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孙作云神话研究演进历程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13 共449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孙作云(1912-1978),字雨庵,号龙举,汉族,辽宁省复县人,是我国著名的《诗经》学、楚辞学、神话学研究专家,曾任教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孙作云一生共完成了两部著作、八十余篇论文,并留有大量手稿,其研究领域广阔,涵盖《诗经》学、楚辞学、神话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神话学是孙作云最为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在2012年"纪念孙作云教授百年诞辰"会议上,范毓周先生即指出:孙作云研究神话学是从图腾理论切入到神话研究,无论是以用神话来构建中国的图腾体系,还是运用图腾理论来解释神话的文献记载,都具有十分独特的学术洞察力。他为了研究神话传说,对于地望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如关于黄帝与尧的神话传说及其地望等。同时,孙作云还把民俗学这一研究方法引入到神话研究中,从而构成了一个以图腾理论为基础来解说神话传说与民俗文化的完整学术体系,在学术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对孙作云神话学的系统梳理和深入讨论,不仅对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二十世纪神话学有所帮助,而且也可以为当代神话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关于孙作云神话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于孙作云神话学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

  1.关于孙作云神话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成果。刘锡诚先生在《20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一书中谈到孙作云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图像神话学来对古典神话进行解读和阐释自成一家,并把孙作云的神话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进入神话阶段即研修《楚辞》;其次是通过图腾学说的方式来构建中国式的图腾神话体系;最后是运用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石与帛画壁画进行研究。姚向奎先生撰有《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一文,其中与神话传说研究相关的集中在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孙作云以图腾学说的方式研究神话传说。主要包括:对图腾主义进行研究、对神话解析进行古史建构、对古代祥瑞进行神话学上的阐释和对傩戏解析这四个方面来展示孙作云神话学思想及其学术研究成果。

  2.关于孙作云神话学方法论研究成果。朱仙林、曹书杰《孙作云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一文认为,孙作云在神话研究上能够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孙作云能够批判地吸收图腾痕迹理论、疑古辨伪思想、语言学派的神话学说等方法理论去探究中国古代的神话,并且在理论方法上受其导师闻一多先生的影响至深。朱仙林《孙作云民俗视域下的神话研究》一文主要是在民俗视域的角度下去探究神话学,特别集中在 "民俗材料与三重证据法"和"遗留说与神话研究"这两个方面去探究。姚向奎的《孙作云的图腾观》一文认为,孙作云研究神话学是站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再辅之以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等多种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神话与古俗的特殊角度,从而探究上古史的历史真实。代云红著《"媒介场"视域中的"多重证据法"》一文认为,孙作云在学术研究中一般使用的是结合人类学与考据学的"三层证明法".即:以人类学的"遗留物"观点作为开端;以神话传说作为研究中心,辅以考古材料作为事实根据;融合传统考据法与西方神话学以及民俗学的"历史的或民俗学的训诂法"作为分析模式。

  运用此"三层证明法"进行学术研究。韩鼎的《简析孙作云的饕餮纹研究》一文认为,孙作云学术研究期间非常重视饕餮纹,并对于考古发现的饕餮纹的研究尤其重视,这对其学术思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敏的《考古学与神话学的碰撞--从沂南汉墓画像中'羽人'与'大傩'的讨论谈起》一文认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出版之后,孙作云就曾和曾昭燏先生因为对沂汉画像许多不同看法而进行学术讨论。主要是集中在对汉画像基本思想"升仙"和"打鬼"的不同理解,以及"羽人"、"大傩"等内容的不同看法进行讨论。讨论不仅涉及到考古学与神话学的碰撞,并揭示了古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研究时需采用不同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

  3.关于孙作云神话学贡献的研究成果。刘锡诚著在《20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一书中认为,孙作云在运用图像神话学对古典神话进行解读与阐释方面自成一家。这对神话学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范毓周《孙作云的学术贡献》一文也指出了孙作云的学术贡献,并在 2012 年的《纪念孙作云教授百年诞辰》的会议上,范毓周进一步指出:孙作云研究神话学首先是图腾理论切入,无论是以神话来构建中国的图腾体系,还是运用图腾理论来解说神话中的文献记载,都具有独特的学术洞察力。他为了研究神话传说,对于地望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如关于黄帝与尧的神话传说及其地望等。同时,孙作云还把民俗学这一研究方法引入到神话研究中,从而构成了一个以图腾理论为基础来解说神话传说与民俗文化的完整学术体系,在学术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二)关于孙作云其他学术领域的研究。

  1.关于孙作云生平研究。姚向奎著《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一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孙作云的生平及学术活动。文中对于孙作云的生平经历主要是围绕其生活经历,来探寻其对于民俗的接触及理解。并且对孙作云在学术方面的著述及活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卢妤婷《孙作云<诗经>研究》一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孙作云的学术经历及文献著述。但文中对先生的学术经历交代非常简略。姜珊珊《孙作云史学思想研究》一文的第一部分是对孙作云的生平简介。主要是对孙作云生平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

  一文把孙作云归于民俗学派学者,并对其生平和著述进行了一个小节的论述。

  2.关于孙作云《诗经》学的研究成果。赵光贤《评孙作云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文认为,孙作云在训诂解说上多有创新。他突破前人束缚,对于神话学时有创见;他的缺点在于有时固执己见,不免武断。姚向奎《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

  一文认为,除了以传统的《诗经》研究方法之外,开始从民俗学的角度关注《诗经》,并融入一种新的解读方法--"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进而挖掘《诗经》恋歌中蕴涵的民俗文化底蕴。马媛媛《"以史明诗"--论孙作云对<诗经>研究的贡献》一文,主要探讨孙作云通过对原始社会的历史事件、名物考证、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当时的时代风貌,使得人们对《诗经》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更深入地了解。郝本性《回忆孙作云<诗经>动物研究》一文认为,孙作云通过对《诗经》动物研究这一隅,视角独特。并赞扬孙作云的考证从史实出发,能突破师说而有所创新。陈文采《试论孙作云<诗经>研究论著中的文化视野--图腾遗痕研究与<诗>篇新解》一文主要是从孙作云的图腾遗痕研究角度和《诗经》研究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新的解释方式。卢妤婷《孙作云<诗经>研究》一文对孙作云《诗经》学的学术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3.关于孙作云《楚辞》的研究成果。李忠林的《谈谈孙作云对上古史料的贡献--以<天问研究>为例》一文对孙作云对上古史料的贡献做了总结,对《天问》中史料的来源做了追述并进行详细的论述。从史料学角度突出强调了史料的背景和产生时代。主要通过对《天问》的考证,探讨和还原了屈原所生活的时代、《天问》创作的地点、时间等问题,并对《天问》的错简问题进行了整理。代生、张卫静的《浅谈孙作云的楚辞研究》一文认为,孙作云神话学的发轫时期是研究《楚辞》,并且是用力最勤、研究最精之处。首先,他对《天问》的研究以史料为基础进行,通过对出土发掘的大量考古资料的运用,突破"二重证据法",提出"三重证据法",并将遗留的古俗作为一重证据,其研究领域也扩展到了民俗学、神话学等各个领域。

  4.其他研究。姜珊珊《孙作云史学思想研究》一文则是从史学思想出发探讨孙作云的历史观,从史学的角度考证出其史学思想从形成、发展到完善的过程。高江涛《考古学视野下的孙作云》一文考察孙作云的学术造诣主要从考古学的视野进行。孙作云的研究一般把考古实物资料贯穿文章始终,特别是对于文献学与考古学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

  综上所述,对于孙作云的研究在学界还并不深入。先生的生平经历,心路历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生的生活经历、学术传承。都是围绕先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展开,虽然是取得了部分成果,但远远未达到系统深入的程度。学术界关于孙作云的神话学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并未涉及,或讨论较为粗略。第一,对于孙作云研究神话的历程,如卢妤婷《孙作云<诗经>研究》、汪楠《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等主要是围绕孙作云的个人经历进行讨论,并未结合整个社会学术文化思潮对孙作云的神话发展历程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讨论;第二,对于孙作云神话学内容的研究,如姚向奎撰《孙作云民俗思想研究》、姜珊珊《孙作云史学思想研究》等,但并未深入探讨孙作云对于神话学的独特贡献,仅仅集中在孙作云某一方面去探讨。经笔者梳理孙作云的神话学贡献如下:对"氏族神话渊源"的探讨,对"龙"图腾神话的阐释,对于"游戏钩稽古史"的新方法的,这些都是由他导夫先路的;第三,虽然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刻,但是多集中于文字、音韵的个别层面,如朱仙林、曹书杰著《孙作云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代云红著《"媒介场"视域中的"多重证据法"》等并未深入到具体的神话学内容中去,仅仅是对于其方法论的泛泛而谈;最后,对于孙作云神话学的贡献、影响以及缺点,也都只是流于表面,讨论的同样不够深入。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站在先生对于神话传说研究的角度去谈先生的生平以及心路历程,并深入探讨孙作云走向神话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原因;对孙作云思想、独特贡献的讨论也多有不足;对于孙作云神话研究学术方法的讨论相对比较完善,但主要集中在图腾理论方面。本文对于方法论的讨论将放在宏观的社会大背景下去论述。综上,在神话研究方面,虽说是孙作云最重要最引人瞩目的一部分,但研究相对来说十分薄弱。

  本文基于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以孙作云学术研究诸多领域中目前研究较为薄弱的神话学方面为基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讨论。第一,从孙作云经历、著作和社会大环境的角度去探讨他是如何进入神话学研究领域的;第二,从学术史角度探讨孙作云对构建中国神话学做出的新贡献;第三,探讨孙作云运用的学术方法;最后,论述孙作云论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孙作云的评价。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孙作云从 20 世纪 30 年代就开始发表学术论文,本文将以 2003 年河南大学出版社整理、搜集的六卷本《孙作云文集》为主,依此为材料对孙作云神话学研究展开讨论。

  本文在整理关于孙作云及其同时代学者关于神话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孙作云何以走上神话研究之路进行剖析。孙作云师从闻一多走向神话学的研究之路,到 20世纪 40 年代孙作云神话学的研究达到了顶峰,50 年代后,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孙作云的神话学研究走向考古学。这一研究道路是随着社会大背景而变化的。在孙作云与其他诸如茅盾、顾颉刚、钟敬文、闻一多等学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孙作云研究的个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孙作云神话研究演变的原因进行探析。第二部分主要是探讨孙作云对于神话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探从而讨孙作云对于前辈神话学研究的继承与开拓。第三部分主要是探析孙作云的神话学研究方法,民俗学、考古学的方法也可谓独树一帜,对此本文将重点进行探讨。第四部分针对目前学界对于孙作云的研究,说明孙作云对于神话学的影响、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