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零就业家庭"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
4.1 现实因素。
一、社会发展失衡,矛盾突出。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其中的重点是利益分配的不平衡,而我国又处在转型期,必然加剧这种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引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加剧,例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利益分配严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人际信任持续下降等。
二、家庭残缺,犯罪风险高。
本文前述的 5 个典型的"零就业家庭"几乎拥有一个共同点--残缺家庭。
其中具体形式又表现为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一方死亡而导致的单亲、子女离家出走、父母有病或残疾等 4 类。其中第 1、2、5 三个案例又集中反映出家庭的残缺很容易引发成员违法犯罪的发生。具体地说,首先,家庭结构的残缺容易导致子女的性格发生扭曲或畸形,使得子女的情绪、思想不易受控制,心理调适的困难增大。其次,家庭管教和监督不力使得子女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理需要不被发现,因得不到关爱而内心空虚、孤独,行为上毫无约束、放任自流,容易越轨,案例 5 中的王某庆下岗后酗酒成性、性格暴戾,这种不良环境也成为其子日后走上歧途的诱因之一。再次,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会对整个家庭产生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案例 5 王某一家最终形成"犯罪家庭"就是典型。
三、缺乏社交、生活圈子闭塞。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可以了解到,零就业家庭成员因为较长时间没有就业,他们的日常活动范围和社交范围变得越来越小,他们逐渐开始回避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外出到人才市场求职,自己放弃了一些就业机会。平时除了少数亲戚和个别要好朋友外,很少与他人交往,变得不善甚至不会与人沟通,生活圈子十分闭塞,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社交能力和狭小的生活圈子让他们有限的信息获取更加困难,不能及时的了解外界的新事务和新变化,就没有办法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也没有能力抵御外界可能对他们造成的不法侵害。
四、收入低、家庭负担重。
根据实地走访,零就业家庭的月收入在 500 左右,家庭支出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的开销、医疗和部分子女的教育,绝大多数入不敷出,且多靠政府补贴和亲友救济。加上部分家庭成员有残疾或卧病在床的,家庭负担就更重。对金钱的迫切需求长期积压在心里容易趋势人为了得到钱甚至不惜付出更高的代价铤而走险,"图财"正是多数违法犯罪发生的根本动机。
五、年龄偏大、就业技能欠缺。
通过查阅下岗失业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中"4050"人员所占的比重较大,年龄偏大使得他们在就业中与年富力强的年轻人相比处于劣势。市场上一些对于年龄没有限制的就业岗位通常要求的是管理人员或高技能人才,而零就业家庭中绝大多数成员与其他下岗失业人员一样就业技能单一或无一技之长,这使得他们在一个个就业岗位面前无所适从。
六、文化程度低、就业观念陈旧。
从本文前述 5 个案例结合实地调查走访可以知道,零就业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居多。文化程度低决定了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弱,这是导致其在市场中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陈旧的就业观念。他们固守着过去实行统包统配的传统就业制度,对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需要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的改变意识。下岗失业人员一旦受到这种陈旧的就业观念的影响,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受到束缚,很大程度上就会防碍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文化程度低也使他们不能清楚、有效地辨别和抵御层出不穷的新骗术,从而更加容易遭受到违法犯罪的侵害,使得原本异常困难的生活变得雪上加霜。
4.2 社会心理因素。
4.2.1 个人心理。
一、不公平感引发的嫉妒心理和反社会心理。
不公平感是零就业家庭成员个人心理表现最强烈和最突出的一面,这种不公平感主要源自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两个方面。他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是因为不公平的原因被原单位裁员,为何自己的就业机会总是比别人少,即在收入分配的机会和过程方面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为何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很大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收入,必须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强烈的不公平感激烈的催生着零就业家庭成员内心的嫉妒和不满,这种嫉妒和不满一方面会使其本身的身心陷入消沉和恶性循环的状态,破坏了其摆脱长期无业状态的心理准备基础,不利于再就业;另一方面,嫉妒心和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仇视也极容易诱发报复社会和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缺失感引发的自卑心理和抗拒心理。
缺失感来源于比较和失去两个方面,零就业家庭成员是缺失感最为强烈社会群体之一,是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与其他人相比较,他们的就业机会更少、收入所得更少、得到的社会关爱和社会尊重更少;最重要的是他们真真切切地失去了赖以维持生计的最基本的工作和社会保险,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因为疾病和残疾、离异和去世而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缺失感首先催生的是自卑心理,当自卑心理强烈到一定程度又催生了抗拒心理,所以,自卑和抗拒是零就业家庭成员两种典型的心理表现。由于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不自信,很容易陷入封闭的心理状态和狭小的社交圈子,一方面对再就业十分不利,另一方面,为了求得心理和物质上的平衡,他们很容易走入歧途,通过违法犯罪获得一种另类的"满足"和"自我肯定".
三、畏难心理和不劳而获的心理。
畏难心理是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由于在重新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屡遭挫败,他们往往会失去信心,即便遇到就业机会也会无所适从,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畏难心理,开始不愿去做更多方面的探索,不愿意继续接受更多的培训,不愿意外出应聘,而是回到家庭中, 习惯性地依赖政府救济和亲友接济来维持生计。或者变得不满足于仅仅是得到一份工作,不愿意接受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不愿意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工作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又很容易衍生出不劳而获的心理和贪小利的心理,这两种心理也会增加其遇到社会风险的可能性,诱使其走上犯罪或因此而遭受到不法侵害。
4.2.2 群体心理。
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群体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缺乏认同感。一方面他们认为群体本身无法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认为政府将其看做是"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是各个社区的"顽疾"甚至"毒瘤";认为社会将其看作是"最底层"和"可有可无的",认为身边的人将其看做是"被抛弃的"和"失败的";另一方面,群体成员内部对自身也缺少认同,他们容易产生自己"无可救药"和陷入自我放弃的宿命论。其次,缺乏归属感。他们认为群体本身是不受关注和"被抛弃的",因无法获得就业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再次,群体成员之间的消极影响和干扰作用,每个"零就业家庭"各有各的难处,加之缺乏社交、生活圈子闭塞的原因,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到各个家庭之间都缺少凝聚力和主观能动性,因而在没有外界力量帮助的情况下相互之间通常表现为消极影响和干扰作用。零就业家庭的以上三种群体心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6存在问题近些年随着政府对于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特别是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
第三章代际支持失衡的具体表现3.1代际支持的倾斜方向3.1.1经济支持学者陈功认为,一般的代际经济支持指的是子女对两方父母在物质上的单向支持。由于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其正处于壮年期的子女承担了赡养老人的重任,因而需要给老年人能够保证...
1绪论1.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课题来源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绩,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科技日新月异、民主法治渐进显现的当代中国,正遭受着道德滑坡洪流的侵蚀,作为社会的细胞-...
题目:哈尔滨青少年忽视程度与过度保护干涉调研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文献综述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以下是正文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牡丹江市12岁~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程度及状况,以及两市12岁~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
一、家庭的发展过程及其类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并不是一开始就自然存在的,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并不具有家庭的概念和思想。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与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历史条件相联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家庭,摩尔...
2家庭道德教育概述2.1家庭道德教育含义2.1.1家庭教育家庭是一种社会伦理实体,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等构成,受到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文化和道德等因素的影响,经过...
1.前言本论文能够填补之前研究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性别倾向研究的空白,并且能够为现代社会出现得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能够增进心理健康发展,增进友谊,为日后获得的成熟爱情积累经验。2.研究方法2.1目的探讨并且...
亲属之间的称呼就是亲属称谓。它不仅表示出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而且还包含一定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在内。亲属称谓后来也被派生应用于非亲属成员之间,更表明其中包含的社会意义。亲属称谓的体系就是亲属称谓制。亲属制度通常又称之为亲属称谓制度或亲属名称...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这个复杂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备相应的功能。简言之,家庭功能就是家庭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发挥的功用和效能。家庭功能具有社会性,是家庭对社会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它影响和促进社会的生存发展;...
一、我国青年婚恋观的主要表现1.男女恋爱的认识渠道更加广泛。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方式比较单一。直到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他看到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