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硕士的情感与态度培养。
教师情感态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和改革教学实践的基本心理条件。有人批评过教师“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这三个批判明显反映出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对于教师情感态度教育的忽视和弱化[45].因此,教师教育应该正视这些批评,将教师情感态度教育放在首位,实现认知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现状分析。
教师的情感态度是支撑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离开了情感态度,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生涩无趣。古今中外,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国家的教育家们,都对情感态度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例如古罗马的昆体良就在其着作《雄辩术原理中》写道“教师应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46]”;我国古代着名学者孔子也有“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等言论,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可见,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是自古就有的,但为什么对教师情感态度的批评却不绝于耳呢。
(一)教育硕士情感与态度出现功利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思想开始出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并且蔓延到道德情感方面,使情感态度上也出现了浓厚的功力主义的色彩,情感变得不再纯粹,而是获得利益的手段。“稳定”、“有地位”、“福利好”成为了当教师的首要原因,教学奉献,辛勤园丁似乎变的不那么重要。功利性目的越强,就会越加影响教育硕士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正确认识,在情感上也会出现偏颇。教育硕士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校园具开放性、多元性于一身,如果不加以教育,往往会因为周围的不良影响再加上自身缺乏足够的自控力和辨别力,使教育硕士失去应有的情感态度。
功利性加强的另一个后果就产生道德上的冷漠。社会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怀着道德情感去处理这些关系时,但纵观当今社会,每天都会出现有关道德冷漠的新闻,例如“扶不扶”的问题等,它叩击着每个人的良心。教育硕士作为未来的准教师,在对未来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之前,首先自己要有正确的道德观,但是现在高校学生道德感弱化的现象不由得让人反省我们在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上是不是做的不够。
(二)学校情感与态度培养过于笼统。
目前,学校对教育硕士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范式仅限于开设思想政治课和职业道德课程,把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停留在理解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层面。然而这种培养方式是不够的,缺少具体的情景,仅仅靠纸上谈兵容易使教育硕士出现道德情感上的贫乏和信仰上的缺失,而必须需要经过生活,经过亲身体验才能把情感态度内化成一种动力,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活动,令教育硕士的情感与态度的价值观从笼统走向具体。
二、教育硕士情感与态度培养目标的构建理念。
(一)职业情操。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论身处任何职业,作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并息息相关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一种情感和道德准则。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辽阔大地上,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依靠着唯一的祖国。教师背负着祖国下一代素质教育的重任,更应该满怀爱国情怀才能够教出爱国爱民的学生。但是纵观我们学校的书本和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效果,基本上都是把热爱祖国人民当成一句挂在嘴边的套话,愈加变得抽象不易理解。其实,这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应该是内敛的、深沉的,可以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的,并不是说说而已。如何内化这种情感,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应具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勇现身的精神。中华五千年历史,自古就不乏爱国爱民的文人武将,从跳江以身壮山河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舍己为人的黄继光,无一不为历史写下悲壮动人的一笔。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和谐和平的社会,我们更加需要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爱国爱民的奉献精神。任何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如果不经过教师的教育实践,才是无法得以实现的。因此,教师手中掌握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命脉,所以为了祖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教师应该奉献终身无怨无悔。
其次,关心民生。民生问题历来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治理国政的基本问题,了解一个国家的民生状况和根本问题首先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概况出发。
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也逐步加重在民生问题上的关注,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许多,例如:社会公平、收入分配、民生改善、增强人民幸福感、关爱弱势群体等等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能直接影响人民利益的社会问题。而爱国爱民的最终目的就是从根本上实现人民的利益。所以爱国爱民必须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关注民生,让我国更有凝聚力,更能稳定的发展。
最后,树立进步的民族发展观。胡锦涛提出的民族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各族民族共同繁荣。”通过优化民族结构、保障民族权力、促进民族发展来树立进步的民族发展观。
2.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热爱教育事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或者不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事业,而是因为生计、名誉等功利心态从事教育这个职业,那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发展,反之,社会发展的商业化、世俗化也会影响教师个体的价值取向。营造教育环境,促进教师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进程中迫切的任务和必然的途径。
热爱教育事业,首先要关心和掌握国家发展教育的政策与策略。国家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知道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47].教师要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那就必须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8]”.细化到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之后,教师还应了解当地的教育发展规划,此外,教师还应学习我国的教育政策和相关教育法规,在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教育是一项复杂又精细的工作,只具备完备沉厚的专业知识并不能完全胜任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的对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首先要明确工作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对于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而言,教师要做的是用端正的思想去培养学生,使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教会他们主动掌握为建设祖国所需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学习会关心他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教会他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本领。教书育人之所以是人民教师的神圣天职,这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根本任务决定的。如果人民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管传授知识技能,不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不把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联系起来,不按照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合格有用人材,那就是对国家和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热爱一项工作就应该把它做到最好,应该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过硬的教育质量是教师由新手发展到老手的保障,也是基本的要求;效率是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相互融合所产生的效果,效率低下或缺失效率就无法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授与训练。当教师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课堂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
3.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人民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怀揣着浓厚的情感,这份崇高的情感无关血缘、无关利益,而是来自于人类教育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儿童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如何,也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做要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这种关心就像如水载舟,教师缺乏这种关心,船会搁浅,再做任何努力都是徒劳。”[49].可见教师只有真心诚意的关爱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想真正做到关爱学生,重要的一点是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教师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不是作为一个老师,而是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的关爱能打开其心扉,益于建立师生心理上的桥梁,便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必将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这是心灵的接触,可以使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同时,关爱学生还应该包括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尊重。我国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性格差异、兴趣差异、智力差异、情感差异、气质差异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以便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