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论文 >

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9 共250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6 结论
  
  本研究在第一张绪论里介绍了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同时说明了本研究釆用的研究方法和进行研究的思路。接着对家族企业和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通过到H家族企业收集的各种资料和同H家族企业管理者、员工的亲切交谈,获取了 H家族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和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然后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为基础,从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三个方面对H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综合了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独特性,根据H家族企业实际情况,为解决H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了对策。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H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缺失和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不佳等三个方面。

  具体表现有H家族企业用人“任人唯亲”、员工招聘随意性强、忽视员工培训,原始的绩效评估和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等问题。

  第二,H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是由很多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家族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其次是家族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自身素质问题,最后是家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三,H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必须釆取应对措施。在对H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提高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素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丰富员工激励和重塑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对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快速转变,中国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进行探索。虽然中国的家族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上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是我们要看到家族企业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相信在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健康的环境中,中国家族企业把握机遇,它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年报。私企平均寿命7.02岁[N].南方日报,2003- 03 - 28 (14)。
  [2]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3]弗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5.
  [5]雷丁。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6]刘巨钦。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6.
  [7]李新春.经理人市场的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J].管理世界,2003,(4)。
  [8][美]克林‘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M].g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9]潘必胜。家族企业与中国市场化进程[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冬季号,1999.
  [10]潘必胜。乡镇企业中的家族经营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1998,(1)。
  [1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12]汪丁丁.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经济研究,1995,(9):73-80.
  [13]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7.
  [14]杨国枢。家族化历程、泛家族主义及组织管理[A].海峡两岸之组织与管理[C].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8.
  [15]杨善举。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16]郑伯埙.差序格局与华人组织行为[A].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C],1995.
  [17]邓宏图、周立群。经理人市场:供求与交易关系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1,(4)。
  [18]邓宏图。企业家流动的博弈模型:经济含义和企业家能力配置[J].经济科学,2002’(3)_[19]张厚义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0]张建琦,黄文锋。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对经理人进入意愿的分析检验[J].中国民营企业。2004 (6): 30 - 38.
  [21]Beckhard;Richard W. and W. Gibb Dyer, Jr. (1983),SMR Forum: ManagingChange in the Family Firm-Issues and Strategies [J]. Salo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p.59-65.
  [22]Chua,J. H.j Chrism an, J. J. and Sharma, P. (1999),De-fining the FamilyBusiness by Behavior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Summer.
  [23]Donnelley;R. (1964),The Family Busines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42(4)。
  [24]G.Hamilton(1991)。BusmessNetwork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ndSoutheast Asia[Z] .Hong Kong:Centre for Asian Studies.
  [25]Kirchiioff;B.A., and J.J. Kirchhofif (1987), Family Contributions to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in Small Businesses[J], Journal of SmallBusiness Management, Downloaded from HighBeam Research,www.highbeam. com,[26]Ward;J.L.; and Aronoff, C.E. (1990),To Sell or Not to Sell,Nation's Business,USA.

  致谢
  
  非常感谢西南财经大学,给了我再次学习的机会。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西南财大工商管理学院各位任课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MBA中心的戴长虹老师、魏薇老师、刘玲琳老师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让我获益良多。在这里要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本研究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郭志刚老师的悉心指导。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让我敬佩,郭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提纲拟订、资料筛选直至完稿审定,无不一一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郭老师的指导使我的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还要感谢答辩组的各位老师对论文的指导,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参与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

  其次,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感谢你在我学习期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辛苦你了。

  另外,要感谢和我一起学习旳各位同学们。在学习期间,大家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激烈的讨论,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终身难忘。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关心我的朋友们,我能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