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脱逃罪的立法完善与司法对策
通过以上对脱逃罪的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脱逃行为,但因为刑法条文的相关限制,导致了这些脱逃行为最终不了了之,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浪费,同时也损害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尊严。笔者认为应当对脱逃罪的法律条文进行完善性的表述,以进一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第一节 脱逃罪概念的重新定义
国内学者对脱逃罪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
(1)所谓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非法脱离监管机关的实力支配而逃走,以逃避羁押监管,非法谋求人身自由的行为。
(2)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离监管的行为。
(3)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关押场所逃走的行为。
(4)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行为。
(5)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从被监管、羁押场所逃跑,以逃避刑事追诉或劳动改造的行为。
笔者认为,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把空间范围限定在监管机关,过于狭窄。
观点四,虽然将空间范围扩大了,但未将目的表述完整。观点五,对犯罪分子的表述并不科学,也不规范。
根据前文的论述,笔者认为在定义脱逃罪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行为人实施脱逃行为的实质是想改变一种状态,即被依法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状态,只要行为人非法的改变了这种状态,即可,而无需将发生的地点限定在一个固定的处所,如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因此,笔者认为,脱逃罪应该定义为:被依法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非法获得或恢复人身自由的行为。
第二节 增设开放式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者为脱逃罪
一、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管制是一种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的刑罚方法,被判处管制的罪犯不被关押,在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仅限制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减少监狱关押人数,避免行为人在关押场所与其他人员相互影响,而且让罪犯在家庭中改造,有利于他们的改造。但是,这种“开放型”的刑罚方法,并非对罪犯放任不管,而是要求他必须遵守法律的限制性规定,即刑法第 39 条中所列举的五条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违反此项规定的处罚措施,虽然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相关规定28,然而我国刑法并未规定违反该项规定的惩戒措施,使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不利于改造罪犯,降低了刑罚的效用,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笔者认为,对于判处管制的罪犯,若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的行为,应当界定为脱逃罪。理由如下:
一是缓刑、假释相同的限制性规定显示了逃离管制行为定性为脱逃罪的合理性。刑法第 75 条、77 条、84 条以及 86 条中,均对缓刑、假释的限制性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表述。显而易见,缓刑和假释均是以一定的刑罚存在为前提,不能脱离原判刑罚独立存在,而不执行原判决是附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意味着收监执行原判决的可能性,也因此,被判处缓刑或者被准许假释的罪犯,在缓刑执行期间和假释期间,都能够遵章守纪,踏实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刑罚的执行,因为一旦出了问题,就要被收监执行。而管制虽说是一种相对而言较轻的刑罚,但不可否认,它仍然是我国五种刑罚种类之一,作为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它给于罪犯的是一种惩罚,而不是“考验”,没有“考验期”.然而,现有的法律,对于“逃离管制”的行为,仅限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条规定,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行为人擅自离开的行为,本身就是违反刑罚执行的表现,是一种严重破坏法律实施的行为,也表明了罪犯不认罪服法的主观心态,因此,将此行为定为脱逃罪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再者,管制是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一步步走下来,并最终由人民法院判决的五种主刑之一的刑罚,行为人违反刑事执行,却用治安处罚法来处罚,笔者认为不妥。行为人违反的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条款,不能因为刑法对违反此项规定相关惩罚措施的缺失,而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处罚。
二、被处监外执行、缓刑、假释的罪犯
对于上述三类人员违反规定,不按时向执行机关、监督机关报到或者履行法律规定的关于人身自由的限制性条件的,笔者认为,行为人应当构成脱逃罪。因为刑法对于此类人员违反相关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明文规定要承担法律后果---收监执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名被监外执行或者被判缓刑或者被假释的罪犯,有一天不辞而别,那么负责监督该名罪犯的部门该如何是好?人都不见了,如何收监?因此,当务之急是找到该名不辞而别的罪犯。如何寻找?根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高检会〔2009〕3 号)中的规定:
被撤销缓刑、假释并决定收监执行的罪犯下落不明的,公安机关可以按照有关程序上网追逃。利用公安部门的网上追逃系统,将其列为脱逃罪的逃犯,那么在全国范围内一旦其出示身份证件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均能在联网系统中跳出该名罪犯是一名逃犯。即使有时候脱逃的行为人未必会使用身份证,或者使用假的身份证,从而无法通过网上追逃来抓捕他,但至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实施脱逃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在心理上有所忌惮,也可以减少此类脱逃事件的发生。同时,从日常的执行中来看,将此类脱离行为列为可构成脱逃罪的形式之一,是有效开展缓刑、假释以及监外执行等“开放式”执行刑罚的有力后盾。
第五章保障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法律制度完善对策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公平对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为我国民营银行的设立指明了方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指出: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保障...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意义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问题本论文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基本内容和需要解决相关问题有:首先,通过对出租汽车行政许可制度的法理考察,论述出租汽车许可制度设定的特殊性和必要性。从出租汽车行政许...
第3章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一般原则立法原则是指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我国在立法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了一些立法的原则,其中的一些原则也是我们当前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可以借鉴和适用的。结合当前社区矫正的实际情况,我国社区矫正在...
五、信赖保护制度的完善思路信赖保护原则体现出了现代法精神,其对推动我国诚信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国应当抓紧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信赖保护原则应当跟随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潮流,全面发挥自身的精神。(一)立法上确立信赖保护原则为我国行政法基...
第四章小额诉讼制度的完善第一节小额诉讼程序立法方面的完善。一、完善小额诉讼适用标准。新《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标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于那些案件事实较为清楚、争议比较...
中文摘要预付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合同双方均有裨益的一种消费模式,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便利,给经营者也带来了资金运作上的灵活性和提升了顾客的粘性。但因其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约束措施,引发了大量的纠纷,维权无...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是新兴的一种投资方式,其发展势头迅速,而作为私募股权投资中投资方的保护伞,对赌协议在投资中的适用亦是呈现出日趋频繁的趋势。但是,不论从法学界还是在立法层面,各国对于对赌协议的定性和规制均莫衷一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规范...
四、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我国婚姻法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不断地完善。针对上文提到的我国婚姻立法的缺陷之处,结合现行《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两个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的内容,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外国...
第三章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完善第一节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体的完善一、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牵制相对独立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构的产物,受行政牵制较为明显,因此需要建立独立的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权的制约。强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三、国际公约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借鉴在历史上,商标权和商号权早就有专门的制度来进行监管和保护,国1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己逾百年。保护知识产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之下,也越来越受重视。商号在不少国际公约中也归之为知识产权并受到保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