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周恩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02 共1013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周恩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周恩来同志是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的重要成员,他功勋卓着、道德高尚,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兢兢业业,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国防等各领域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周恩来同志还一直对国家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对许多重大的教育问题都提出过精辟的阐述和指导,这些内容和论述十分丰富,包括了师范教育、成人教育、国防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改革、德育教育和性生理教育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3.1 周恩来的师范教育思想。

  周恩来在指导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一直把高等师范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不仅把高等师范教育视为我国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视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3.1.1 高等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其署名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中指出:"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关键,而办好和发展中等教育又与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师范教育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等教育, 影响新中国青年一代的培养, 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也影响国家培养建设干部的计划和国家建设计划的完成。"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十分重视高等师范教育的作用。高等师范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整体教育事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发达的健全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那么各级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就会受影响。而对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明显影响和制约的就是国家的高等师范教育。由此可见,高等师范教育在国家整体教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3.1.2 师范教育应与其他教育相协调。

  周恩来认为,高等师范教育应该与其他各类教育相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其原因是它承担着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师资队伍的重要工作。高等师范教育的良好发展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师范教育是培养国家师资队伍的一种专业教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在很大水平上取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师资的水平。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教育事业中处于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党和国家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作为新中国政府总理的周恩来同志也不例外。针对建国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量各级各类建设人才的实际国情,周恩来提出在巩固提高现有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家的师范教育。为大力发展师范教育,1952年周恩来提出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师范学校进行改造,鼓励地方和单位在有能力的基础上大力举办短期师资培训班。周恩来在大力发展国家师范教育的同时,还注重完善国家师范教育方面的法律,为国家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1956年,在周恩来的领导和主持下,有关教育部门颁布施行了《师范学校规程》、《师范学校教学规划》等法律法规。

  在周恩来的努力之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师范教育不论在规模和学校数量上,还是在校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各级各类师范学校的办学条件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满足了当时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并初步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学校为主体,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师范教育体系。

  3.1.3 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周恩来认为,教育的数量与质量要并重,不能顾此失彼。他认为,国家各项建设对各级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要大力发展教育的数量;但是一味的增加教育数量,没有质量的数量也毫无意义,因此必须着重提高和改善教育的质量,不然就会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教育质量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周恩来在同有关部门领导的讲话中,曾多次要求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主要受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基础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的教育规模和数量发展过快,必然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对待国家的教育事业,周恩来还注意增加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以保障教育的各项物质基础。

  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教师队伍素质和质量的整体提高和改善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周恩来多次强调学校教学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针对当时建国初期,有不少人只关心政治而忽视自身业务的问题,周恩来提出要正确把握业务与政治的关系。针对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片面强调生产劳动,周恩来提出要正确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这些论述和观点在当时是弥足珍贵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周恩来还积极鼓励学校新进教师的进修,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他还要求有关教育部门多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周恩来的上述论述体现了他十分重视教育质量的思想。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突出。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高度重视教育质量的思想,对我国当下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3.1.4 正确认识和对待知识分子。

  周恩来首次阐述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着名的科学论断。

  周恩来同志早在1947年7月,就指出:"文艺工作者是精神劳动者,广义地说来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国家经济建设的开展,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深感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对国家各方面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在恢复阶段,需要人'急',需要才'专',这是事实""今天最大的不足是知识分子不足""现有的专家不是太多而是不够".1956年,他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就正式宣布:"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周恩来的这些论述阐明了我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科学技术是重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这一地位和作用,就决定了知识分子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周恩来认为,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生力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力量。实践证明,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创新都越来越多的需要国家知识分子的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知识分子已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进步的一笔宝贵财富。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证明,我国的知识分子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需要科学技术和各级人才,而知识分子特别是科学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是科学技术的承载者。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知识分子的艰苦钻研和努力。知识分子不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能不能充分发挥国家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影响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此外,周恩来还要求各级组织和政府部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知识分子。周恩来不仅要求尊重和信任知识分子,还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政治待遇和工作环境。他认为,知识分子,尤其是学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他们理应受到尊重。改善教师的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这不仅是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需要。

  3.2 周恩来的成人教育思想

  建国初期,周恩来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在当时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周恩来认为,在整个国民教育结构中,成人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成人教育之所以在建国初期得到高度重视,这是有当时的基本国情和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第一,建国初期,我国百业待兴,恢复和发展国民生产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这就急需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技术。然而正规的学校教育周期性相对较长,不能满足当时国家建设的急需。其次,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文盲人口众多,而绝大多数需要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然而当时国家的教学师资和物质基础又相对匮乏。所以,必须采取短期的、速成的教育形式即成人教育的方式。因此,周恩来同志明确指出要在观念上来个大的转变,在发展其他种类教育的同时,协调发展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与学校的正规教育相比较,拥有自身的优越性。既成人教育具有培养对象范围广、形式灵活多样、育人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周恩来同志认为,成人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育人周期短以及见效快等优势,以适应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急需。对于经过长期战乱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成为摆在年轻的共和国面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当时我国的文盲人口数量巨大,知识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匮乏。针对这种实际矛盾,周恩来在当时的政务院对此强调,要重视成人教育办学条件和师资的改善和充实以及成人教育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使成人教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成人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它不限制年龄和性别,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1950年,周恩来在当时的政务院会议上指出,要把工农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点。在周恩来同志的努力下,我国的成人教育得以起步和发展。我国在当时还初步形成了从初等到高等多种形式和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同时还开办了各种成人文化培训班和各种成人技术学校以及各种短期培训班。1955年,党和政府还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破坏,我国当时的成人教育基本处于停办状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成人教育又得到重新恢复和发展。

  3.3 周恩来的国防教育思想。

  周恩来同志是我党我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无论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同志都极为关注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思想,周恩来的国防教育思想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周恩来认为,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具有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作用。国防教育是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生死存亡的巨大社会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政治压力。然而当时我国军队干部和普通战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军事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在现代化战争中,人虽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先进的军事科学知识理论和军事素养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军事国防建设,培养具有现代化军事理论知识的军事人才,实现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政治压力,周恩来在1950年6月明确提出:"为了保卫我们民主、独立的国家,就不能不加强我们的国防。"为发展新中国的国防教育事业,周恩来多次强调应该对人民军队进行知识文化教育,以提高人民军队的文化程度和军事科学素养。在周恩来的领导和指挥下,我国人民军队逐渐建立了各种各类的军事指挥院校和专业军事技术学校,在全军中全面展开军事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周恩来还领导颁布了义务兵役制,使人民军队的来源得到可靠保证。

  周恩来在重视培养具有现代化军事理论知识的军事人才的同时,还要求军队干部提高政治素养,以保持稳定性。周恩来强调:党必须加强对军队的领导,这是建设一支既有高度军事素养又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军队的关键;军队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中断工作,不能擅离职守""军队要保持坚定的稳定性".

  周恩来的这些国防建设思想和举措,在当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军事知识理论的军事人才,促进了我国国防事业的整体发展,适应了当时国防建设的需要,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周恩来的职业教育思想

  周恩来有很多关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论述和指示,这些论述和指示促进了当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周恩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以满足当时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需求。

  建国初期,周恩来同志很早就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1952 年,周恩来在《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在积极地准备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技术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而大量训练与培养中级和初级技术人才尤为当务之急。"周恩来在《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讲话中指出:"光有普通中小学教育而没有职业教育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周恩来还指出,"大中城市不宜发展过多的普通初中,主要发展职业学校".

  周恩来的这些讲话和论述表明,他对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周恩来还多次强调,教育部门不能只发展正规的学校教育,也要合理安排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解决当时国家建设对各种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更好的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周恩来提出要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周恩来在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加强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周恩来在指导德育工作时指出,职业学校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施。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方面的德育教育和法律教育,有助于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周恩来在鼓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调动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不断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丰富了我国的教育思想体系。周恩来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思想和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德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3.5 周恩来的基础教育思想。

  基础教育思想是周恩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认为,基础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全国人民知识文化素养的一项根本性和基础性工程。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有其他各级各类较好的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初,周恩来就曾多次表示:

  "要发展人民大众的教育,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与其他教育相比,基础教育是人们在成长历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在先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因而,基础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部分,是整个教育建设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我国的基础教育,周恩来主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周恩来提出加强基础教育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数量众多的实际国情,周恩来提出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发展各地区的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为切实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周恩来要求各地区的基础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有计划有组织的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师资素质和水平。周恩来在解决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时,也提出了很多合理的解决措施和有价值的建议。周恩来认为,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二是师资力量方面的差距。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他提出要加强对农村教育重要性和平等性的认识,加快农村基础教学调整步伐,尽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一些措施。第二,周恩来提出要树立教育资源均衡观。即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要保障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和贫苦山区适当倾斜,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周恩来认为,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教育资源均衡观。党和政府要确实履行好自身的规划职能,在落实和贯彻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重点学校。党和国家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体,在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前提下,要加强教育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周恩来还建议党和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救助机制。要通过财政补贴和学校减免等一些方式,以保证他们享受国家的义务教育权利。此外,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贫地区师资薄弱问题,已经十分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周恩来为此还特别要求要注重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村现有师资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他还提出各级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要注意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确保农村师资的稳定,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进行。

  3.6 周恩来的教育改革思想。

  周恩来认为,教育工作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周恩来的这一教育改革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根据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一些有关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建议和措施,富有远见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周恩来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周恩来认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众所周知,教育改革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泛,影响也十分深远。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在当时的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进行,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周恩来在指导当时我国教育改革时,还指出"教育改革是比较长期的事,要有步骤地进行""今后,我们的工作应该采取有重点地稳步前进的方针,有重点地前进,不是不进或冒进,也不是齐头并进。"第二,周恩来认为,教育改革要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只能尊重这种规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改革要以学校的学生为主体,发挥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学校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周恩来认为,要改革办学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采取综合配套、分步推进的指导方针。此外,教育体制的改革还要逐步改变中央政府包揽一切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办学的体制。周恩来指出,教育体制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要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全社会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周恩来还认为,教育改革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把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坚持德育为先,就要坚持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各级各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加强学校德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相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就是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7 周恩来的德育思想。

  建国以来,周恩来同志在长期担任新中国政府的领导职位上,曾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过一系列的重要指示。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周恩来曾经多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勤劳朴素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国家建设人才。"1963 年 7 月,周恩来在《全面发展,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经过生产劳动,锻炼成为一个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做到很好地"为劳动人民服务,成为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从周恩来同志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一直把德育教育看作是衡量和保证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标志。只有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较好发展,每个学生才能健康全面发展。

  周恩来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的论述和指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周恩来同志认为,要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周恩来在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德育方面的工作时曾指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勤劳朴实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国家建设人才。"第二,周恩来不仅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还论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首先,学校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要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和素养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形成相统一,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时代感,并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其三,学校要加强和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周恩来认为,我国广大青年和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不劳动不得食"的道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和社情,增长自身才干。还有利于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和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周恩来还强调,在认真落实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学校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周恩来曾指出"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是从无产阶级的劳动和阶级斗争中产生出来的""我们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监督,才能不断前进".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均衡发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德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3.8 周恩来的性教育思想。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同志就大胆地提出要把性教育纳入我国教育系统的范畴,并要求学校设立专门的生理卫生课程的主张。这无疑对当时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他的这一重要思想,对完善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也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恩来认为,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生理知识传授给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我国青春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恩来在1963 年 7 月 22 日的北京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提出:"应该使年轻人懂得一些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的主张。

  周恩来同志对性生理教育工作作出的阐述和主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周恩来主张,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时要坚持性教育与性道德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就把性教育与国家社会的文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联系起来。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知识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科学文明的性生活,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周恩来认为,青春期是向成年人逐渐过度的关键时期,要特别重视青春期性生理教育。青春期是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对于性知识、性发育采取科学的态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第三,周恩来认为,对青少年学校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是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避免性无知和性愚昧。因此,对青少年学校学生的性生理教育还必须正确把握性教育的科学方法和一般原则。其一,在性教育问题上,各级各类学校是进行专门教育的场所,也应该在性教育上起主导作用。对此,周恩来主张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生理卫生课程,使他们获得与自己年龄相符合的性知识。这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其二,在性教育问题上,周恩来认为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把性教育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学校教育是性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教师要树立科学教育的原则。每个人的发育过程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性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所不同,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青少年,在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也要有所不同。此外,周恩来还指出,性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教师要注意把握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方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