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个案访谈研究
4.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阶段主要通过前一阶段的筛选后,对筛选出的被试进行随机挑选,并对有合作意愿的被试进行开放式访谈。在获得访谈原始资料之后,对被试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乡村小学教师积极情绪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
4.2 研究方法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而当自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开来后,心理学家们大都采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严格的实验流程以及庞杂的数据处理的追求就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趋势。但随着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完善,量化研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于是,与量化研究相对应的,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用于探究更为具有深度的课题,这就是质的研究质的研究,现阶段有很多心理学家将其作为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材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或者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
研究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环境:与量化研究不同,研究情景设于自然环境中,在自然环境中对课题进行研究。
2、研究工具:研究者本身。这就使得研究者承担着更为丰富的角色,有着更高的参与度,对研究的课题与对象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但对研究者的要求也更严格。
3、研究范围:对社会现象中背后意义的解读,不存在数据堆砌后的种种预测与分析。不存在置信区间的整理与各类数据的统计。
4、研究关系: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合作共存的关系,只有两者同时进入研究,相伴而行,才能完成质性研究。
5、资料的收集方法:质性研究的工具是研究者本人,所以质性研究一般不使用辅助性的测量工具,而是选用开放式访谈等方法。
6、结论的形成路径:主要使用归纳法,形成结论的路径多为自下而上,力求依存于研究的原始材料,并从原始材料的解构中得出理论假设。
4.3 研究过程
4.3.1 研究者个人背景
由于研究的直接工具是研究者,所以在课题进行的每个环节中,研究者的主观状态会对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与一般研究者不同,本研究的研究者不只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学习背景,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拥有较长时间的一线教学经历。本研究者与对象间存在着职业等很多方面的共同性,对于访谈对象能够有更多的更好的理解,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4.3.2 研究对象
在筛选被试的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依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先后一共选取了四名访谈对象,并逐一对其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采用叙事手段,将这名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积极情绪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梳理。研究将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意在了解在具有密集、丰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问题会呈现什么状况。在本研究中,抽样有助于研究深入了解积极情绪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
5 访谈结果
5.1 乡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对职业倦怠的直接缓解效应
在访谈中,几位访谈对象都提到了日常积极情绪对于职业倦怠的直接缓解作用。在这些教师的表述中,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积极情绪并不限于教学工作或者教学环境。一般性的积极情绪都能对职业倦怠提供及时快速的缓解。但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的积极情绪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访谈对象大都因为长年累月的工作降低了对积极情绪的感受作用。职业发展早期的种种愉悦诱因在经过早期阶段以后,都已经无法被访谈对象感知,并成为积极情绪的来源。在访谈中,也有教师对这一方面的变化进行了自省。
“其实吧,我们并不是没有那么多开心的事情。你比如刚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学生下课会帮你干点这干点那的,那会总觉得挺不好意思到。所以学生的那些行为,其实会让你感到一些欣慰。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吧,总觉得这事情就好像司空见惯了,有什么事情就找学生给做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好像不能让我开心了。其实也不是没有开心的事情,只是可能是我们的要求高了。(笑)”
而当研究者向其余几位访谈对象提及这一观点时,其余几位访谈对象也对这方面进行了思考。当这一过程发生之后,有教师表示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在访谈中,大部分受访对象还是提到了积极情绪的直接缓解作用。每当体验到积极情绪,哪怕在时间上很短暂,这种情绪所带了的各种感受都能在很快的过程中消除职业倦怠的影响。这种消除作用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的,一方面能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在短时间内将教师从职业倦怠的泥潭中抽离出来。
“就是当我们情绪好一些的时候,其实同样的工作量,或者说稍微大一点的,或者枯燥一些的,就都没有那么,就是会有差别。心情好的时候,讲课也比较好,然后可能学生就看着更顺眼了,感觉工作也有奔头。像是个,就是良性循环吧。”
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教师的积极情绪在性别上男性教师更容易获得积极情绪,手段也更多。而在教龄上,新入职教师的积极情绪的获得能力也更强,其次是教龄相对更长的老教师,而处于职业发展中期的教师则难以获得积极情绪。班主任更难获得积极情绪。
5.2 乡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提高教师复原力作用效率
复原力指的是个体在种种困境中体现出的一种自我修复以及通过社会支持进行自我状态改善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处于不良状态中的个体回复自身良好水平,回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负性情境对个体自身的不良影响。在将个体从恶劣的自我认知与负性情绪中抽离的同时,复原力高的个体能够在类似不良情景中获得更高的免疫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在访谈对象的性别上并没有得到明显的表述差异,但是在已婚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相较于未婚教师已婚教师的复原力呈现出更低的自我评价。
在积极情绪被唤起的过程中,教师能获得更为强大的复原力,在不同情绪环境中,教师的复原力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于复原力本身以一种稳定的形式存在,积极情绪对于复原力的提升并不明显。但是在从负性状态的提升过程中,积极情绪所起到作用类似于“催化剂”,积极情绪能让教师对自身的复原力抱有更为积极的自我评价。复原力的提升效率更强。
“嗯,就是当心情属于不错的时候,自己对自己的恢复能力就比较有信心吧。要是放在一般的时候,可能回想,这件事过了之后可能要很长时间我才能恢复吧。但是如果当时心情挺愉悦的话,那我可能觉得,无所谓啦,也就这么一小段时间,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当我这么想的时候,结果就真的是很快就能好起来。但是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变化,也没什么不同吧。就是心情好,可能状态回升的就更快了。”
“我觉得心情好了,我就能更快的恢复。而且心情好的时候同样的事情,我可能就不会在意了。如果要是换到别的时候,没准我就又掉到这个坑里了,但是如果当时情绪还不错的时候,可能就迈过去了。”
5.3 乡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带来更合理的应对方式
“一般我们都有一些缓解压力的手段,也有一些爱好吧。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但是同样的手段,其实在有时候就不好用,有时候就好用。而且要是赶上那几天情绪不错的时候,即便是压力大,缓解时候可能就更找一些好一些的方法。”
“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好的,比如抽烟啊,喝点酒啊,这些其实也能缓解好多压力。
但是对身体的确是不太好。那比较有心气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出去钓个鱼啦,找个茶馆喝喝茶,聊个天什么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可能不太愿意聚在一起干什么,但是好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一起缓解一些压力。反正肯定是后面这种更好,但是情绪不好的时候,也就顾不到了。”
这是访谈中不同的两个受访者的表述。当教师们面对繁重的课业以及班级管理的压力的过程中,是否能找到良好的应对方式,就成为了一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职业倦怠是否能有效的被缓解的关键。尽管都能预防或者缓解职业倦怠,但是不同的应对方式会造成截然相反的后续影响。而在积极情绪的调控下,个体对应对方式的选取更为理智,也更为有效。
5.4 乡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完成一定任务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是主观的、可变的。在以往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的对于个体的发展的关键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尤其在压力应对方面,高自我效能感个体对于同等级别的压力有更高的耐受性。他们具有更好的自我评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自我掌控。自我效能感与真实能力并不直接对等,更多来源于自我的主观评价。
在日常工作中,尽管积极情绪只是一种短暂存在的心理状态,但是每次积极情绪的唤起都能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中提供促进效应。自我效能感提高的主要来源之一便是美好体验的积累。当教师的积极情绪的唤起频率增高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能在这种唤起中,得到提升。
“每次体验到那种快乐,我就会觉得,其实我是适合做教师工作的,我能从这里面体验到我的价值,也能胜任这样的工作。所以到后面有什么不好的时候,我就会拿这个激励我自己,有些事情就没那么难过了。”
“就是一种信心的提升吧,想到这方面,其实就是干这个活,你能开心,还是因为你有这个本事完成这类工作。不然你怎么能有快乐呢,对吧。所以时间长了就觉得,嗨,什么事啊,压力啊,这都不是事。想到这的话,其实就没那么消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