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256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愿意承认自己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多是源自自身的,只是具体原因略有差别。

  (一)自我控制力差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普遍承认自己之所以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学生经历了三四年的小学生活,对课堂纪律已经非常明确,却仍然没有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原因应该不只来自孩子本身,我们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进行冷静的分析。教师是否帮助学生养成了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否教给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是否引导学生学习过通过自我暗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家长是否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心情?是否以身示范如何提高自我约束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反思的,只有反思后,我们才能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策略。

  (二)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分化。

  有些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对所进行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就会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出现走神、注意力涣散等问题行为。有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找不到控制自己努力学习的理由与信念,只能得过且过地坐在每一堂课内,却无法进行积极的学习。

  学生似乎对自我有了明确的自我认知,从而不自觉地给予了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无法达到优秀的学习效果。这同样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趣、活动设计是否体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层次性、是否帮助学生学会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信心,通过培养自信心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进而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三)自我期望低

  学生经历了几年的小学生活,通过家长、教师、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了自我定位的意识。如果几年来,这位同学一直没有取得过好的成绩,没有被教师肯定过,没有被家长赞扬过,没有被同学羡慕过,那么他也会对自己有着很低的自我期望值,他会认为自己不会做好什么事情,不会得到别人的表扬,不会取得成功,也就不需要为成功付出什么努力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有意识地在脑中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及合理的自我期望。

  二、外部因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堂",学生在正式上学前的六年内都是在这所"学校"里学习的,家庭氛围、家长性格、家长的素养、家长的思维方式及家长的教育方式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生活在家庭氛围和谐、民主气氛浓厚、成员互敬互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其性格一般更为开朗,更愿意与人合作;生活在家庭氛围冷淡、家长行为粗暴、家庭关系紧张的家庭中的孩子,其内心通常具有更大的不安全感,也更容易产生对抗、叛逆行为。

  有些家长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凡事都有意识让他们参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学着肯定自己、成长自己。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有着良好的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表现出更加清晰的解决思路。反之,有些家长则无意识地包办了孩子的所有能够体验的机会,孩子便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遇到困难更容易表现得束手无策。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娇惯,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且会表现出意志薄弱的意志特征。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稍有错误便棍棒伺候,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学生容易胆小怕事、情绪不稳、缺乏学习动机。

  所以,学龄前六年的不同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在其入学后的三四年内仅仅通过课堂上的严格要求是很难改掉他们的坏习惯的。

  (二)教师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教育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心智、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必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谨言慎行,必会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管理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对学生管理方式专制或放任,会让学生不认同,进而与其相背而行。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教育知识缺失,会给课堂知识的传授带来很大的麻烦,引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某些教师的课堂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原因在于教师讲授的知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或了无生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在 10 岁或者 11 岁,正是活泼好动、乐于参与、好奇心强的时期,教师要做的就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兴趣点,设计出层次清晰、难度适宜、趣味性强的教学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并学有所获。

  另外,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教师课堂规则不明确也是一个引发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愿意遵守规则,而是在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前提下,教师课堂语言含糊、活动规则不明确,会让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出现问题行为。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课堂"剧作"的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导演"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更多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扎实学习知识、习得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优秀的自我管理者。

  (三)学校大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社会环境

  每所学校都有许多规章制度,有着不同的校风。优良的校风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行为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如果学校的校风强调刻苦学习,好好表现,学生会受到积极影响,并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学校管理制度松散,校风不正,那么学生势必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变得缺乏学习动机,丧失上进心,产生这样那样的课堂问题行为。

  (四)班级氛围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

  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情感氛围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果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会受到正面带动,让自己的问题行为不断弱化。如果班级学习意识淡薄,那么不可避免课堂纪律就比较散乱,学生注意力就比较容易分散,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过程。班级凝聚力强,班级氛围民主团结,同学之间会互帮互助,良好行为会越来越多。班级凝聚力差,班级同学感情冷漠,同学们会各行其是,甚至在别人出现问题行为时嘲笑不止,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产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