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万源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调查情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03 共1082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调查情况

  因缺少亲情关爱和学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生活保障、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如任性、孤僻、自私、学习成绩差,甚至个别的留守孩子厌学、逃学等问题,严重影响外出农民工能否安心打工的问题。为了了解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形式,实地调查了长石乡、铁矿乡、白羊乡、固军乡、花楼乡、长坝乡、太平镇、罗文镇等八个乡镇的留守儿童情况,并对其中的 450 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有效回收和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共得 430 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 258 人,女生 172 人,回收率95.6%;选取了 400 名留守儿童监护人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问卷 400份,回收有效答卷 387 份,回收率 96.75%;选择学校教职工、政府工作人员各 40名代表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问卷 40 份,回收有效答卷 40 份,回收率 100%;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4.1 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万源市是四川东北部的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是个农业大市,其行政区域由 12 个镇,40 个乡构成。每年有 14 多万人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约 4.5亿元,为推动万源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4.1.1 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规模。

  据统计,2014 年万源市共约有 2.8 万留守儿童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这2.8 万留守儿童当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占 75.1%;亲友监护的留守儿童占 21.6%;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占 3.3%.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 47.56%,一些地区甚至超过 70%以上。换句话说,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在 1.33 万人到 1.96万人之间。

  4.1.2 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长石乡、铁矿乡、白羊乡、固军乡、花楼乡、长坝乡、太平镇、罗文镇等八个乡镇的 450 名留守儿童,有效调查问卷 430 份。

  4.1.3 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通过对前期学者研究成果的研读,并结合我们对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结果,将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亲戚监护、隔代监护、同辈监护以及无人监护五种类型。

  (1)单亲监护:单亲监护主要是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为父母亲中的一人,在我们调查的 430 名留守儿童中,有 91 名留守儿童的父亲一人在外打工,占到总人数的 21.2%;有 41 名留守儿童的母亲一人在外打工,占到总人数的 9.5%;有 298名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都在外打工,占到总人数的 69.3%.从数据分析可知,被调查对象中,有 30.7%的留守儿童属于单亲监护。

  (2)隔代监护:隔代监护是指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是隔着两代或两代以上,一般是由留守儿童的爷爷、外公辈对留守儿童进行监管。隔代监护是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监护类型,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有 58.4%的留守儿童属于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民。

  (3)亲戚监护:亲戚监护是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父母亲的兄弟姐妹,如叔叔、舅舅、伯父、阿姨、姑姑等,亲戚监护这种类型在我们的调查中的比例不高,大约在 2%左右。

  (4)同辈监护:同辈监护是指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为年龄比自己大的同辈人,一般为留守儿童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等。这类监护人年龄较小,文化水平较高,在培养留守儿童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工作忙、无暇顾及,监护不稳定等问题。

  (5)无人监护:无人监护是指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都在外打工,而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都不能实现的前提下,将监护权交给留守儿童自己手上,一般父母亲半个月左右回家一趟,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后又外出打工。在我们对万源市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没有发现这种监护方式。

  综上,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多为隔代监护,监护人多是文化水平低、身体机能弱化的老年人。万源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又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绝大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实现劳务收入,促进万源市经济发展。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人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习能力养成的初期,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教师,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智商以及情商。隔代监护不利于儿童的成长,缺乏父母亲情的长期关怀,会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状态,在这种身心的支配下,留守儿童内心孤僻、不善交往、学习成绩差等。

  4.1.4 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好,并认为努力学习是对父母亲在外辛苦工作最好的回报。在我们调查的样本中,有 13.5%的留守儿童平时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前列;有 45.3%的学生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此外,还有41.2%的学生的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水平,成绩较差。但大部分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就能提高。

  访谈案例一:李明华(化名),男,11 岁,双亲外出务工,性格内向,平时和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就读村小四年级,八岁开始读书,成绩较差。他说:"我平时学习十分努力,除了在家帮助爷爷奶奶干活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看书,虽说现在成绩较差,但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的。"在有关"你是否有厌学情绪"的选项中,有25.8%的留守儿童选择"没有",有37.2%的留守儿童选择"偶尔",有 24.6%的留守儿童选择"有时",有 12.4%的留守儿童选择"经常".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父母亲外出打工会对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产生消极的影响,会对少数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

  访谈案例二:小娟(化名),女,13 岁,就读初中一年级,班级成绩前三。对于自己平时学习态度,她说:"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三,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十分想念父母,偶尔会产生厌学情绪,想去父母打工的地方,和父母在一起。"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呈现一种两极分化的特征,即自制能力强的留守儿童成绩位于班级前茅,自制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成绩处于班级靠后,甚至垫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心态,或者说是学习动力的差异。众所周知,父母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态产生影响,至于是产生激励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留守儿童自身,懂事和自制能力强的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辛苦,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内心怀着感恩,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贫困的境地,所以,就算没有父母的监管,也能刻苦学习,成绩较好;不懂事或者是自制能力差的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其实是对自己的抛弃,本来读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暴自弃,加之年老的监护人对其监管力不足,整天无所事事,打架斗殴,无心学习,成绩差。

  4.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爱工作情况。

  4.2.1 学校机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情况。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度。

  在学校教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您所在的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度如何"选项中,有 87.5%的教职工认为所在的学校对留守儿童是"很关心",经常利用节假日送给留守儿童礼物等;有 7.5%的教职工认为所在的学校对留守儿童是"很少关心";有 5%的教职工认为所在的学校对留守儿童是"不关心",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不问不管,置之不理。

  (2)学校对监护人召开家长会情况。

  在学校教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您所在学校开家长会情况"选项中,有15%的教职工选择"每学期 1-2 次",有 45%的教职工选择"每年 1 次",有 40%的教职工选择"不清楚",在我们对其的访谈中,发现在这 40%的学校中很多一部分已经很多年没开过家长会了。

  (3)学校对留守儿童花名册、关爱小组、心理老师配置情况。

  在学校教职工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 4-3),在有关"您所在学校有没有心理辅导老师"、"您所在学校是否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等选项中,有 17.5%的学校配置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教师,有 82.5%的学校没有配置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教师,甚至有的学校连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知道;有 57.5%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花名册,有 42.5%的学校没有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有 25%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剩下的 75%的学校则没有建立相关关爱小组,已经建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小组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及班级学生班干部之间的合作,成立平时性的留守儿童关爱团队,至于学校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小组,其功能并不明显,有些甚至是形式上的功能。

  4.2.2 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情况。

  (1)教师对留守儿童课外学习辅导情况。

  对学校教职工的问卷结果显示,在有关"您所在学校教师课外有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选项中,有 10%的教师选择"经常",有 25%的教师选择"有时",有 65%的教师选择"没有".

  (2)教师对留守儿童家访情况。

  对学校教职工的问卷结果显示,在有关"您所在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家访情况"选项中,有 2.5%的教师选择"随时有",有 15%的教师选择"至少一年一次",有35%的教师选择"一年或几年一次",有 47.5%的教师选择"没有".

  (3)教师对班级不良留守儿童关心情况。

  在学校教职工的问卷结果显示,在有关"您所任课班级在刚过去一学年是否有留级生和逃学或辍学后复学学生"选项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所任课班上都存在这种不良学生。在对这些教师进行访谈中,得知他们在课堂上会对这些不良学生进行特殊关照,如上课时对他们进行提问,课后作业重点批改等。

  4.2.3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关爱工作情况的分析。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不足,主要是由于学校系统缺乏对自身职责的清晰认识,缺乏对留守儿童明确的管理措施与制度,以致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重视不足,存在监管不力、缺乏心理辅导等问题。由于管理措施与制度的缺乏以及对留守儿童重视的不足,学校忽略对留守儿童配备专门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新学校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教师力量的缺乏,也没有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十分关键,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教育在本质上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成才。因此,增强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职责的认识,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资源,就显得十分必要。

  4.3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工作情况。

  4.3.1 家庭对留守儿童亲情关爱情况。

  通过我们对留守儿童的访谈,家庭对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主要是通过电话的方式,留守儿童一年或几年很难见父母亲一面。由于父母亲平时工作忙,基本上没时间来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或独处时,经常感到被遗弃的孤独无助、感到失落、失败感等,留守儿童平时十分想念父母亲,但又不能实现。

  访谈案例三:陈勇(化名),14 岁,初中二年级,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11 年,每年定时寄学费和生活费到家。他说:"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已经 10 多年了,只知道他们是在东莞,但具体不知道东莞的哪个地方,自己也从来没去那里,只是平时听爷爷奶奶提起,东莞十分繁华,晚上各种灯光五颜六色的。自己经常怀念起以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但那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作为一位男生,平时在学校会和同学打闹,在遇到被欺负的时候,希望获得爸爸妈妈的安慰与支持,而现实却是只有自己默默承担,经常感到被遗弃的孤独无助、感到失落、失败感。这种现象在我们村很常见,这不,村头的江敏(化名)已经五年多没见过爸爸妈妈了。"陈勇一边说着,眼角蕴含着泪光。

  4.3.2 家庭对留守儿童学习关爱情况。

  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您或您家人在家里会督促小孩学习吗"选项中,有 84.6%的监护人选择"会",只有 15.4%的监护人选择"不会",但由于小孩不听话,监护人的学习督促实际作用不明显。由于监护方式多为隔代监护,监护人为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辈,文化程度低,直接导致监管小孩情况不乐观。

  在有关"您或您家人监管小孩学习的情况"选项中,只有 5.8%的监护人选择"要求严格",25.7%的监护人选择"有时过问",68.5%的监护人选择"基本不管".

  在有关"您参加学校家长会的情况"以及"为了小孩学习情况主动与教师联系情况"选项中,有 85.9%的监护人经常或有时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只有 14.1%的监护人认为参加家长会对小孩成绩影响不大,故而不参加。有 25.4%的监护人会为了小孩成绩及时与教师进行联系,有时是电话联系,有时是面谈,但也有 74.6%的监护人不会主动与教师联系,认为为了小孩较差的成绩和教师联系会有损自己的脸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认识与态度会直接影响日常对留守儿童的监管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缺乏监管是留守儿童成绩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4.3.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关爱工作情况的分析。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与学习关心,还是在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隔代监护,实质就是脱离父母的关怀与监管。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根源在于经济的贫困,种植农作物所获收入不能满足日常的生活所需,父母远离留守儿童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性格、人品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青春问题和身心问题突出的时期,儿童在遇到不和谐因素,例如被同学欺负、受委屈、不善交流等,父母就是其最佳的倾诉对象或学习对象,毕竟父母才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家庭关爱的不足,极易产生父母对儿童亲情关怀的严重缺失、学习成绩欠佳、安全难以保障以及存在心里偏差,情感封闭等难题,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需要明晰家庭对留守儿童的职责以及社会资金的支持,构建安全、有保障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4.4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工作情况。

  4.4.1 乡镇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乡或镇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的选项中,仅有 7.5%的乡镇干部选择"随时有",20%乡镇干部选择"至少一学期一次",主要是通过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送温暖,在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演练等;70%的乡镇干部选择"一年或几年一次",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采取的临时举措,有 2.5%的乡镇干部选择"没有".

  在有关"乡或镇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构的设立情况"的选项中,有 75%的乡镇干部选择了"没有",25%的乡镇干部选择了"有",但主要是依托学校,建立寄宿学校,关爱留守儿童。

  4.4.2 村社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村或社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的选项中,仅有 10%的村、社干部选择"随时有",30%的村、社干部选择"至少一学期一次",主要是通过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送温暖,组织农村青壮年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干农活等;60%的村、社干部选择"一年或几年一次",主要是为了应付乡镇部门领导干部的检查而采取的临时举措。

  在有关"村、社是否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构"的选项中,有 72.5%的村、社干部选择了"没有",27.5%的村、社干部选择了"有",同样是依托学校,在学校内部建立留守儿童活动阵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

  4.4.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工作情况的分析。

  对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的少量以及工作机构设置的缺失,足以反映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的不足。对留守儿童关爱的重视,是由于最近几年留守儿童受残、死亡等问题突出,才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政府、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的职责,如果政策文件能严厉执行,必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毕竟不是盈利性工程,不会给政府或社会企业等带来收入,在现实情况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存在诸多困境。同样,志愿者队伍由于明确的规章制度的指导或专业组织的引领,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难以发挥作用。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隐藏在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游戏厅等大量存在,不断毒化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成受害方。虽说,从我们的分析中可看出社会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疲软,但社会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要不断整合多元关爱主体的资金资源与人力资源等,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制以及志愿者工作机制,畅通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参与路径。

  4.5 万源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举措情况。

  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万源市政府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工作目标,着力在明晰一个思路、创新两种模式、强化三个保障、深化五项行动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整合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的推进模式,有效确保了关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4.5.1 加强组织领导以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万源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并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市委书记、市长等市级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市各地全力抓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市委办、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意见》,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市、区)年度目标考核,至今已连续 3 年在民生工程中重点实施留守儿童生关爱工作。团市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分阶段、分层次地组织召开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联席会和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各部门关爱工作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及相关部门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市县两级督导评估、舆论宣传、评优表彰等相关制度,确保了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按照"目标共定、资源互补,工作齐推、业绩共享"的工作运行机制,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密切配合、加强协作、相互支持、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团委负责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基层党组织狠抓落实,各县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学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到了人员、责任、措施、经费"四落实".

  4.5.2 抓好阵地建设以完善关爱工作载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并结合团委自身优势,切实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不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律、自强、自觉、自理、自信"的能力。通过不同形式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真正做到让每一个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健康地生活和学习,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充分发挥作用。

  (一)万源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思路。

  按照以"学校为依托,社区为探索,广泛覆盖农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全力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川电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模式在全市推广。通过财政拨款,加强建设和管理寄宿制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扩大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规模,突显学校和教师的关爱主体作用,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心理等难题。此外,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最贴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优势,指导、帮助和督促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

  (二)万源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重点。

  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模式,营造良好成长环境。按照"党委高度重视、政府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家长积极履职"的关爱模式。通过开展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的关爱行动,努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条件。

  努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丰富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要按照"谁建设,谁拥有"的原则,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同时,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根据留守儿童自身情况和乡镇、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批质量过关,适合留守儿童居住的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培训和指导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使其成为心理素质过硬、管理技术过关的专业人才,以便其更好的处理各种工作难题;第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规模、年龄分布、性别结构以及家庭监护类型、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以便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第三,积极促进留守儿童父母亲、监护人、学校教师等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留守儿童内心真实情况,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网络。

  招募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人员,服务留守儿童。抓好志愿服务人员队伍的招募,从学校、机关、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者及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中选拔品德高尚、文化水平高、热心公益事业、身体健康、经济相对独立的留守儿童服务人员。并根据留守儿童服务人员的特长,进行专业分组,针对性的担任留守儿童的"义务监护人",实施针对性的一对一帮扶,开展各项工作。

  (三)万源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等。

  二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资金保障工作的关键是投入,资金的来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1)社会募集;组织动员全市财政全额供给人员及社会各界捐建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并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寻求社会支持,同时要鼓励大型龙头企业、私营企业,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投身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事业。(2)党政支持;结合本市财政实际收入情况,由当地党委、政府给予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相应的资金匹配。(3)向上争取;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的同时,不断的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努力争取香港华人置办留守儿童之家相关招标工作,给予老区留守儿童的关爱。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成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统筹、协调、指导。成员单位履行部门职责,通力协作,相互支持,同时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专职负责本市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4.5.3 推进活动深化以丰富关爱工作内容。

  坚持三个面向,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推进活动深化。面向家长,通过亲情号码、亲情电话、亲情互联网等亲情移动通信的推进,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之间的联系以及虚拟网络视频聊天等,沟通和维系留守儿童与父母亲之间的亲情;依托劳务培训等阵地和渠道,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家长担负起监护、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面向学生,重点推进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的各种关爱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依托家庭、社区、学校和村委会,精心组织各种关爱主题活动,给予留守儿童以关爱。通川、宣汉、大竹、渠县、开江等地广泛开展了"大手拉小手"、"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接留守儿童进城庆祝节日"等亲情关爱活动;万源积极发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作用,大力开展了"亲情链接"、"志愿帮扶"等系列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4.5.4 整合各方资源以增强关爱工作实效。

  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需要,各关爱成员单位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能优势,切实保障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支持力度,对寄宿学校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在学校内部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满足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需要;财政部门给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注入了强大的财政经费的支持,为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筹集资金;民政部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保护未成年的留守儿童;卫生部门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卫生检查、医疗义诊等服务;公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重点帮教档案,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亲、监护人、学校教师、乡镇之间的合作,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司法部门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大力宣传"两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开设了法律知识讲座和自救自护示范课;文化部门大力开展"留守儿童周末电影大放送"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妇联在全市各行各业选择了一批有爱心、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教育经验的优秀女性与留守儿童或留守儿童结对子,组织"爱心妈妈"开展"四个一"活动。

  4.5.5 构建工作机制以提高关爱工作水平。

  深入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增强各关爱单位成员关爱工作的实效性。

  由市关爱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万源市在全市认真开展调查摸底活动,全面掌握了万源市留守儿童的现状;并以学校为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生活和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实行跟踪式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激励机制,形成始终如一、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定期总结交流各地、各部门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激励更多的组织实施者创造性的发挥作用,激活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强化舆论宣传,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倡导关爱他人、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类媒体反映万源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报道达 400 余篇(次),推动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社会化。关爱工作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会推动社会人士或关爱机构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参与,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大力提高关爱工作的效能。

  4.5.6 万源市实施关爱留守儿童举措的动力分析。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近几年来,万源市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众多实效显著的举措,促进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推进。之所以万源市要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完善关爱载体、丰富关爱内容、增强关爱实效以及提高关爱水平,主要在于:

  第一,留守儿童问题频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问题历来已久,但是最近几年有关留守儿童被侵犯、留守儿童死亡问题等频发,经常见诸于各大新闻报纸,留守儿童被侵犯、死亡等问题并不是个体问题或者说是小群体问题,它其实是社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关键性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被侵犯、留守儿童死亡等问题频发,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水平,是政府保障民生的挑战。为了树立政府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自己的执政地位,政府必须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重要举措。

  第二,政府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频发,不仅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国家和党的导读重视,针对留守儿童问题,中央政府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发布了重要规定,要求政府积极给予留守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资源,对其安全给予保障,并且创建健康、有序、绿色的成长环境,并且,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家创业提供政策优惠等,帮助留守儿童"在家"创业。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必须对中央政府负责,必须执行中央政府的决定。此外,行政负责制也是促进地方政府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动力之一。

  第三,农村留守儿童急于改变自身不佳状况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存在不对等性。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是在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内心孤僻、学习成绩欠佳、情感封闭、安全难以保障等,对于多数留守儿童而言,面对这样的发展状况,都是急需改变自身不佳状况的,而且意愿强烈,但由于规章制度与政策的不明晰、不确定以及社会各主体职责与参与路劲的不清晰,使得留守儿童急于改变自身不佳状况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存在不对等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应该为社会供给与留守儿童需求之间搭建平台,对于政府而言,怎样搭建平台?最主要的还是发挥自己政策资源、资金资源等,为留守儿童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搭建平台,使留守儿童改变自身不佳状况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