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硕士的能力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高校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仍然较弱,在社会机遇和挑战面前,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紧缺”.所以,对于当下的教育,应当以能力为重,强化对能力的培养。对与教育硕士的能力培养来说,更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等,促进学生主动的适应未来的职业,开创美好未来。
刘志军认为,“教师的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是教师综合组织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成功地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要素[59]”.他将教师的能力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驾驭教材的能力;沟通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与课程开发的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还有学者教教师能力分为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监控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无论对能力如何划分,都强调了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培养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现在,国家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中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师作为协助的一方,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有班级管理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在课后还要有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能力。可见,教师能力的该如何优化和提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学者们对能力的划分以及对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本文将教师能力分为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研和科研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职业规划反思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现状分析。
(一)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遵守教育规律,积极参加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可见国家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十分重视的。教育硕士在学校中由于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极其容易养成刻板、懒惰的学习习惯,只学上课老师教的内容,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造成了思维定制,导致对科研的兴趣不足,不知道该如何选题,或者选完之后又产生动摇,耐性不够。这样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所以在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中,教育科研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职业规划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职业规划反思能力的教师不仅可以决定其教育的质量,还可以让其教学生涯不平淡,有内容。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3 年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写道:“鼓励培养单位引导研究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对职业领域及岗位的认识”.根据现实情况显示,绝大多数教育硕士认为职业规划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无多大关系,在主观上就缺乏自主规划的意识。并且,学校也没有统一的相关课程和教材,更没有教学上的要求。
二、教育硕士能力培养目标的构建理念。
(一)教育教学能力。
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完成,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60]”.它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水准,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今社会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和期望。作为刚入社会的青年教师,要在完全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培养对教学目标的把控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教师首先要清楚的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并没有了解教学目标的话,教学过程将缺乏逻辑性并且没有重点。因此,教师能否够科学合理的把控教学目标,会影响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完成。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对教学目标进行补充、调整和改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决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更适合学生们。
第二,培养对教学内容的加工能力。教学内容的加工能力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加工,如改编、拓展和开发等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例如,要给一年级小学生秋天到了的语文课,教师就要根据给定教学对象,对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来适应教学情境。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为了更具体更直接表现秋天的一些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一些有趣有价值材料,如一些影响声音等材料,将其补充到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去。加工能力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将教学与实际生活来。
第三,培养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一堂课只有 45 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完成复习,导课,知识讲解,课堂互动,布置作业等等大大小小的教学活动,还有照顾到课堂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教学活动的组织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搭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以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完成。
第四,培养对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的保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因为教学手段运用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上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走入课堂,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手段,从普通黑板到电子白板,从幻灯机都投影仪、从录音机到计算机,多媒体更替的越来越先进,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在这便捷的教学条件下逐渐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可以熟练的运用这些教学条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2.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可以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的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会造成杂乱无章的课堂纪律,那么教学就无法顺利的进行。
按照教育对象的类型来分,教师的管理能力可分为对集体教育的管理能力和对个体教育的管理能力。
第一,集体教育的管理能力。我国的集体教育主要体现在班级教育,班级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是现代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教师每一个教学环节,基本都是在班级活动中发生并实现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学习的课堂管理能力。例如教师应提倡民主式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教师退到幕后进行监督并对不适当的管理进行调整,以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第二,个体教育的管理能力。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世界观还不健全,心智也不成熟,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家庭的缺陷等等,都有可能会对其成长埋下恶果,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有责任去教育他,只要教育及时方法得当,就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消除学生的戒心,用爱去感化他们,从而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其次,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经常的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最后,要与问题学生的家长联系,携手帮助学生将问题在萌芽状态时解决好。
(二)教研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教研科研的对象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具有普遍性和实践性的问题的研究,研究需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其中的规律,完善我国的教学思想,提出新颖的科学理论。教研科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科研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教研科研的意义是重大的,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还有利于学校学习风气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教师加快对教育观念的更新,还帮助教师提高对自身水平的认识,发现并强化创新精神,并且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但是现在基础教育学校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只有“教”才是自己分内的事,而“研”是教育科研机构和教学专家的工作,这说明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强,所以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培养教科研的意识,具体可分为以下四部分培养:
首先,勇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对于教师而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这里的问题可以是关于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它考验着教师的观察能力和质疑精神,以便可以从现象和实例中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去发现问题。问题意识是否会直接影响着学校教科研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则有利于促进教师发现和捕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并将其进行提炼研究,最终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如果教师不善于发现问题,不能将教学与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则不利于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其次,勤于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就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了,分析问题前需要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做支持,才能规范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尤其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必须要掌握。在实际操作时还应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这样才能顺利的制定科研计划和论证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最终经过系统整理,形成科研成果。
第三,乐于协作研究的能力。在协作能力是教科研就的重要条件,进行教科研究的过程中,仅靠自己的力量优势会稍显不足,这时就要有乐于协作研究的能力,将所研究的问题与同事、专家进行交流,述说自己遇到的困惑和障碍,通过不同灵感的碰撞得到对问题的启发。学校为了促进教科研事业的发展,还应该在学校内按照不同的学科建设合作型的教师教研科研小组,有了团结协作的氛围和自觉行为,即可通过组员之间的协作共享,取长补短,促进教科研的发展。
第四,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科研的问题一般为教育教学中的发生过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检验,那么如何得出有效途径就需要教师具有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研究成果的实践化。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