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的知识培养(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6 共695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扎实的专业必修知识。

  教师的专业必修知识是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必修知识的结构是既定的,但又处于不断的发展建构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拥有丰富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下健康、顺利的成长。首先,要准确把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其次,要了解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和逻辑关系。第三,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培养方向具有不同学科,所以理所当然应突出该课程的专业特色。以数学为例,教师应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观等专业必修知识点。为了传授这些知识点,学校应该开展相应的课程,例如: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等课程。

  3.精致的专业选修知识。

  必修知识关注的是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培养,它注重的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选修知识程是指与特定专业相关的一类选修知识的统称,不作为所有学生知识成长必须的一部分,但又是不可或少的。它是对必修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内容涉及面更加广泛,可以拓展专业视野以帮助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迁移和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专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必须掌握的知识。它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能强化教师的专业,促进教师的成长。正因为它是对专业必修知识的扩充,所以学校要提高对专业选修的重视,在专业选修知识的选择上区分专业选修与专业必修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在学科教育(数学)的专业选修课程中,便可以开展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史、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数学解题研究、代数教育研究、几何教育研究、统计教育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中外教育简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政策与法规等等知识课程。

  (三)完备的教育知识。

  为什么教师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史等教育知识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教师能凭借这类知识观察学生在课堂和生活的反应,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准确解释;其次,这些知识和教学方法是前人用过且有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可见,没有完备的教育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便难以得到保障。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唯一条件,教育知识是保障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完备的教育知识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发展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其他影响学习的因素,并利用相关的教育知识将文化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同时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具体应掌握以下几点:

  全面掌握古今中外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论被认为是客观规律的反映,“理论是一组逻辑地联系着的假设,是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55]”.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只有掌握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才可能通过实践取得实效。

  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规律源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是指个体在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上升现象到本质。在教学上认知规律帮助教师教研究学生的学习特性。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是教师成功教育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学生获得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地施教,逐渐拓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使他们既能学习到知识,又能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艺术与技能。教学艺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美感。传统的教师形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课堂上只要能够让学生记住理解掌握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然而随着新课程在近几年逐渐展开,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书本知识了,新课程更加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些方面的培养不能仅靠一两句理论知识,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和文化知识,升华自己的教学能力,用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和技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艺术和美感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完整发展。又因为教育是一项既复杂有又创造性的活动,他还需要教师有良好完善的教育技巧。例如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如何利用教育时空和教育手段有效的统筹安排,是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如何对待不愿意学习、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巧。

  “把握课程目标,熟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56].课程目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指某一阶段或类型教育的总体课程所追求的标准,它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主要通过课程方案、课程计划等体现出来;狭义的课程目标指某门课程或教学科目、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预期教育结果[57].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目标的走向,所以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中对所授学科的基本要求,把握课程目标,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特征。教师职业规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标准。早在春秋时期的《论语》中就出现了对教师职业规范的记载,里面记录着孔子的言行,其中、为人师表、修己正身、有教无类的思想告诉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起榜样作用,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怀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对待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教育部 2008 年也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个方面[58]”.之所以国家这么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因为对于成长期的学生们,教师每一个言行举止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着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好的影响可以鞭策学生进步,不好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这种伤害可能会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加剧,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走上歧途。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遵守这六条职业行为规范。

  把握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比如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及研究方面,基础教育的公平与均衡研究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近一年频发的校车事故也让生命教育和校园安全也引起较为普遍的关注。作为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机遇与转折,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以此来应对各种教育的问题和挑战。

  三、落实途径。

  (一)加入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现有的课程中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中外教育史、课程论等,还应增设中外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不仅要增加它们的比重、还要提高课程的质量,在讲授此类课程时应配合情景教学,让学生活学活用。在教材的编制上应吸取当下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可以邀请优秀的一线基础教育教师参与到其中,提供发生在课堂上的鲜活的例子,使这些课程内容能够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独霸着讲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教师的培养,教师是份“活”的职业,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也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以课堂教学和联合培养工作站为教学场所,在教学方式上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可采用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植入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反思性教学,增强教育硕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