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

奖励旅游在城市旅游中的应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31 共283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正在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但是日趋激烈的旅游竞争使得传统旅游市场进入微利时代,旅游产品同质化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传统旅游项目已经落后于日益细分的旅游市场,因此满足和开发新的旅游需求才能改变传统旅游市场结构和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会奖旅游(即通常所说的MICE产业,M:Meeting,I:Incentive,C:Conference,E:Exhibition)作为高端旅游市场的一支劲旅,因游客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出行受季节性影响小等特点,正可以为“疲软”的旅游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奖励旅游(IncentiveTravel,即MICE中的“I”),是会奖旅游“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据“国际奖励旅行协会(SITE)”的研究报告结果,一个奖励旅游团的平均规模(人数)是110人,而每一个客人的平均消费(仅指地面消费,不包括国际旅行费用)是3000美元,远远高于普通游客每人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的消费额。因此,奖励旅游成为旅行社竞相开采的一座“金矿"。奖励旅游在国外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1906年,美国的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为鼓励全体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员工到位于俄亥俄州的代顿总部免费参观,这次活动开创了奖励旅游的先河[1]。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奖励旅游在从事销售业的美国公司中流行起来。当时,公司管理者还仅将奖励旅游当作一种“生利还本”的促销手段(即这种活动应给公司产生足够的利润来支持奖励旅游的费用,并达到促销的目的)。随着企业管理绩效理论的发展,奖励旅游逐渐变成了一种管理手段被纳入企业的管理系统,奖励旅游被当作现代企业有效的管理工具,成为企业管理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随后,奖励旅游作为激励员工方式的理念输出到欧洲,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很快便成为推行奖励旅游最主要的国家。目前,欧美的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奖励旅游市场。

  奖励旅游在我国经历了与在欧美发达国家迥然有异的发展过程。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政府及大型国有企业每年安排“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去“疗养院”休假疗养,这种休假方式初步具备了奖励旅游的基本特征,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奖励旅游”[1]。然而,当代意义上的“奖励旅游”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外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而发展起来的,后来,陆续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出现。一般说来,国内的合资企业以及医药、保险和直销行业对奖励旅游接受比较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与城市,如华东、华南等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企业对奖励旅游接受时间较早、接受速度较快,奖励旅游市场在逐步扩大。

  然而,我国奖励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奖励旅游市场所占份额还不到世界奖励旅游市场的1%,究其原因既有企业的认识问题,也有奖励旅游公司的策划操作问题。同样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一般将奖励旅游看作是会展(MICE)最弱的一环,事实上我国现有关于会展的研究基本偏重于会议和展览,目前对奖励旅游的关注还比较少。奖励旅游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奖励旅游实践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奖励旅游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企自身而非员工、客户的一种奖励,其真正目的是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提高企业业绩,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企业是奖励旅游活动开展的决策者,它有权决定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奖励旅游。有别于欧美国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奖励旅游策划公司,从事奖励旅游业务的多是旅行社设立的奖励旅游部门。因此,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的奖励旅游发展还不到30年,在不到3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入WTO,经济总量迅猛增长,我国企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速,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民休假和薪酬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我国的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品不断丰富然而高端旅游(会展、会议、奖励旅游)发展与需求严重不符,城市旅游产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进一步普及企业对于奖励旅游的认识和改变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如何将奖励旅游与会展旅游结合带动城市旅游转型发展都值得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奖励旅游的定义、特征及需求供给状态,城市旅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奖励旅游的整体框架、联动机制以及产业链,并结合西安市奖励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西安市奖励旅游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1.3 研究方法

  (1)系统论方法

  本文利用系统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将奖励旅游作为城市旅游的一个部分,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城市奖励旅游的框架,对系统的联动机制和产业链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2)实证分析法

  本文以西安市为载体,对影响西安市奖励旅游的因素和西安市奖励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简要构建西安市奖励旅游的运行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西安奖励旅游运行系统的优化与完善对策。

  (3)文献阅读法

  城市奖励旅游是一门跨越多学科的领域,城市旅游和奖励旅游的研究需要涉及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文献,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阅读和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总结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实际入手,结合实际需要展开对城市旅游和奖励旅游的研究。

  1.4 研究框架

  本文首先收集和分析了有关奖励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理论,在对文献吸收总结以及相关理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奖励旅游运行系统的理论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构成要素,结合西安是奖励旅游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对论文的研究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期刊、着作,了解学术界在奖励旅游方面的宝贵成果及最新动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取其精华,力求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言之有据,同时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笔者在奖励旅游研究方面新的切入点。

  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部分。该部分陈述了城市旅游、城市竞争力、城市旅游与奖励旅游的契合。接着就奖励旅游分析其参与者、影响奖励旅游购买的因素、供需状况等,笔者较为认同周文丽《我国奖励旅游发展途径——供给引导需求》提出导致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的瓶颈是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论文在城市奖励系统构建和实证对策分析是都从供给的角度切入。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城市奖励旅游运行系统的总体框架构建,论述不同子系统,然后从政府和奖励旅游企业来构建城市奖励旅游运行系统的运行机制,最后对城市奖励旅游系统的产业链进行分析。实证部分对西安市旅游概况和西安市城市奖励旅游运行系统分析,而后对西安市奖励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是对西安市奖励旅游发展与提升的建议。分别从政府和奖励旅游相关企业的角度展开,而后分别从政策引导、产业联盟、建立奖励旅游数据库、统计数据、人才培养、产品革新、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详叙。

  第七部分是总结部分。该部分论述论文撰写的创新之处既用系统论方法对城市奖励旅游研究,同时限于个人能力、精力不足使论文存在诸多不足,最后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旅游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