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

我国外逃官员引渡法律问题探究参考文献与致谢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6 共309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l]外交部条约法律司:《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相关法律文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杨宇冠、吴高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吴高庆:《惩治腐败犯罪之司法程序——〈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彭峰:《引渡原则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5]秦一禾:《犯罪人引渡诸原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陈雷:《反腐败国际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7]李翔:《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9]黄风:《中国引渡制度研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黄风、赵林娜:《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甄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内法协调机制研宄》,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郑丽萍:《刑法学理论研宄综述》,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13](英)詹宁斯.奥本海国际法(第1卷第2分册)[M],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4]黄风:《引渡制度》(增订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5]黄风、凌岩、王秀梅:《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黄风:《引渡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苏彩霞:《中国刑法国际化研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张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热点问题研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邵津:《国际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期刊类

  [1]黄风:《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03期.

  [2]王虎华:《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法学》2006年第1期.

  [3]杨树明、印辉:《双重国籍及其法律实践一一兼论我国〈国籍法〉的立法改进》,《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徐乃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制度探析》,《河北法学》2009年第4期.

  [5]马德才:《双重犯罪原则及其发展趋势一一兼论我国〈引渡法〉的完善》,《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6]黄风:《论引渡的非常规替代措施一一由“袁宏伟案”说起》,《法商研宄》2008年第2期.

  [7]张爱宁:《论强迫失踪罪一一兼评〈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2期.

  [8]李晓明、陈栋:《从国际引渡制度谈我国反腐败工作机制的新发展》,《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4期.

  [9]王秀梅、鲁少军:《反腐败引渡国际合作机制研宄一一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框架》,《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

  [10]翁里、肖春竹、朱兴祥:《引渡与人权问题初探》,《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0期.

  [11]梅傲:《论我国的反腐败国际合作一一以引渡诸原则的新发展为视角》,《理论月刊》2012年第7期.

  [12]冯殿美、王芳:《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合作机制研宂——基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的视角》,《法学论坛》2011年第2期.

  [13]陈旭艳:《浅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引渡制度的启示》,《中国商界》2009年第1期.

  [14]祝美伟:《浅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引渡制度》,《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

  [15]李孟娣、梅青叶:《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引渡法〉的借鉴价值》,《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6]朱美云:《影响国际引渡的人权因素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17]汪镕:《“本国国民不引渡”下外逃腐败罪犯引渡制度的完善》,《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

  [18]令倩:《“强迫失踪”行为的规制》,《甘肃法制报》2011年11月2日.

  [19]刘星:《从“赖昌星案”看我国引渡制度之完善》,《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0期.

  [20]夏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非引渡制度的影响》,《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21]温耀原:《论引渡中的主权与人权一一以引渡原则为视角》,《法学杂志》2013年第5期.

  [22]吴琛:《浅析外逃经济罪犯的引渡问题》,《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第4期.

  [23]赵洲:《强迫失踪问题与国际社会的人权保护责任》,《汕头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4]赵洲:《强迫失踪与国家的人权保护责任》,《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5]杨秋凤:《〈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立法的启示与借鉴》,《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6]耿芳:《以政治犯的定义为视角试论外逃贪官的引渡问题》,《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6期.

  [27]杨鸽:《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嫌疑人之困境与出路探析》,《知识经济》2013年第3期.

  [28]徐腾飞:《引渡与人权保护相关问题探讨》,《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9]常健:《当前反腐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建议》,《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30]陈若禺:《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论“死刑不引渡”》,《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31]伍朝晖:《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文化创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2]蒋传光:《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

  [33]李红光:《论引渡的替代措施》,载黄风、赵林娜主编:《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4]黄洪波:《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法律障碍及完善一一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35]段琼:《我国对“死刑不引渡原则”的运用与引渡立法的完善》,《南都学报》2006年第4期.

  [36]赵秉志:《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一一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法律与政治》2005年第1期.

  [37]徐吉童:《我国引渡法应明确写入死刑不引渡原则》,《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38]师永义,马腾:《论死刑不引渡原则及对我国之影响》,《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类

  [1]何平:《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宄》,武汉大学2012年.

  [2]赵珊珊:《〈禁止酷刑公约〉研宄》,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周喜霞:《中国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引渡的常规替代措施研宄》,新疆大学2013年.

 

  致谢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两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我要感谢髙宏贵教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在我离开校园三年之后,给予我这个机会重新踏入校园,实现我的求学梦想。入校之后,您在百忙之中从未忽视对我的教育,无论是在学习、科研、生活、感情、价值追求、人生理念等诸多方面给予我指导,让我不断进步。作为老师,您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您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感谢您在我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不断思考的机会,使我对论文的写作反复思辨。在此,我向您深刻的表示我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时,我还要感谢程亚萍副教授。感谢您当初选择我成为你的学生,并且没有因为我是两年制的法律硕士就放松对我的要求。您对学术严谨钻研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也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在论文写作期间,您不辞辛苦,反复对我的论文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耐心指点我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对此,我向您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您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其次,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所有老师,在你们的课堂上,我总是能汲取最丰富的能量,让我在课堂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夯实了我的法律专业能力。对你们的辛苦付出,我万分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对我的支持和信在,才让我能不断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没有你们强大的后援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一切。感谢和我一起度过两年校园生活的同学们,是你们与我一同度过了我两年中的起起伏伏。我们一起欢声大笑,我们一起共度难关,我们互相扶持,为我的华师记忆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笔。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法律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