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零就业家庭"社会风险的预防对策
本文"零就业家庭"的社会风险特指"零就业家庭"成员走上犯罪道路和遭受不法侵害的危险性和可能性,因此"零就业家庭"的社会风险预防是指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的犯罪预防。包括从"犯罪人"视角预防其发生违法犯罪和从"被害人"视角预防其遭受不法侵害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从犯罪预防的阶段均属于事前预防。借助国内外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犯罪预防可以从宏观预防和微观预防两个大的方面进行。
5.1 宏观预防。
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宏观犯罪预防主要包括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两方面。
一、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是宏观犯罪预防的基础。它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调整与完善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减少和消除社会弊病,从而预防、减少和遏制犯罪的社会活动过程。
二、心理预防。
心理预防是宏观犯罪预防的重要补充。它是指通过对人的健康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削弱或者排除犯罪的内在动因,确保人们能够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的行为选择。
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心理预防就是要通过对每个个体成员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消除其产生犯罪的思想根源和心理形成的基础因素。犯罪心理并非与生俱来和一成不变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促使不良心理导向健康的、正确的道路。反之,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加速犯罪的形成和发生。
因此,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心理预防,就必须首先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入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
5.2 微观预防。
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微观犯罪预防主要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区预防三个方面。
一、家庭预防。
家庭预防是充分发挥家庭自身的教育功能,从而抑制和减少犯罪的一种犯罪预防方法。其目的是防止家庭成员的犯罪和受到不法侵害。在"零就业家庭"的犯罪预防问题上,家庭预防中的核心内容是家长预防子女违法犯罪。"零就业家庭"中的家长首先应该尽力做到正视自己和正视失业,既不自卑也不消沉,努力做到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对自己的子女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使子女能够正确看待家庭成员的失业现实。家长要带头抵制和消除因失业带来的痛苦和负面情绪,尽最大努力为子女营造和睦、团结的家庭氛围,全家人团结一致、互敬互爱,共同面对,从小事和细节帮助子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并明确告知他们要从小树立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意识,重点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伸张正义的精神,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同时,家长还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失业不失道德、失业不失理智,始终坚持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为子女树立榜样的同时,防止自身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学校预防。
学校预防是通过学校的管理、学风建设等教育功能进行犯罪预防的各项措施的总称。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几年、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做的好与不好,关系到一个人"三观"的养成,并将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避免"零就业家庭"的就学子女因缺乏家庭教育和疏于自身管理而堕落和误入歧途,这是学校预防的重要方面。其中,尤其应强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加强中、小学教育的同时,抓好成人教育。我国当前社会治安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教育和修养。违法犯罪人员多是社会盲流,这里面有教育落后的原因。二是学校教育应当紧紧抓住未成年人的特点,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开展活泼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零就业家庭"的子女抵抗社会不正之风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浸染的"免疫力",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知法、懂法和守法的人才。三是学校应配合家长做好帮教工作,对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予以就地转化。并对"零就业家庭"的就学子女应给与特别关注,监护其校外、课余活动,免受不良社会风气和没落、颓废思想的影响。
三、社区预防。
社区预防就是以社区为基点,根据犯罪行为和社会违法与不良行为的实际情况、特点和规律,通过社区组织、社区行为、社区文化,以及改变社会环境、加强社区建设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从时间、空间和人等多维度对犯罪行为、违法行为、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制止和处理相配合的犯罪预防模式。社区预防是减少和遏制"零就业家庭"成员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各种社会对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治安问题的发生与解决主要在于社区。当社区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全社会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社区预防同时也是"零就业家庭"成员避免成为犯罪的被害者的最主要途径,因为社区是被害预防措施具体化的主要场所。被害预防就是立足社区,通过对社区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从而避免不法侵害。例如改变社区环境设计、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责任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被害预防的积极性,加强治安防范和法制宣传等。
6存在问题近些年随着政府对于失独家庭问题的重视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特别是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
第三章代际支持失衡的具体表现3.1代际支持的倾斜方向3.1.1经济支持学者陈功认为,一般的代际经济支持指的是子女对两方父母在物质上的单向支持。由于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其正处于壮年期的子女承担了赡养老人的重任,因而需要给老年人能够保证...
1绪论1.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课题来源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绩,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科技日新月异、民主法治渐进显现的当代中国,正遭受着道德滑坡洪流的侵蚀,作为社会的细胞-...
题目:哈尔滨青少年忽视程度与过度保护干涉调研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文献综述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以下是正文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牡丹江市12岁~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程度及状况,以及两市12岁~17岁儿童青少年忽视...
一、家庭的发展过程及其类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并不是一开始就自然存在的,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并不具有家庭的概念和思想。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与人类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历史条件相联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家庭,摩尔...
2家庭道德教育概述2.1家庭道德教育含义2.1.1家庭教育家庭是一种社会伦理实体,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关系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等构成,受到家庭成员之间思想、文化和道德等因素的影响,经过...
1.前言本论文能够填补之前研究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性别倾向研究的空白,并且能够为现代社会出现得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能够增进心理健康发展,增进友谊,为日后获得的成熟爱情积累经验。2.研究方法2.1目的探讨并且...
亲属之间的称呼就是亲属称谓。它不仅表示出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而且还包含一定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在内。亲属称谓后来也被派生应用于非亲属成员之间,更表明其中包含的社会意义。亲属称谓的体系就是亲属称谓制。亲属制度通常又称之为亲属称谓制度或亲属名称...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这个复杂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备相应的功能。简言之,家庭功能就是家庭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发挥的功用和效能。家庭功能具有社会性,是家庭对社会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它影响和促进社会的生存发展;...
一、我国青年婚恋观的主要表现1.男女恋爱的认识渠道更加广泛。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方式比较单一。直到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丁乃钧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仍未成家。他看到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