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教师的亲师关系认识及参与行为。
(一)教师对亲师关系的重要性认识。
思想上的认可,才能促成相应的行动。教师能否认识亲师关系的重要性,是其能否正确处理好与家长关系的前提,如若在意识上能够肯定亲师关系的良好价值,则会带来积极行为,反之,则置之不理。从调查数据图 4-7 中可以看出,382 位教师中有 370 位教师看到了与家长交往的价值,肯定了处理好亲师关系的重要性。数据中仍有 3.2%的教师低估了亲师交往的价值,影响了亲师关系的整体和谐。
(二)教师对家长角色的认识。
图 4-8 的数据反映了绝大多数教师看到了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然而,还有 9.1%的老师认为家长只需要起到养护的作用,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行,这反映了还有少数教师在对家长角色认知上存在偏差。
(三)教师对亲师交流主动性的认识。
亲师关系的亲密或疏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交流。通过图 4-9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亲师互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78.8%的教师能做到主动与家长沟通。结合图 4-7“教师对亲师关系重要性的认识”的调查数据,可以得出教师在亲师关系的认知和行动上可能存在一致性,其价值的认可带来积极的行动。
(四)教师对亲师交流障碍原因的认识。
在对“对于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的过程中,您最大的困难是?”一题的回答中,我们通过图 4-10 数据可以发现,在几个选项中,“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是目前影响教师加强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障碍,占 78.6%.而剩下 21.4%的中有 20.1%的教师把不善与人沟通看成是阻碍自身与家长联系的主要因素,1.3%的教师则主观上就不愿意和家长打交道。
任何工作都有压力,教师职业也不例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教师,与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具备相应的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技巧是建构良好亲师关系的重要条件。另外,主观上的不愿意,很可能是由于客观上的不完善造成的,改造好客观随之而来应该就是主观上的积极。
(五)教师对建立良好亲师关系自我能力的认识。
我们可以从调查数据图 4-11 中看出,教师对自己具备处理好与家长关系的能力更多的是持肯定态度,即使暂时不具备,通过经验的累积,这方面的能力也慢慢成长。一位老教师是这样说的:
我刚从事教师行业的时候,每次与家长沟通都会紧张,语无伦次。后来我就一直在找解决办法,首先给自己自信,然后多阅览人际交往方面的书,我会经常对着镜子自已与自己对话,慢慢的我也能与家长自如交往了。比如现在,我会写家长工作周记,记录每周与家长交往的事件,写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我现在与学生家长就相处的挺好的。总的来说呢,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培养的。
此外,调查中反映还有 1.7%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处理好亲师关系的能力,这可能与他们的心理特征及已有的教育经验有关。
(六)教师在亲师交流前的准备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同样,在亲师互动前的各种充分准备是教师与家长互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做好家长工作也需要有目的性、计划性、连续性。然而,超出一半的教师(86.7%)不能做好亲师交往前的充分准备,随意性、非连续性是他们处理家长工作的普遍特点(见图 4-12)。
除了以上数据说明了教师在亲师交往时的缺少计划性,还有老师反应道:我只有在学校统一开家长会的时候,才会从心理上真正重视与家长的交流,才会提前拟好会议流程,做好各种准备。如果是平时,我根本不做任何准备,因为如果有家长要和我交流,那他一定是已经想好了要和我说什么事,我只要围着他说的事分享点个人观点,提点建议就行了,不需要准备什么。这些正体现了马忠虎的所言-许多教师缺乏亲师互动的整体计划,随意性强目的性差,教师家长难以相互配合,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
(七)教师在亲师交流时采取的交流方式。
在对“作为教师,您与家长在沟通谈话时通常是?”一题的回答中,我们通过图4-13 的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教师(69.4%)在与家长交谈时目的明确地解决问题,只有27.8%的教师比较注意方式方法和营造和谐的气氛,还有 2.8%的教师沿用原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与家长探讨问题。要使合作顺利地开展,教师必须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相关的一些知识。平心静气、亲切和谐的交谈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合作目的。
(八)教师面对亲师冲突时采取的行为。
相比于家长而言,在专职教育方面,教师有着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一方面,经过专业培训后的专职教师拥有更系统、专业的文化知识基础,因此他们具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具有行使教育权利的专职人员。所以,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教师具有权威发言权。所以,有些教师认为对孩子教些什么,怎样教,采取多快的进度,教师最有发言权,无须家长指手划脚。
乐观的是在对“当家长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并指导学生时,作为教师,你通常会?”
一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持上述这种态度的教师仅占 4.2%,绝大多数老师(95.8%),能够在家长与自己的观点不同点时放下“权威”,和家长共同探讨更合理的指导方法,这种民主的教育、合作的教育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权威,也没有人会否认教育的民主,真正的民主教育不但不排斥教师权威,而且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