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

面向潮流前线的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设计总结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1 共264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随着国外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得服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该局面,我国服装企业必须采取快速反应系统。

  而同时,尽管消费者需个性化越来越明显、趋势变化周期也越来越短,但是在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帮助下,流行趋势预测更加明显的被掌握,进而服务于服装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各个环节。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一般制造业快速反应系统的规律,加入服装业的特殊性,总结出服装业的快速反应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理论、流行趋势理论将服装企业简单的划分为三类企业,并选取其三类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分别分析了各自的快速反应系统及各层次的实现情况。在对比三类企业的流行趋势及预测在各自快速反应系统中的作用之后,总结出基于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纺织服装业快速反应系统。再之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对现行国内某品牌快速反应系统进行改造,从支撑层和功能层指出其不同的变化实现对流行趋势预测的快速反应。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流行趋势预测是服装企业实现快速反应的核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流行趋势可以更好的被分析出来,成为未来服装企业的导向。

  2、主要依据供应链理论、价值链理论及流行趋势预测理论,按照服装企业按照其在三个方面的不同,简单的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快速反应类型。Ⅰ类企业,也被简称为高效反应类型。Ⅱ类企业,被简称为低成本快速反应类型。Ⅲ类企业,也被简称为极速反应类型。

  3、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在流行趋势导入快速反应系统的导入过程和环节、导入时机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4、基于流行趋势预测的快速反应系统有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但都是以流行趋势为核心。水平维度包含着核心层、功能层、支撑层三个层次;垂直维度上包含着快速设计子系统、快速生产子系统、快速营销子系统。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是有交叉的,垂直维度上的三个子系统都占有水平维度上的部分功能层和部分支撑层。

  5、经过实证研究,利用本系统对企业的几个环节进行改造之后,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时尚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6.2 研究展望

  尽管本文对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系统提出了新的理论,并对以快速反应为目标的企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索改进、加以完善,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实际操作的困难,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是文献资料为主,对企业实际改造效果没有真正的实践上的支撑,同时造成对具体某些环节的数据掌握不够准确。期待以后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与调研用实际数据分析的情况。

  2、不同企业的规模、定位、企业文化等与本文举例的案例有差距,其快速反应基于流行趋势以后如何再整体改造也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本文的案例涵盖性不是很强。

  通过对本文的理论梳理和案例分析,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研究做出进一步的展望
  
  1、企业运营涉及的面太宽泛、相关的利益者关系没有面面俱到的分析到,有些利益方如何纳入企业总体运营管理也是没有很好的进行设计。这个也是将来研究的新方向和突破点。

  2、针对不同服装企业类型,按照他们的发展阶段,可以将本系统改造过程和方法进行细化研究,使得企业的使用本系统时候有更高的可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崔玉梅.服装流行预测与流行应用的比较分析[D].东华大学,2002.
  [2] 李当岐.《服装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张星.《服装流行学》、《服装流行学.2 版》、《服装流行与设计》
  [4]吴晓菁.《服装流行趋势调查与预测》 北京 纺织工业出版社 2009 年版
  [5]李宏伟、王倩梅、洪瑞磷译,《流行预测》,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年
  [6]Cruz Sergio Jras torza Joe. Quick response mandates today [J]. Apparel industry,1997,(3):45-51
  [7]Mareia perry,Amrik S.Sohal..Effective quick response practices in a supply chain HartnershiH:AnAnstralian case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m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2001(5):840-85
  [8]Haulineullivan,JikyongKang. Quick response adoption in the apparel anufacturingindus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novation[J] ,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99,37(1):1-1
  [9]Davidyler,Jo Heeley,Tracy Bhamra. Supply chain influences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fashion clothing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3):316-328
  [10]Bob Lowson, Russell King, Alan Hunter.快速反应:供应链满足客户需求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8-156
  [11]Bruce M.,Daly L. Lean or agile: A solution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textiles an clothing indust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production Management,2004,(2): 151-170
  [12]Cipriano Forza, Andrea Vinell,Quick response in the textile-apparel industry and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1997(8):125-136
  [13]付淑英,于伟东.纺织服装业快速反应系统[J].东华大学学报,2001(1):105-108
  [14]胡松.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快建立快速反应系统[J].纺织导报,2004(3):92-94
  [15]赵红梅,辛磊,高元平.服装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09(2):72-74
  [16]刘东.服装并快速反应系统的运用[J].惠州学院学报,2002(6):68-71
  [17]马夫侠.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11
  [18]杨长辉.制造企业快速反应理论及应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湖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9] 李隽波 . 制造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技与管理,2007(1):40-42
  [20] 董奎勇 . 快速反应 -21 世纪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取胜之路 [J]. 江苏纺织,2001(12):19-22
  [21]顾新建,潘旭伟.面向协同的服装供应链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纺织学报,2006(1):54-57
  [22]徐晓春.服装企业适应快速反应系统框架分析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青岛大学,2005
  [23]杨越,潘正云.制造型企业生产快速反应策略思考[J].科技信息,2007(04):23
  [24] 王秋华,陆世昌 . 供应链的快速反应分析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6):50-51
  [25]李海燕.泉州服装业快速反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7)
  [26] 高玮.浅析品牌与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0.
  [27]于国瑞. 服装流行要素识别与品牌服装设计[J]纺织学报,2004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企业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