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生活体验运用的现状反思(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907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案例五:

  在一次参观园外“美术工作坊”的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带领大约 30 个孩子进行生活体验学习。工作坊的场地相对于幼儿园来说,还是比较狭窄的,所有的孩子只能在固定的空间内进行活动。同时,由于孩子实在太多,只能轮流去体验工作坊的器材、材料等,以至于有的孩子刚对材料熟悉起来,时间就到了,就得把机会留给后面的同学。由于孩子们排队的队伍比较长,而又被教师要求必须站在原地不能动弹,要维持好秩序,导致一些孩子在排队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耐心,对于参观和体验工作坊的兴趣急转直下。还有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的等待,又无法去其他区域活动,出现了情绪激动的情况,与其他的孩子不停地嬉戏打闹,以至于这次校外的专门社会教育活动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多少实际的生活体验。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爱玩是幼儿的天性,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寓乐于学,方能给幼儿带去更大的兴趣。然而,兴趣的培养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即需要在社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在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那么其体验只能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并不会通过体验获得多少启发性的感受。如果幼儿在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足够宽裕的空间供其活动,那么其身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生活体验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六)教育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内容过于片面

  “以评价促发展”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教育本质的重要诉求。通过社会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人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价值追求。评价是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环节。通过观察发现,在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将幼儿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成果等当作了最终的评价对象,而忽略了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这些表现所反映出的幼儿的真实发展状况。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显得过于片面,只是关注到了评价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到评价的过程,显然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案例六: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奉献意识,幼儿园教师精心组织了一次为贫困山区孩子捐钱、捐物的活动。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教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多媒体对山区孩子的生活环境做了形象的展示,孩子们看了之后很受感触。紧接着,教师对孩子们说,大家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来帮助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台下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调动了起来。第二天,有的孩子带来了钱,有的孩子带来了新衣服,还有的孩子带来了文具用品。但是,也有几个孩子由于家境贫困,捐赠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玩具、积攒的零钱等。本来孩子们能够有捐赠的行为就应该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却以金钱为标准,着重对几个捐钱、捐物多的孩子做出了表扬,而为了捐赠精心准备的其他孩子瞬间变得失落起来,可以看出,他们的幼小心灵受到了打击。

  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体验之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表现的评价不应该简单的指向结果,也应该关注到幼儿在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通过表扬的方式,把这种“唯我独尊”的评价标准强加给幼儿,似乎在暗示儿童只有捐款、捐物数量多的才是好孩子。教师在对幼儿做出评价时,并没有考虑到幼儿为了这一活动所付出的劳动,以及幼儿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爱心与奉献意识。在拜金主义价值观导向之下,教师仅仅将最后捐款、捐物的数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显然深深伤害到了幼儿的自尊心。因此,我们倡导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教育不应该只强调评价的结果,而是应该同时强调评价的过程,这样才能给予幼儿全面而中肯的评价。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生活体验缺乏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理念与能力的欠缺

  教师是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影响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之所以缺乏生活体验的元素,其中首要的原因就是一线的幼儿教师缺乏在社会教育中运用生活体验的理念与能力。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在不少教师眼里,幼儿只是受教育的对象,教师在社会教育中的权威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因此,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的地位,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幼儿往往是在教师的安排之下参加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一线幼儿教师不愿意上社会教育课,觉着社会教育课上起来较累,甚至有些人对社会教育课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在社会教育课中加入更多的生活体验元素,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这也是不少教师不思进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走访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自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工资水平的相对较低,不少一线幼儿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似乎已经对于幼儿教育失去了热爱,也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反思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另外,大多数一线幼儿教师缺乏在社会教育中运用生活体验的能力,导致其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在实际的社会教育教学中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是源于不少一线幼儿教师本身专业知识学习欠缺,无法深入的理解在社会教育中运用生活体验元素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开展实际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受限于自身的条件,很多幼儿教师往往没有机会外出学习与交流,所以只能在社会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而探索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教师开发周围社会资源的意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教师对幼儿园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基本的敏感度,自然也就缺乏拓展教学的动力。教师开发周围社会资源的意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在社会教育的理念上做出根本的改变,不愿意在社会教育中加入更多的生活体验元素,也不愿意探索和锻炼在社会领域的教育中运用生活体验元素的能力,那么纵使教育理念多么的先进,也不会在实际的社会教育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

  (二)幼儿园自身条件的限制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设计与实施的主要阵地。幼儿园内部环境的好坏,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学者曾经指出:“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如果缺乏支持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物质环境,势必影响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园在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也想将生活体验的元素融入其中,但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相比,社会领域的教育本来就是投资成本相对较高的一种教育类型。而在社会教育中加入更多的生活体验元素,则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一些较好的公办幼儿园来说,资金还有一定的保障。而对于一些条件不景气的幼儿园来说,由于是自负盈亏,所以在资金投入上就受到很大的局限。比如多媒体设备的缺乏。如今,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调动起各种感官,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和体验社会教育活动。而多媒体设备是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展现更为形象的画面,更为动听的歌曲等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幼儿园受限于自身的条件,幼儿往往就体验不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好处。其次是幼儿园自身场地条件的有限。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来说,户外场地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场所。然而,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幼儿活动。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往往会选择将本来应该放在户外的社会教育活动放在室内。在狭小的区域内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受到束缚,自然也就体验不到更多生活的乐趣。再次,受幼儿园师生比例的限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幼儿园往往不让孩子过多的亲身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生活体验活动的开展。综上所述,不难理解,幼儿园自身条件的限制,已成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生活体验运用的重要阻碍因素,制约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家长对生活体验认同不一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生活体验的开展往往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带孩子外出参观需要经过家长的同意,一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的参与,这样才能使得体验情景更加真实,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切身感受与体验。然而,家长对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教育理解程度不一,有些家长乐于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积极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对新的教育理念善于接纳,这部分家长乐于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对生活体验式的幼儿园社会教育认同度较高;但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只要保证好孩子的安全,让幼儿能多学知识就是好的教育,这种观念使得家长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参与度低,认为各方面的教育都是幼儿园的事情,对于生活体验也缺乏认同感,甚至由于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极力反对孩子的外出参观体验以及实际情景的操作,怕在外出与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出现孩子走失或受伤的危险。迫于上述压力,幼儿园只能以保护孩子的名义将孩子束缚在活动空间狭小的教室中,使得幼儿无法进行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式的社会教育。

  (四)社会大环境支持的不足

  对现状进行实践调查,目的是了解现状后对之进行改造,而仔细考察并分析促成它的原因,是实施改造工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鉴于此,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生活体验缺乏原因还在于社会大环境支持的不足。

  对于社会教育而言,无论是从实施条件上,还是从实施内容上,以及实施的影响因素上,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与否是社会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论述到,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强调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参与,让幼儿调动所有的感官进行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这就不仅需要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体验,而且需要幼儿将生活体验的空间拓展到园外,即广大的社会舞台上。然而,从目前来看,幼儿园社会教育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环境支持机制,使得以生活体验为重要特征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开展步履维艰。在与教师的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幼儿园的影响力不是很强,一般来说,联系参观单位是很困难的。为了不影响自身的正常工作,社会机构经常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幼儿园的参观申请。即使社会机构允许幼儿园组织孩子去参观,费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不是一般的幼儿园所能承受的,能够为幼儿园提供免费公益活动场所的社会机构少之又少。而且,到社会机构参观时,幼儿的活动范围往往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之内。比如,有一次,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参观邮局,只能在邮局的外面和大厅里远远的看着,无法了解到邮局分信、整理档案之类的工作,孩子们实际上无法真正从这种类似的活动中获得生活体验。无奈之下,幼儿园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将一些适合实地参观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改为图片讲解或者言语讲解的形式。如此一来,幼儿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生活体验,社会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