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硕士的知识培养。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知识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的成果,因此它是教育硕士培养阶段最重要的环节。
在教师知识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学者都曾对教师知识系统进行探讨划分,如舒尔曼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中,共包含七种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学习特征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知识[51]”.钟启泉等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将教师教育的知识包含四部分,“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教育实践[52]”.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基础层面: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工具性学科熟练的运用技巧、技能;第二层:具备 1至 2 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和技能;第三层:教育学科类知识[53]”.纵观国内外教育家对教师知识结构划分可以总结出虽然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分歧,虽然使用不同的语言符号,但大体上包含类似的知识内容。在本文中,将会以叶澜教授的知识分类方式对教育硕士知识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一)基础知识覆盖不全。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视文理结合的综合课程,文化科学、社会历史、艺术等等,这样的基础教育背景对教师的基础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所教什么专业,都需要教师能够具备这些交叉学科的知识。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途径,却并没有在基础知识上专门为之设置课程。
(二)专业知识陈旧。
教育硕士应该学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在培养方案中已有规划,以数学为例,必修的知识有现代数学概论、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等等。这些数学知识将来要面向的学习对象是中小学学生,而现在中小学学的课本有很多种,课本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硕士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将无法跟上基础课改的脚步,教育硕士也就失去了针对性。
(三)教育学类知识种类少。
一直以来,在教育学类知识的培养上关注的全是老三样: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缺少了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教育前沿知识。
二、教育硕士知识培养目标的构建理念。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了教育硕士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并且在目前教育硕士知识的培养上,采取的方式过于传统,内容单薄,这些对教师知识的发展很显然是不够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这就需要在对教育硕士知识体系的培养上,更加细致划分,规定出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达到的标准,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宽厚的普通知识。
如今,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专业,这对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有推动力的。但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若仅仅把教师理解成为一种专业,又不完全合适。因为教师这个专业与专业性工作,如医生、律师等等是有差别的,后者的工作实在限定好的实践和空间进行作业的,而教师却并不止这样,教师这个专业与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它已经突破了学校和教室束缚,在生活中得到了延展。
它所需的知识也不局限于教育专业的知识领域内,还包括了教师扎实广博的个人知识,要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样在面对学生天马行空的问题时,才能沉着应对,成为学生心中的模范榜样。所以教师要能独立思考、知道一些不同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科的逻辑思路,提高思维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加强人文素养,并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充分吸收。要具备宽厚的普通知识就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加汲取以下三类知识:
1.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一般包括物理化学等科学常识、关于文理学科交叉的知识等等,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知识、方法、能力、思想和品质等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呈现出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中的矛盾和竞争。目前,增强自然科学知识已经成为了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包括人类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因此,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要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并且呼吁公众热情参与,使它的研究和发展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自然科学的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是其能够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自然科学知识是现代教师知识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这个职业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科学涵养。教师在具有自然科学知识储备后,才能科学的理解不同教育学科的差别,尤其能够深刻明白自己所教的学科在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并将所教的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相联系,这样,教师才能去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所学科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社会科学知识。
对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普及,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体来说社会科学知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种知识。在现今社会,掌握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它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和评价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无论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揭示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方法。素质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科学知识帮助人们确立理想信念、养成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等。只有把握住社会科学知识,才实现理论和思想的成熟;只有掌握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等基本知识,才能将各种社会问题又准确又深刻又全面;也正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人们才可以在不断变化着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
3.文学艺术知识。
教师文学艺术修养是指教师的文学艺术知识、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所应有的基本素质。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自身修养的要求,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关注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时代,不仅要求教师的知识要精专、要广博,更要成为“杂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人类各个领域的文化艺术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及国内外艺术常识如美术、音乐等等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然后教师再传授给学生,包括对学生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道德扶持等等,以便能吸引学生产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快乐,从中领会生命和生活的真谛。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那么在对教育硕士进行培养时,就必须加强对文学艺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使其文学艺术修养全面提高,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文学艺术修养高的人,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比较高。
具备完备文学艺术修养的教师更懂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有利于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总而言之,教师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艺术知识,会增强其人格魅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并对教育教学的效果起着积极的影响。
当教师广泛掌握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后,就可以:
“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教师知识越多,他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威信就越高。”[54]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它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缺乏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将无法工作,试问一个连自己多要教授的东西都不能掌握的教师又怎能去教别人呢?教育硕士包含十多个专业,在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突出专业性,体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殊性。
这里以学科教学(数学)为例。
1.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是上专业课之前需要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将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造成影响。教育硕士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这些知识有好的把握可以成为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石。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习得的好坏,将会决定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学习的优良,它为专业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专业基础知识的范围也介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所以要避免课程之间内容之间的重复、脱节,还要注意适当的拓展知识面,特别是要综合相关知识、技能,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吸收,让前沿的学科知识走进课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理清学习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等就是教育硕士在研究生阶段应该学习的知识。像教育学原理和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中的基础知识,全日制的教育硕士大多对专业知识缺少深层次的认识,所以应该在第一学期可以开设这类基础课程,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又可以牢固专业思想,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