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投敦资的政策建议
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一种资本,是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根基[27].短缺的城乡基础设施已然严重阻碍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的客观存在,已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在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两者关系认识的基础上,以松滋市的经济数据为代表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揭示了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松滋市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配置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那么,针对目前松滋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资源共享性差、城乡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不足、投融资主体相对单一、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成熟等突出问题,以统筹城乡为战略方针,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对松滋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问题,从城乡发展规划体系制定、基础设施配置综合网络构建问题、投融资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和管理问题等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5.1 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可以保证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更加井然有序,这样既可以避免因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又可以明确阶段性的任务,逐步实现城乡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分类、分步推进一体化。
5.1.1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规划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项繁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想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把控战略全局,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好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总规划的制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谁制定。战略总规划应该由决策者(主要指政府)、专业部门、专家学者等科学制定。二是为谁制定。广大人民群众是城乡一体化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实际意义上的制定者和创造者,因此总规划的制定需要聆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让群众充分参与到规划、监督与管理之中。三是如何制定。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总规划是总指导、总方针,是实现均衡、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规划中要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明确哪些可以发展、优先发展,哪些目前不可发展,要打破行政规划,以区域为单位,要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在做好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再通过各短期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5.1.2系统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分规划
正是因为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仅仅制定总规划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制定一系列的分规划,形成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体系。制定各项分规划时要注意:第一,要统筹好总规划与分规划的关系。总规划是总部署,分规划是依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具体的规划。分规划可能是各地方的、各区域的,也可能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个方面来具体编制,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规划等。确保分规划的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无缝衔接。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总规划的权威性、分规划的层次性和灵活性。第二,要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在规划时应充分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重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的意愿和需要,但要避免重视农村的同时忽略城市的发展,两者在投资总量上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必须综合考虑城乡供求,供需表达要沟通到位,对城市和对农村的规划应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使得城市对农村产生更广更强的辖射作用。
5.2 构建全面的城乡基猫设施配置综合网络体系
通过松滋市的实证分析可知,城乡基础设施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发展,构建完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配置综合网络体系,包括经济性基础设施配置网络体系与社会性基础设施配置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
5.2.1构建城乡一体化经济性基础设施S置网络体系
经过多年的投资与建设,松滋市农村道路等交通设施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水利设施建设也保障了农村水利灌概与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电力设施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邮电通讯设施在物质和信息传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目前农村地区发展仍旧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拉近城乡差距,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继续提升城乡通达便捷度,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城乡未来发展。公路建设要扎实,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公路的安全与养护工作也要落到实处,以增强陆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农村公路的提级改造工作需要加强,优先考虑通往旅游景区、通往码头等重要县乡道路。应规划建设农村客运站,加快公交向农村延伸,优化城乡客运的路线和公交站点布局,在城乡与乡乡之间建立快捷的城乡公交网络。加大力度支持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运市场发展,推动形成交通网络立体化,真正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第二,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排水网络。其一,促进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前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水利设施不仅需要加强建设维护,更要进行节水改造,增强水资源的调控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可以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税收优惠、政府对其管理维护费给予适当的补贴等。大型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互补发展,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其二,落实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以提供安全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为总标准,抓好水源、监测水质,增强污水净化能力,努力建设向农村延伸供水管网络,优先解决污染严重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保证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用水需要和安全。
第三,构建城乡一体化供电网络。城乡电力设施不足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继续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以安全供电为基础,以满足农村建设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供电能力和运行经济效率。统筹管理城乡输电网络和配电网络,增强供电设施建设的规划性,如变电站的建设、中压配网的建设与改造、无功补偿装置的采用等,减少损耗,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在城乡电力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探索规范农村电力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一张电网全覆盖”,逐步实现“同网同价”.
第四,构建城乡一体化邮电通信网络。一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应普及农村移动电话使用率,增加移动通讯网络的覆盖面,争取做到农村的全覆盖,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加的通讯需求;与此同时,要在数量保证的同时也应保证质量,通过通讯网络优化和升级,促进通话质量的维护与升级;另外,应增强应急通讯保障能力,建立长效机制,以提升在重大自然灾害未发生时的防灾能力,己发生时的减灾能力。二是,加快城乡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提升无线网质量,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新农村。在建设多元化信息终端的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使用,利用现代技术信息平台,推动现代化农业的进程。
第五,构建城乡一体化环保设施网络。精神层面,持续宣传“节能环保”意识,强化垃圾分类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物质层面,一是在城乡结合部积极推进供气管道向农村延伸,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在偏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全面推广清洁燃料的使用。二是注意对生活、医疗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环保处理等。三是对城乡垃圾站的规划建设要合理,切实提高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能力。制度层面,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保制度,为城乡环保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5.2.2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性基础设施配置网络体系
目前,松滋市的社会性基础设施不仅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存在分配不均等问题。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性基础设施配置网络体系,是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
第一,构建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在巩固现有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完成率与合格率。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和少年获得基础教育,提高整体文化水平,可考虑统筹中小学布局,农村初中集中办学,偏远地区设置小学教育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地方开设小班教学、配备先进的教育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体育艺术类器材、图书资料等),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享。对于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持续完善救助关爱措施,如建立农村寄宿学校、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制定进城务工子女升学办法,保障其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第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补偿方案,争取达到百分之百的参合率,统筹人均住院补偿率,提高受益覆盖率。二是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带头作用、乡镇卫生院的衔接作用、村卫生室的基础作用,可考虑对县、乡、村三级机构实施垂直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一体化、均等化。三是提高对医疗服务人员的技术要求,完善人事分配、考核、激励制度等,健全医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康发展。四是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对于医疗器械,医疗人员应该规范正确操作以提高其使用率并延长使用寿命。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设施,应停止使用,以保障设备结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第三,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体系。统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文体事业发展,逐步把工作重点向基层倾斜。继续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的免费开放,加强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村级文化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投资,早日实现广播与有线电视的全覆盖。另外,听取农民心声,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第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对于松滋市来说,一是巩固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大力度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促使就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应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吸纳城乡劳动力的能力,拓展城乡就业渠道。二是继续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夯实就业平台,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松滋市现己在东莞、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设立了农民工服务站,为农民务工提供就业信息和维权服务,但仍需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来源。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打破户籍制度的制约,充分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非农就业,加快转变农民身份。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强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使培训体系适应就业需求,推进农村科技普及,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五,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且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居民的保障项目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加快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争取早日实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真正实现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三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由于法制不健全等原因,经常有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同工不同保等现象,农民工苦于无合适的投诉平台、无法律法规保护其切身利益,处在弱势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依据地方特色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并加强普法宣传,使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运营。
第4章双鸭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存在问题4.1.1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总量偏少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双鸭山市建立的多个文化设施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目前而言,文化站的场地...
第三章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3.1失地农民安置现状3.1.1失地农民现状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分布于沈北新区近郊处,主要有沈北新区道义街道、虎石台街道、辉山街道、新城子街道等一系列街道村屯。这此街道紧连沈北新区区中心,经济基础相对较好...
第4章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4.1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养猪业访谈调查结果,我国目前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1.1产业环境缺乏压力我国养猪业所存在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养猪业是一种...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建行动。当城市扩展到城中村、周边村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因为想种地却无地可种、想上班却无班可上、想买房却无钱购买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现在...
第7章结论7.1主要结论玉米是牡丹江市主栽粮食作物,其生产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产业开发空间巨大,农产品市场前景好,玉米产业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牡丹江市玉米产业发展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出来,玉米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第3章牡丹江市大豆产业发展现状3.1牡丹江市大豆生产情况大豆产业是牡丹江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部分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在2009年数据来看,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41万亩,2009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348万亩,大豆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
第四章农村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4.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4.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农村的信息化,这也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从古今中外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看,农村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建设...
第五章湖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湖南省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实现全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旧有思想观念,以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林业...
第二章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2.1研究的目的、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是否达到文明和发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段时期以来,湖南作为南方的重点林区,现有的森林...
农村垃圾处理与城市垃圾处理同等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可能滋生一些病毒细菌,这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它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