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

排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901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一直采用的是“三级训练”体制,即“国家队及省市成年运动队--省市青年队--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现培养和训练运动人才为主要目的,这种训练模式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力量集中的优势,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精英,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同事,这种训练体制在市场经济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退役后安置困难直接导致“三级训练”体制的“入口”(选材)和“出口”(安置)出现问题,形成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

  而探索“体”与“教”的有效结合,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我国早在 1987 年原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就先从高等院校进行了“体教结合”尝试来解决后备人才匮乏问题,1983 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其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是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在保证青少年儿童运动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系统训练,为攀登体育高峰做贡献”.1986 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颁发了《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在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另外,在我国的部分中学也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工作。1991 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试点中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试点校的组织领导、招生工作、思想教育、学籍管理、运动训练、竞赛工作、教师配备、经费投入和生活管理作了全面的规定,尤其是传统校和后备人才学校学生运动员既可以直接入省优秀运动队,又可以直接进入高校。国家出台的新体育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积极性,不仅受到学校欢迎,而且赢得了学生、家长、教练员和社会支持,为“体教结合”落实与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行“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但能较好地解决学与训的矛盾,培养既有体育特长又有文化素养的全面型人才,而且能较好地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畅通、拓宽人才的出口问题,解决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体育人才的培养效率,又能促进各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普及和推广,推动了群众体育,促进了全民健身普及,有利于青少年智力和体魄的和谐发展[1].由北京市市委、市政府牵头,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木樨园体育运动学院落实,现已成立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并且做出排球项目综合并项调整,形成成年队、青年队、青少组队伍的统一管理模式。在此新形势下,朝阳区承接北京市排球队第三梯队队伍-北京市排球少年队。经过多方努力,在 2011年 9 月,由朝阳区体育局、朝阳区教委、木樨园体校三方联合公办二级班落户朝阳计划启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朝阳学校将正式承接北京市排球队第三梯队队伍-北京市(男、女)排球少年队,此项工作是北京市排球项目发展探索的第一步,标志着北京少年排球队的后备人才培养将走上体教结合的道路。

  1.2 研究目的、意义

  在我国三大球中,排球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列的项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女排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和“三连冠”,1981 年和 1985 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和 1986 年世界锦标赛冠军,1984 年奥运会冠军。但进入 90 年代后女排成绩开始下滑,1994 年在巴西举行的第 12 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七八名争夺赛中竟不敌日本取得第八名,之后在日本广岛亚运会又败于韩国与冠军失之交臂,从此中国女排陷入低潮。虽然 20 年后在 2003 年世界杯和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又取得两连冠,但从总体成绩来看,中国女排仍处于下滑趋势。在 2009 年的亚洲锦标赛中竟输给泰国,2010 年的世界锦标赛获得第九名,历史最差的成绩,中国女排已经彻底退出了所谓强队的头衔,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后备人才的匮乏,2010 年中国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徐利曾指出:“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只有一百六七十个专业球员”.到目前为止,北京北汽排球二线队男女两队总共不到 40人,北京男排二线队有 23 名队员,女排二线队有 13 名队员,由于选材面窄,再加上打排球的孩子基数小(北京小球员不超过 200 人),北京市排球后备力量不足,已成为北京排球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北京市“体教结合”的实施状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尤其北京市作为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首都城市更应在“体教结合”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对北京少年排球队实施体教结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自 2011 年北京少年排球队至今的现状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北京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任务完成对北京市少年排球队实施体教结合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1.4 文献综述

  1.4.1 基本概念

  1.4.1.1 体教结合概念及其含义伍娟在《体教结合的意义及现状》认为:“体教结合”可以定义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体育回归教育本原,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而构建的体系[1].

  郑婕,陈志伟在《“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中定义“体教结合”: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竞技体育人才尔构建的和谐体系[2].

  韩会君,徐健牛等在《广东省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认为:“体教结合”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相结合,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既遵循训练规律,又遵循教育规律的一中新型的业余训练体制[3].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