大批的“专家型”、“学者型”校长和教师,“教育家”办学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3.2.4 促进了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成长
调查表明,潍坊市通过实施中小学校长遴选制度,最明显的作用就是促进了校长和校长后备人才的专业化发展。分析其原因,一是通过遴选制度的实施,在其制度导向的引导下,校长及校长后备人才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深入课堂19听课评课、与教职工沟通交流、开展调研走访等学校管理上,促进了校长及校长后备人才综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为推进校长职级制的实施,组织开展了大量面向校长及校长后备人才的培训、研训活动,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了迅速提高,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从实践看,尤其是校长后备人才,成为最有活力、最善于读书、最有思想的教育人才。
3.3 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存在的问题
3.3.1 校长任职资格条件要求不明确
判定校长后备人才有没有资格应聘校长的首要条件是应聘者是否通过了严格考核,获得了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目前,潍坊市虽然建立了校长后备人才制度,提前把适合做校长的优秀人才纳入统一管理和培养范围,延长了校长岗前预备期,也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但潍坊市只对后备人才遴选和取得任职资格的程序进行了规范,任职资格的具体条件以及考核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特别是没有完全建立起全市范围内统一的任职资格制度,市教育局负责市直学校后备人才管理、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校长后备人才管理的做法,致使个别地方在实施中走了过场、流于形式,任职资格的权威性降低。
3.3.2 中小学校长遴选的标准不具体
潍坊市在遴选中小学校长中同样强调德才兼备,选拔最合适的人选担任校长。但对“德”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又含有哪些具体条目等,还比较宽泛,没有做出严格细致的规定,这造成了校长选拔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间和主观随意性。如对“德”的考察,虽然强调了群众满意度和引入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但容易导致校长及校长后备人才平日工作不敢大刀阔斧地管理,而是为追求好的评价结果做和事佬的现象;有的地方出现了学校外来人员遭遇内部人员固有矛盾影响而评价低的问题。
3.3.3 中小学校长遴选的程序还不完备
校长的遴选需要科学全面、规范、标准化的程序。现在潍坊市的校长遴选虽然也组成了选聘委员会,也有专家代表、校长代表及教师、学生家长代表,但这些人员的组成比例、选择要求等还不明确,容易造成这些人员的学识、经验甚至人情关系等影响对应聘者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人选的可信度就会受到影响。潍坊市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求由教育部门具体操作,但如何组织遴选活动,还缺乏制度性要求;要求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全程监督,但怎么监督、监督哪些环节、监督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规定。在选拔校长时,还多是审核文字材料和应聘者以前的工作业绩,面试采取演讲答辩的形式,但在面试上下的功夫不够,让应聘者的实际教育管理才能充分展示出来的形式研究还不够,也影响了对应聘者的能力做出全面、客观的评定。
3.3.4 中小学校长遴选范围还不够大
虽然与多年前中小学校长直接考察任命校长的做法相比,现在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的范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遴选范围上还存在不够大的问题。如潍坊市中小学校长遴选中除了市直高中阶段学校面向全市高中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外,各县市区还仅仅局限于本地教育系统副校级和中层干部中产生的校长后备人才库中的人选,范围还不够开放,没有突破县市区范围进行公开招聘,这样势必把一些优秀的人才拒于门外,不利于实现校长队伍的优化和专业化。同时,对名校、大校出现校长空缺,报名竞聘的较多,选择余地就大;但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空缺,因条件艰苦、资源不足,参与竞聘的人员有时严重不足,难以选拔到优秀的人才担任校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