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关亲师关系的研究。
亲师关系相对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一种边缘关系,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青少年儿童这一中介间接发生的。与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丰富的研究相比较,国内外对亲师关系的研究显得不够成熟和深入。
1.亲师关系的类型。
1994年,鲍玉冲在《浅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指出亲师关系的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双向型、朋友型、自身型、单向型、矛盾型、互利型。
④台湾学者林建平(1996)认为合作无间、水乳交融;不闻不问、形同陌路以及相互指责、水火不容是三种主要的亲师关系形态。
⑤2004年湖南师范大学的朱赛红在其硕士论文《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中,总结出当前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基本类型,即相互疏离、单向支配、“战时”联盟和相互敌对型。
⑥张平对亲师关系的类型分类更为具体。根据亲师关系主体和范围的分为:一对一关系与一对多关系;依据双方共育主导性表现方面划分为:对立关系、附属关系与平等关系;根据亲师关系的属性特征分为:冲突关系与和谐关系。①上述关于亲师关系类型分析,更多地指向良好和谐与冲突矛盾关系,为分析亲师关系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对良好亲师关系的价值研究。
不少的研究指出,良好的亲师关系确有其正面的功能。以下表1-2呈现的是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表见下页):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说明,亲师间良性互动可以针对学生、家长与教师三方面获得相应的教育结果与期望:对于学生方面,可以增加照顾及安全保障,并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庭作业有较高的完成率,学生的学业表现也较好。家长方面,从参与过程中可以更了解支持与鼓励孩子,在家长与子女如同师生般互动,有助于提升父母教养子女的自信心。教师方面,教师更能了解不同的家庭文化、目标、潜能及需求,在教学策略上,更为注重家长的意见,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方案。学校方面-对学校有更高的评价与支持,提高教师的工作士气,激励更多家长参与,减轻学校的负担。良好亲师互动对教师的积极影响,众多研究者都通过自身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高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3.亲师关系的影响因素。
Lombana(1983)指出教师与家长间的障碍可分为三类:①是由人性引起的:如受到批评的恐惧,专业权遭受挑战。②是由沟通过程引起的:如对角色的反应个性等。③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如时间、忙碌等。
①曹常仁(1994)认为影响亲师关系的因素有以下八点:①哲学价值观念不同:教师受到专业熏陶,抱持理想化教育观念;家长则以现实的观点,认为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使我的孩子比我强。②管教态度不同:教师较为客观理性,以专业或心理原则对待孩子;父母管教孩子则徇私情及经验法则,用传统方式。③人格特征不同:家长与教师间不同的个人特征,如性别、情绪、外表、理念、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教育程度等,均会影响亲师之间互相不同之观念与印象。④角色本质不同:教师与家长的角色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均有其不可替代性。⑤与学生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为师生关系,而家长与孩子则为亲子关系,直接和间接影响亲师关系的发展。⑥工作的繁忙与负荷不同:教师工作负荷重,没有时间和家长接触;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交流。⑦教师不信任使家长失去信心,家长不合作降低教师热忱。⑧校方的支持:亲师之间能否发展出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行政的配合与支持态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使亲师关系事半功倍,也使教师与家长有机会联系与合作。②蔡久婷(2002)认为亲师冲突的原因为:亲师间的互动沟通不良、亲师彼此的管教态度不同、亲师彼此的教育理念不同、教师教学自主被侵犯等四种。③综合以上所述可知,家长及教师来自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在做法、观念难免有不一致处,这些都可能形成亲师间关系欠佳的原因,亲师双方如果不能有效交流,都会造成亲师冲突。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情意,尊重不同文化主体,平等对待家长,主动减少亲师冲突。
4.完善亲师关系的建议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纷纷提出改建亲师关系的措施,表1-3中主要从学校、教师、家长角度分别提出完善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Comer(1997)、Powell(1995)和Swick(1993)均强调了多元文化学习在教师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①教师要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以期获得有关不同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方面的有效信息。②教师应积极参与有关双方背景和文化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活动。③让家长切实参与到课堂文化活动的计划、筹备过程中,并让其享受整个文化学习的过程,努力使每个参与者都满意。④定期举办文化节日活动。⑤教师要根据家长们不同的文化兴趣和需要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如尽量避免在特殊的文化节日和宗教节日安排活动,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⑥让家长参阅学校的课程或教具,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而提高文化的普遍性。
从对相关有代表性文章的整理可以看出,丰富的研究主要针对亲师关系中家长与教师主体,提出了具体意见,致力于研究如何避免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局限性在于没有涉及理论层面,或理论层面不够深入。
第五章引入教学与效果评价以上已经说明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必要性,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增加道德文化修养,笔者结合本人工作和本校实际...
第六章对民办高校以学养学发展模式的未来展望一、民办高校以学养学模式的发展走向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之后,高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竞争中不适应市场环境的高校就有可能被淘汰。我国以学养学民办高校由于起步晚、政策环境不良等原...
第三章小学生慈善教育的现状调查。3.1小学生的问卷调查。3.1.1问卷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无锡市两所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共23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小学生慈善心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围绕小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的慈善心和对不...
第二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课程设置。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不是它自身独立的变革,而是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同时,便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整套措施。同样的道理,不分年级制要想成为与班级授...
随着电子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熊孩子”这一负面儿童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网络大众的暴力话语更是随着负面儿童形象的传播逐渐成为“熊孩子”形象的衍生品,这无疑给现代儿童观念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章导论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职德育教育职业化是指在中职德育教育中以职业化导向为根本要求,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塑造职业人格为根本目标,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
四、美国大学医学院通识教育启示在高等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医学教育应该是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通识教育的结合,缺少医学通识教育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利于培养医学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既需要...
第二章多元化教学评价理念的内涵多元化是当代学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个7^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多元化意味着差异性和互补性。人们一般认为多元化是有益的。多元化经常被用来分析文化现象,因此有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
第四章芬兰高中不分年级制的评价机制。一、评价目标。根据芬兰普通高中学校法案的规定,学生评价旨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评估将会以各种形式进行。(普通高中学校法案,629,第17(1))①实质上,学生的...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外教师研究现状。早在1908年,国外学者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概念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博克汉姆曾在《教师的研究》中提出应把研究当成一种态度,而并非某一具体领域。他所持的研究观点及对教师职业的深刻剖析,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