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困境及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03 共580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万源市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生活安全缺乏保障、行为习惯不良、情感缺失等突出问题,紧紧围绕留守儿童之家广覆盖、经常化、可持续的工作目标,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关爱工作运行新机制、运作新模式,全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在阵地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成效持续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根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也存在许多问题。

  5.1 学校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1 学校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及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父母亲的监管,是农村学校特有的学生群体,学校自然成为了留守儿童监管的主体。"未成年人的成长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监护下进行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未成年人只有在家庭监护和学校监护的相互配合、补充与协调下,才能获得健康和谐的生长环境"[4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能有效保证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文化知识的技能,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但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我们所调查的几所学校,基本上都缺乏对留守儿童明确的管理措施与制度,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重视,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基本境况一样,没有必要进行统一管理,没有配备专门的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工作,更没有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监管不力。

  访谈案例四:吴晴(化名),女,铁矿小学四年级教师,关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她说:"她在学校已经工作四年了,所带班级共有 12 名留守儿童,他们父母长期在外,靠爷爷奶奶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更多的关注,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自己不敢过多的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而且最近留守儿童死亡问题多发,怕承担不必要的责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同等对待。此外,学校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和专业的心理教师,基本上没有开设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
  
  5.1.2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及原因分析。

  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万源市由于地方财政的短缺,致使万源市下属各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育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受到众多限制,直接降低了万源市农村学校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据我们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由于受地方财政的影响,学校主要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在校安全等指标对学校教师进行考核,而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情感等的关注。我国虽已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多年,但实质上水平还很低,面临教育经费短缺等难题,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主要在于学校教师工资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总体来说,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足的。此外,城乡二元体制使得我国教育资源在城乡分配极不均等,城乡学校之间在教师名额配置、学校硬件设施、政府财政投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据我们对铁矿小学的调查得知,该小学共有学生 600 余名,住校生 200 余名,其中留守儿童 280 余名,专职教师共 23 名,除了保证正常的教学以外,根本没有精力特殊照顾留守儿童。总体来说,万源市农村学校教育资源远远不足。

  5.1.3 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缺乏及原因分析。

  对留守儿童缺乏心理辅导是学校关爱工作的显著不足,受到财政资金的严重匮乏,万源市各农村学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在课程设置上,只对学生开设核心的语数英等文化课程,而对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发展性课程多数是以自习课的形式开展。而对于留守儿童急需的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课程等基本上不会出现。根据我们对万源市下辖的长石乡、铁矿乡等八个乡镇的农村学校的问卷调查和相关人员的访谈,我们发现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的课程和讲座基本上没有专门开设,有的学校会有所涉及,但一般是在其他相关课程中附带或者是由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通过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交流,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进行经验式的引导,这只是指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5.2 家庭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2.1 留守儿童亲情严重缺失及原因分析。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等的亲情关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成长期,理解和认识自身的变化、人际交往等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生活、学习、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遇到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进行倾诉,而父母的亲情关怀正是儿童最佳的倾诉渠道。但留守儿童正是由于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一年或多年难得相见一面,甚至是半年或以上时间间隔才通话一次,以此进行沟通,来维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甚至有的父母为了节省交通费用或通话费用,多年不回家,使得子女都模糊了父母的容貌,亲情关怀基本上为零。这样的境况,使得留守儿童亲情关怀严重缺失。

  访谈案例五:蒋艳梅(化名),女,11 岁,就读镇小五年级,双亲外出打工 7 年,与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基本上回家次数为一年一次。她说:"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多年,从我有记忆起,就很少与爸爸妈妈见面,平时就靠电话联系,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电话联系频率也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有时候在学校会受到委屈,但不知道向谁倾诉,遇到的学习难题和生活烦恼,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知道找谁帮助等,整个小学处于无助的状态,希望有困难的时候有父母亲在身边帮助自己。"5.2.2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及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有较多强烈求学意愿的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却普遍较差。

  从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前列的只有极少数,位于班级中等偏上的学生也不多,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位于班级中等以下。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留守儿童其他的学习行为也不容乐观,上课迟到、早退,逃学,外出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发生概率要比非留守儿童高。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控能力差和心理问题的干扰。第一,村民固有的传统思想束缚了儿童的进一步成才。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对自己子女的期望不高,潜意识认为农村孩子成才的可能性不高,还不如外出打工赚钱实在,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还未完成就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外出打工。第二,监护人缺乏对留守儿童学习的监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管,一般自制力较差,而监护人是年老体弱的特殊群体,这类特殊群体多是文盲,无法给予留守儿童以学习上的帮助。而且由于隔代监管,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与代沟,教育管理差。

  5.2.3 留守儿童心理偏差,情感封闭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们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结果表明: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内心封闭、情绪消极、行为孤僻等心理偏差和情感封闭等现象。留守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父母亲在外务工,平时很难相见一次,常年得不到父母亲的呵护、亲情关怀与照顾;此外,由于代养人或监护人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注的意识与知识,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很少过问,任其恶化。正是因为缺少父母亲的呵护、亲情关怀与照顾以及代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漠视,使得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呵护与心理的关怀,在没有倾诉对象的帮助下,留守儿童群体中普遍会存在情绪消极、内心封闭、行为孤僻等心理偏差,缺乏对客观世界应有的正确认识,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障碍与性格缺陷。

  5.2.4 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致使其缺乏相应的安全监管与安全保障,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代养人或监护人多是年老体弱的老人,或是文盲,缺乏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监管的意识,监护不力,将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权交给学校,致使留守儿童安全缺乏保障。尤其是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双休等期间,由于学校放假,留守儿童脱离学校的安全监管,而代养人或监护人的安全保障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留守儿童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留守儿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访谈案例六:王华(化名),男,43 岁,某村村支部书记。他说:"我们村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很少,又没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作物,在前几年,村里很多青壮年就到福建、广州等地去打工,留下自己的子女与爷爷奶奶住在一块。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很顽皮,暑假天热时,经常到附近的水库钓鱼洗澡,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 2012 年,邻村就发生了一起了留守儿童溺水事故。"
  
  5.3 社会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3.1 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不足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一直处于社会边缘的尴尬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对其关爱不足。留守儿童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力,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使其不能培育良好的人格和个人素质。容易沾染上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以至于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同时,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成弱势群体,甚至成为受害方。

  此外,我国当前对留守儿童还缺乏必要的监管,这就使得留守儿童的行为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侵害,或者成为侵害方,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认真剖析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所遭遇的问题和困境,着力解决和完善留守儿童相关配套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3.2 社会教育的资源严重匮乏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社会教育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硬件设施资源和软件设施资源。

  硬件设施资源是指社会上关爱留守儿童的场地和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活动的场地、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机构的设置等。软件设施资源是指关爱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关爱活动的开展,不断向留守儿童灌输各种关爱理念,从而起到社会影响留守儿童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据我们的调查,万源市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软硬件设施资源严重不足,关爱留守儿童的硬件设施资源,如文化观、少年宫、关爱机构、儿童图书馆等社会教育资源设施几乎没有,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缺乏开展的物质基础。正是由于关爱设施的缺乏,关爱工作成效较低,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峻。

  5.3.3 社会教育环境恶化及原因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地区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繁荣,在极大的方便农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甚至成为留守儿童走向堕落的滋生地。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并且,多数留守儿童处于心智尚不成熟的阶段,极易受不良思想或行为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

  据我们实地访谈结果发现,在铁矿小学附近网吧众多,大多数农村学生下午放学后,都会结伴去网吧玩游戏。虽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但考虑网吧位置较为隐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各网老板不仅为留守儿童打开方便之门,而且还为留守儿童上网提供身份便利。只要有钱可赚,不敢是否是未成年人,都可进入。由于留守儿童整天沉迷网吧、游戏厅,使得部分儿童在生活费紧缺的时候,会产生偷盗、抢劫或以学校要交书费、补课费等为借口,谎言向监护人或远在外地的父母要钱。成天沉迷网络,还会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眼睛视力以及身体素质。

  从上述万源市农村留守儿童各关爱主体的关爱工作论述可知,家庭、学校、社会关爱工作的缺失会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品德、人际交往等产生影响。学校关爱工作的缺失,会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教育资源不足以及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家庭关爱工作的缺失,严重影响父母对留守儿童的亲情关怀、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会使留守儿童产生心里偏差,情感封闭以及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社会关爱工作的缺失,同样会使得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不足以及社会关爱环境的恶化等。

  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福利事业,依靠单个主体是难以得到有效成果的,纵观学者的观点,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多元主体协同的格局,单个供给主体只会限制关爱资源最大的优化配置,多元主体协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是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

  5.4 政府关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4.1 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及原因分析。

  地方政府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主体,经费投入不足是地方政府关爱留守儿童的最大限制因素。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福利事业,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关爱工作的有效开展,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乡镇政府财政收入较少,与较多的财政支出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才使得地方政府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关爱机构设置较少,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绝大部分乡镇、村社没有设置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构,缺乏对关爱工作的统一指导。同时,由于教育资金投入较少,农村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学校开设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课程外,其他相关课程,如心理辅导课、体育课、卫生知识课等几乎没有开设。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这一关爱工作开展的瓶颈,应在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应扩大资源来源渠道,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所需的资金需求。

  5.4.2 户籍制度制约关爱资源分布及原因分析。

  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制约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城乡空间分布上,城镇教育资源丰富且质优,农村教育资源缺乏且质劣。对于多数农村学生来说,接受教育是大多数家庭改变贫困现状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教育资源在空间格局上分布极为不合理,城乡学校之间在教师名额配置、学校硬件设施、政府财政投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因城镇居民收入远大于农村居民,在教育投入上也远多于农村居民,更是扩大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差距。正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淡薄以及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例如:在家长教育观念上,认为读书要花钱,还不如去外打工,补贴家用,这种思想在女生家长身上更为严重;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偏重语数英等课程,轻心理、体育等课程;在学校教师配置上,有的学校教师配置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严重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开展,应消除户籍制度的不合理性,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分布体制。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