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技术异化的根源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11-28 共410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技术异化的根源

  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通过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来体现。相应地,在对技术异化的根源进行剖析时,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自身原因进行剖析,而且要从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的角度的作用来挖掘其根源。

  第一节 技术自身的原因。

  "技术本身"并不是一个具有严格界限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技术的创造和应用来说的,一般表现为理论形态或工具手段形态。但是,我们不能脱离技术的应用,而单独对技术本身进行研究,因为无论技术本身具有多么强大的功能,不将技术内在拥有的功能转化为对人类现实的影响,它仍然只是一种理论形态或观念上的东西,无法给人类带来任何影响,技术的异化也就无从谈起。

  由于,天然自然所具有的结构和秩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开始征服和改造自然,换言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必将破坏和干扰自然原有的秩序,技术是人类实现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技术具有反自然性。

  技术所具有的这种反自然性,一方面技术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使自然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符合人类的愿望,为人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却忽略了技术的反自然性,当人类利用技术来改造自然时,如果对技术滥用,技术的反自然性就会恶性膨胀,导致异化,最终给人类带来灾难。

  综上所述,正因为技术具有反自然性,因为它是通过对自然的改造和干扰,来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同时,"反而以一种异己的力量,控制危害人类".所以日本学者中山秀太郎指出":所谓技术,从其出现的那天起,就是反自然的……只要使自然发生某种变化,就要引起自然的破坏,因此不会有什么绝对安全的技术。"因此,技术本身就蕴涵了一种"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的倾向和可能。这也说明了技术的异化是技术自身原因导致的,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着技术,就会有异化。

  第二节 导致技术异化的经济因素。

  在人类产生某种需要之时,技术随之产生。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如果技术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时,必然会导致异化现象。

  从资本主义社会看,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是造成技术异化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之一。

  经济上以追求利益为根本目的的生产方式,无疑会不负责任的滥用技术来谋取利益。

  在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化形式下,经济发展通过市场参与得以实现。并且,由于市场的单向追求性必然造成环境破坏,从而经济根源外化为市场根源。所谓市场的单向追求性就是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技术,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因此,技术自然成了追求利润的重要工具。

  资本主义私有制更大程度的刺激了资本家追求利益的目的,技术不再是一般生产力,而是资本生产力。资本生产力使社会的公众化利益受损,而个人利益成为主旋律,他带来的间接后果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个人利益,忽视甚至是漠视自然的共享性和社会的普遍联系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社会伦理问题遭到冲击,人的全面性丢失,人性丧失。

  在马克思眼中,技术异化与资本主义制度有分不开的联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使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人本身都发生了异化。进而技术形成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胜利。恩格斯曾举例说,当西班牙的种植场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可以足够用一个世纪,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

  这足以说明,在私有制社会中,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使技术发展具有盲目性。同时,资本家的追求利润的特性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也决定了技术异化的必然性。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说,只有在共产主义关系下,技术才能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本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异化的制度根源已经消除。为何还存在大量的技术异化现象呢其实,我们的社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技术发展落后的基础上,当前的社会技术还不能极大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个体成员只能相对独立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脱离商品经济的历史形态,必须采用市场化形式,因而市场具有的主要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并没有改变。

  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技术开始不管其存在的自然生态或社会,技术异化难以避免。

  技术的利益私有化与技术利用的极端利益化建立在两个指导原则上。这两个原则是:

  第一,技术应该做其所有能够做的事情,第二,追求最大的效率和产出。在技术能够高效地创造一切这一错误原则的引导下,技术被用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后果。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大多是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然而市场是按照特定利益主体、企业集团或国家所制定的商业规则进行运作的。技术的使用和创新也在这样规则下进行。技术又以利润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为主要目的,这样将会导致技术异化。因此,当技术的利益私有化和极端化成为主导价值观时,技术在自然、社会和人本等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会被大大忽视。

  第三节 导致技术异化的政治因素。

  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推崇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直接导致技术恶用的政治制度根源。长期存在的霸权主义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很大的影响。技术的军事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促使霸权主义的存在。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中,加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迫使一个国家将技术成果率先用于战争,譬如,二战中,许多技术成果被用于此次战争之中。二战之后军事的需要成为技术改进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却也滋长了霸权主义。为了实现争霸世界的野心,有些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比如,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开展了军备竞赛和核扩张。政治不平衡发展到极端,就会导致战争。不断的局部战争,如海湾战争、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等等更是恶意使用技术成果来达到和实现霸权的事例。值得关注的是,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贫铀弹。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大量炸弹的使用使得当地农业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油类燃烧造成了当地大气污染;与此同时,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水资源受到破坏,水质下降等等。

  由于世界政治、经济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国家为了不陷入"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利用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优势,干涉和主宰其他国家,强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世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技术异化的催化剂。许多发达国家纷纷研究高科技武器,来谋取霸权以便政治上统治世界。如核武器,它的毁灭性是极其可怕的。它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相当严重,在短期内,是无法弥补的。

  第四节 导致技术异化的文化因素。

  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当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经济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工具理性价值观等等。

  当今,个人主义价值观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个人主义者认为社会存在只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他们视个人主义大于一切,任何行动都围绕着体现个人价值方向进行运转。他们以小家为重,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他们认为个人是最后的目的,具有最高的价值。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前提和基础上谈集体和社会,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之上。极端个人主义不重视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个人主义,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为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在个人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在选择技术和使用技术的层面上,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却损害了他人利益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利益。比如,在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技术时,企业往往会率先考虑此技术在短期内带来的经济效益,在预期的效益超出预期支出时,企业就会引进此技术,与此同时,采用此技术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企业会把他们交付于社会来解决,企业忽视长远利益,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应受到社会的谴责。

  经济功利主义价值观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以经济为出发点的。然而,经济的增长依靠技术的进步。所以,将技术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就可以使经济无限增长。

  这种经济功利主义,使技术应用更加无法节制,导致人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技术异化现象日趋严重。

  享乐主义者,将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从此经济活动成为了人类最需要的活动。无止境的贪欲便推动着享乐主义者永不知足地追逐利润,使技术在应运的过程中发生异化,这不仅使人类陷入严重的精神困境,而且使人类日益陷入生存困境。技术发展带来的享乐主义生活,使人在享用的同时变得低俗;使人在安乐的同时变得颓废。

  汽车的发明本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现代人却买来当作懒惰的工具、地位的象征;电视的发明本是用来使生活丰富多彩,现代人却用来满足感官的刺激;空调是用来缓解酷暑严寒的不适,现代人却用来全天候达到自己最舒适的温度。享乐主义造成人们精神的颓废,资源的浪费。人们家里缺的不是用于生活的电器而是享受的高档品;垃圾厂里多的不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而是不再讨人欢喜的弃具。

  工具理性主义价值观包括技术至上主义、技术万能主义等。他们认为技术是实现某种利益的手段,并且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换言之就是人类应当不断地去征服自然、驾驭自然,使自然完全服从和满足人类的欲望。

  基于上述这些片面的价值观,技术在牺牲社会整体长远发展的背景下,给一些主体带来了利益的满足。针对这种情形,个别主体的选择与应用便会受到社会主体的干涉与整合。但这就会出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优先考虑谁的利益,采取哪方的意见,就由许多外在因素来决定,诸如体制、政体等。比如说,在民主至上的国家,通常社会的选择首先会考虑公众的利益,但有时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某些政客、社会强势群体利用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工具和手段形成公众的虚假需求,将自己的需求潜意识中强加给社会大众,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进而满足某些政客或社会强势群体的个人私利,但这却严重违背了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体再对个别主体的选择与应用进行干涉与整合,异化现象仍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仍然会导致价值的负面实现。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