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结语
"零就业家庭"是一个非常特殊和艰难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业问题及失业引起的其他社会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目前,关于"零就业家庭"的风险与援助对策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欠缺,因此,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不言而喻。同时,还需清醒的意识到,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解决就业困难户的实际困难,更加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强有力的帮扶措施。
关于"零就业家庭"问题的理论研究需要多领域、跨学科的学者参与进来,进一步加强"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心理冲突、面临的风险、援助对策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落实援助对策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政策扶持,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团体、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和帮扶水平,尽快形成援助"零就业家庭"的长效机制和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最终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掌握生存技能、重拾生活信心,尽快回归社会,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l] 靳英华。我国双重转变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 廖泉文:社会报酬系统和社会保险系统[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3] 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 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 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三联书,1995.
[8] 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3.
[9] 斐迪南。腾尼斯:社区与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 马克昌:近代西方刑法学史略[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11] 魏雄平:犯罪学教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2] 冯树梁:中国犯罪预防方略[M].法律出版社。1994.
[13] 冯闻洁。促进自雇就业解决城乡家庭零就业问题[J].青岛行政学院报,2008,(5)。
[14] 胡鞍钢。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2001,(2)。
[15] 吴量亮。和谐社会建构中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的政府责任[J]南方论刊,2007,(9)
[16] 孙彦宝。零就业家庭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J]经济视角,2008(11)。
[17] 宋俊成。金融危机背景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重要性[J].职业时空,2009,5(6)。
[18] 陈昌义。破解零就业家庭就业难题[J].四川劳动保障,2009,(6)。
[19] 徐步朝。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8
[20] 王庆功。社会心理冲突: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J].山东社会科学。2012.9.
[21] 王汉生。再就业政策与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J].社会学研究。1998.4.
[22] 杨爱杰。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社会基层治理的创新策略[J].学术论坛。2012.9.
[23] 焦亦民。当前中国城市基层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3.
[24] 张海波。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J].南京大学学报。2007.2.
[25] 童星。社会管理创新八议[J].公共管理学报。2012.10.
[26] 李忠东。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值得重视的几个突出问题[J].就业论坛。2008.6.
[27] 罗传银。建立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评估体系[J].探索与实践。2007.8.
[28] 孟平原。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就业。2010.7.
[29] 贾晓明。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新视角[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
[30] 都兴芳。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心理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发展[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31] 周定平。失业群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心理学思考[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32] 周冰。"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研究--以岳阳市为例[D].2010.4.
[33] 尹建军。社会风险及其治理研究[D].2008.6.
[34] 赵甫。犯罪预防的被害人视角[D].2007.4.
[35] DanielKahneman.AmosTversky.ProsPeettheory:an analysis ofdecision under risk[J].Eeonometrica.Volume47,Issue2,979.
[36] Aghion P.0 Blanchard.on the speed of transition in Central Europe[J].NBER Maeroeconomics Annual,1994.
[37] Atkeson A,PJ Kehoe.Soeial insurance and transition[J].International Eeonomic Review,1997,(37)。
[38] Ruggerone L.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ary finance dynamics at the early stages of transition[J].Eeonomicjournal,1996,106.
[39] Daniel W Bromley.Economic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M].Basil Bleckwell Inc.New York.1989.
6存在问题近些年随着政府对于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特别是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
第三章代际支持失衡的具体表现3.1代际支持的倾斜方向3.1.1经济支持学者陈功认为,一般的代际经济支持指的是子女对两方父母在物质上的单向支持。由于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其正处于壮年期的子女承担了赡养老人的重任,因而需要给老年人能够保证...
1绪论1.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课题来源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绩,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科技日新月异、民主法治渐进显现的当代中国,正遭受着道德滑坡洪流的侵蚀,作为社会的细胞-...
题目:哈尔滨青少年忽视程度与过度保护干涉调研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文献综述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以下是正文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牡丹江市12岁~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程度及状况,以及两市12岁~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
一、家庭的发展过程及其类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并不是一开始就自然存在的,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并不具有家庭的概念和思想。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与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历史条件相联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家庭,摩尔...
2家庭道德教育概述2.1家庭道德教育含义2.1.1家庭教育家庭是一种社会伦理实体,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等构成,受到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文化和道德等因素的影响,经过...
1.前言本论文能够填补之前研究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性别倾向研究的空白,并且能够为现代社会出现得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能够增进心理健康发展,增进友谊,为日后获得的成熟爱情积累经验。2.研究方法2.1目的探讨并且...
亲属之间的称呼就是亲属称谓。它不仅表示出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而且还包含一定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在内。亲属称谓后来也被派生应用于非亲属成员之间,更表明其中包含的社会意义。亲属称谓的体系就是亲属称谓制。亲属制度通常又称之为亲属称谓制度或亲属名称...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这个复杂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备相应的功能。简言之,家庭功能就是家庭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发挥的功用和效能。家庭功能具有社会性,是家庭对社会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它影响和促进社会的生存发展;...
一、我国青年婚恋观的主要表现1.男女恋爱的认识渠道更加广泛。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方式比较单一。直到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他看到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