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着作及译着类
1.[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着,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分册),中国大百科出版社 1998 年版。
2.王铁崖着:《国际法》,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
3. [韩] 李万熙:《引渡与国际法》,马相哲译,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4.黄风着:《引渡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5.成良文:《刑事司法协助》,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日]森下忠着:《国际刑法入门》,阮齐林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7.聂资鲁等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法制的完善》,中国出版集团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年版。
8.林欣着:《国际刑法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二、编着类
1.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2.杨宇冠、吴高庆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三、杂志类
1.王作富、但未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载《法学杂志》2005 年第 4 期。
2.高铭暄、张杰:《论国际反腐败犯罪的趋势及中国的回应--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载《政治与法律》2007 年第 5 期。
3.苏彩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兼论<公约>对我国刑事法的影响》,载《法学评论》2006 年第 1 期。
4.刘焱:《论<世界反腐败公约>框架下的腐败犯罪嫌疑人引渡法律制度》,载《人大研究》2005 年第 10 期。
5.徐乃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制度探析》,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 4 期。
6.皮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对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影响》,载《法学杂志》2004 年第 1 期。
7.陈雷:《<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构建和完善中国反腐败法律体制的影响》,载《中国律师和法学家》2006 年第 4 期。
8.王虎华:《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载《法学》2006 年第 1 期。
9.余丙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若干问题探析》,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
10.刘鑫:《拒绝引渡的基本问题研究》,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11.黄风:《来自国际反腐战线的报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若干法律问题》,载《防线》2003 年第 5 期。
12.张帅梁:《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理论探讨及实务思考》,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5 期。
13.孔小霞:《我国引渡立法的现状与发展》,载《河南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
14.黄风:《建立境外追逃追赃长效机制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法学》2015年第 3 期。
15.黄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研究:经验、问题和对策》,载《法商研究》2006 年第 4 期。
16.贡太雷:《国际追逃追赃的趋势与判断》,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 2 期。
17.邢绡红:《论我国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的立法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载《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6 期。
18.王春英:《反腐败的双动力机制:境外追逃与境内反腐》,载《人民论坛》2015 年第 7 期。
19.滕抒、曹雅丽:《加强国际合作,狠抓追逃追赃》,载《中国纪检监察》2016 年第 1 期。
20.刘文冬:《<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 年第 1 期。
21.陈泽宪、周维明:《追逃追赃与刑事司法协助体系构建》,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5 期。
22.张磊:《腐败犯罪境外追逃追赃的反思与对策》,载《当代法学》2015年第 3 期。
23.王海军:《追逃追赃的中国策略与国际合作》,载《社会》2015 年第 1期。
24.黄震:《当前我国海外追逃追赃的法律障碍及解决途径》,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 年第 2 期。
25.黄震、龙曙光:《海外追赃之难及应对策略》,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 年第 2 期。
26.余贺伟:《论我国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体制机制的构建与形成》,载《行政与法》2015 年第 9 期。
四、文集类
1.张智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载赵秉志主编:《反腐败法治建设的国际视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之协调完善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2.孟昭武、裴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引渡机制的完善》,载赵秉志主编:《反腐败法治建设的国际视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之协调完善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3.于泓:《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探析--兼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的适用》,转赵秉志主编:《反腐败法治建设的国际视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之协调完善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版。
五、学位论文类
1.李训夏:《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
2.梅青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引渡机制探析》,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
3.吴嘉林:《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引渡制度的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4.蔡晓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引渡法律制度完善》,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七、外文论着类
1. I.A Shearer , Extradi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Oceana Publications , 1971.
2.Keijzer , Aut dedere , aut judicare Netherlands Report to the XIth InternationalCongress of Comparative Law, Caracas 1982.
3.Ljubo Bavcon ,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by Criminal Law The Case of Slovenia” , in Croatian Critical Law Review , Vol.1 ,number 2-3 , 1996.
4.Bassiouni , The juridical status of the requested state denying extradition :
General report to the X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comparative law , caracas , P.15;Van den Wijngaert , The political offence exception to extradition 1980. P.506.
5.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 Winter 1979 , pp.82-88; The American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 Spring 1980 , 356.
八、外文论文类1. V.Liszt , Strafrechtliche Aufsage , Bd I , 1905 , ss.90f., 102.
后 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完成不仅为我在华政度过的三年研究生生活画上了一个句点,也标志着我过往 20 余年不间断的全日制学生生涯的终结。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王虎华教授在这三年的研究生阶段对我在学术和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本篇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王老师在论文题目的确定到论文框架的搭建再到后续论文的预答辩、修改这一系列过程中一直不厌其烦地给予种种帮助,其与其余各位老师在开题及预答辩过程中提出的选题建议和修改意见对于本篇论文的最终完成都起到积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在此一并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同时,也非常感谢华政国际法学院的各位老师在研究生期间给予的辛勤培育,点滴师恩,铭记于心。三年的时间内,感谢我的室友们和朋友们对我的包容和照顾,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也会成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学生生涯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路与法同行,不断加强专业素质,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以此来回报母校。2016 年的夏天,是一个句点,却又是另一个起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