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4 年 8 月 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大众传媒正在发生着变革,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的媒体形式迅速增长。
2015 年 3 月 5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 400 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后一直一蹶不振,即使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中国也在近些年遇到了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中国政府一直也在致力于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来应对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国际竞争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国内问题。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在转型中起到的榜样的作用,互联网产业总体经济规模增长迅速,对线下的实体经济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开设营销窗口,利用平台销售产品,提供在线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商业模式,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提供平台,让传统通过新的技术,开展新的业务模式,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产业边界日益交融,新的商业模式的服务业态也不断的跨行业产生,促使传统企业不断的转变,完善和升级商业模式,特别是盈利模式。
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餐饮业与互联网结合的 O2O 商业模式尚处起步阶段,其模式大多是由线上平台进行企业推广,吸引流量,线下的餐厅端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
没有议价权、主动推广和与客户线上沟通的权利。从战略角度来讲,不利于餐厅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品牌的建设。但是,随着餐厅信息化的进展,网络技术的运用,管理信息化加深,线下商户也会逐步改变被动的局面,应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积极主动的融入和推进餐饮业 O2O 的发展。
电子菜单传媒就是基于线下的餐厅建立的电子菜单平台,让餐厅主动参与到互联网的推广,通过平板电脑接入局域网,互联网,既可以实现点餐等餐厅必备的功能,也可以接入互联网,增加与食客互动等网络功能。在此多功能平台上,实现新的传播媒体形式。餐饮企业使用电子菜单代替传统菜单,可借助互联网以及终端数据实现快速创新,并做到用户价值至上。传媒商家更是找到了一个距离受众不到一米的可选择性信息发布平台。餐饮业和传媒业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下,产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1.1.2 研究意义。
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是大趋势,会出现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其中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是财富转移的手段,更能起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其中不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创业者给后来人留下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电子菜单传媒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是顺势而为的创新理念。希望经过本文的研究和后来的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修改完善出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本论文能够给我本人和其他创业者提供实际的指导。
二、电子菜单传媒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外都是比较新颖。介绍此模式的文献,着作,期刊,书籍等资料是非常少的,中国知网上,没有搜索到跟此模式有直接联系的文章。目前餐饮行业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融合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进行融合的商业模式是线上引流线下消费(O2O)模式,这也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模式。但是线上平台信息化快速,线下企业却信息化缓慢,这可能会造成模式发展瓶颈。本文试图探讨电子菜单传媒和餐饮业发展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包括线下餐饮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能够完善丰富和发展这种新模式的相关理论。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查阅书籍、着作、文献等资料,询问相关行业人士,了解餐饮业和传媒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以及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电子菜单传媒的商业模式;其次,通过对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结合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特点,与传统的商业模式、同类企业比较优劣势,市场调研等方法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可行性进行研究;再次,得出新商业模式是否合理的结论,并提出新商业模式设计的详细方案和实施的具体方法;最后,提出新商业模式未来的展望。
1.2.2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有关的书籍、着作、文献。获取传媒业,主要对传统传媒和新传媒的发展现状和商业模式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传统餐饮商业模式的发展瓶颈,已经与现在互联网融合的可能性;主要了解通信和计算机行业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软、硬件技术的提高和硬件成本减低的现实情况,为电子菜单传媒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对高新前沿技术的了解,对这个模式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思想和可能性。
二、市场调研法。首先,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将深入餐饮行业,包括对餐厅中电子菜单使用情况;餐饮在巨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发展的情况;互联网餐饮 O2O 市场发展的情况和商业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其次,对目前传统传媒行业在餐厅中推广情况进行调研,餐厅对电子菜单传媒模式的认可程度进行调研;最后,对食客进行调研,了解其对此新的传播方式的认可度。通过这三种调研方式,从市场出发,发现问题,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比较分析法。首先,对传统餐厅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目前面对的问题,并根据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其次,目前餐饮 O2O 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介绍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对餐厅也就是线下端的提供的更多的价值。
再次,对同类传媒企业分众传媒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以及其目前的发展方向,对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的方向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互联网传媒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与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比较分析。将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与以上的比较,分析他们成功的要素,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引以为鉴,并对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
1.3 研究内容框架。
本研究内容共分为 6 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界定"新媒体"、"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提出了本人对"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的定义和理解。
第三章介绍了目前餐饮行业和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餐饮业的新的 O2O 模式,以及目前电子菜单在餐厅中使用情况。
第四章对电子菜单传媒进行 SWOT 分析,从而为制定商业模式提供依据。
第五章介绍了电子菜单传媒商业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分别介绍了三种商业模式的商业要素,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商业模式的实施保障措施,最后。
第六章举例对商业模式进行了说明。
第七章为结论和展望。
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第五章工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策略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对整个金融业,对传统商业银行维持了200多年的旧模式,甚至对几乎所有市场和消费者而言,其冲击都是势不可挡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工商银行需彻底改变思维模式,准确把握在互联网...
3信息互联网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类型分析3.1关于信息互联网企业类型界定对于信息互联网企业,整个业界还上没能形成统一的含义,相关部门更是没能明确的定义。在大量的相关概念里,中国专家杨子江在2002年提出的互联网企业概念得到业内普遍的认可。他指出,...
第7章结论与展望7.1主要结论。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商业模式的成功,都是取决于一个组织建立客户价值的核心逻辑。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企业资源和能力以及企业...
1绪论1.1研究背景现在,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到我们的经济活动和思维方式,它们无时无刻无一例外的被互联网改变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几年,互联网公司通过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开始逐步进军金融领...
3国内直销银行发展概况及动因分析3.1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纵观全球,具有规模化、高效性、惠及大众等多种优势的互联网,正一步步更加有效的配置金融资源,金融资源的互联网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政策、国情以及表现形式有很大差异,也就使...
4.4信息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式分析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创新路径后,该选择何种方式或策略步步为营,来构建自己的,且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商业模式?对于这方面的探索,笔者的观点是企业应该把商业模式创新意识贯穿始终,它是首先围绕顾客价...
第一章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依托以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服务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电商小贷、P2P、余额宝、微信银行等多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
第4章阿里巴巴互联网金融成功经验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启示4.1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成功经验4.1.1平台型经济的管理、营销模式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根源在于其平台型经济的发展战略。不但优化传统的平台,使传统的平台做大做强,而且还通过同心圆...
2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2.1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后的产物,是在现有移动网和互联网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与服务体系。移动网具有强大的管理控制和随时随地的接入能力,但是网络开放性不够,业务较为单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