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东营市X县新闻媒体曝光政府违规征地事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9 共2498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东营市 X 县新闻媒体曝光政府违规征地事件

  6.1 事情经过

  2008 年 5 月,一条《县城里“史上最牛”项目多》的新闻登上了《南方周末》的头版头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中写到,东营市 X 县借口建设幼儿园、疫病防控中心向城中村村民征地,却“挂起羊头卖狗肉”,最终建设大型商务中心。根据文章所说,这个幼儿园占地 158 亩,可被称作“亚洲最大幼儿园”,在省政府的项目呈报说明书中,该项目是“158 亩村民安置用房”,而在县发改局的文件中,该项目是“县直第二幼儿园”,一年后出台的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中,八大工程之一的“县城新区大型商务中心”,所对应的地块中就包括了幼儿园所在的 158 亩土地。根据被征土地村民解释,比起建商务中心这种商业项目,政府建幼儿园这样的公益项目应付的地价和赔偿要低得多,这 158 亩土地征来做什么用,政府从未明确告知群众。新闻刊发后,立即被《扬州日报》、新浪网、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转发或评论,更不用说被网友转发的次数和范围了。

  该新闻出现后,X 县政府第一反应是息事宁人,动用关系从各大网站撤稿、从各大论坛删帖,以免造成更大的舆论压力;但是“纸保不住火”,网络传播速度和人们口耳相传的速度远远超过政府的预计,议论和猜测反而愈演愈烈。不久后,X 县有关官员公开表示,政府在“县直第二幼儿园”等工程上对土地用途做了“修改”,并声明这是出于发展的目的,他坦率承认该县在发展中犯了一些错误,以后会改正。

  6.2 事件分析

  这起“新闻媒体监督风波”一度闹得沸沸扬扬,X 县政府的危机公关的思维是“能堵则堵”,这是基层政府普遍都有的思维模式,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是最佳方案,幸好当地政府没有继续逃避问题,在不长的时间内明确了态度和立场,虽然并没有立即解决问题,但也避免了话题继续发酵,防止了事态继续恶化。分析这一事件,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的结论:

  (1)新闻媒体的监督更多的是对基层政府工作的促进

  《南方周末》是一份注重舆论监督、法治精神的报纸,多年以来,因其坦率、敢讲真话而备受广大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欢迎,它的监督力度大、调查独立深入,对我国政府部门对镜自观、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该篇新闻来看,虽然有的细节描写不符合 X县实情,但事件整体的过程还是真实可信的,这样的报道对基层政府工作的利大于弊,应当将其看做是对政府的鞭策与促进,应用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态度去看待新闻媒体的监督。

  (2)要变压力为动力,积极改进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愈加复杂,社会矛盾趋于频繁,对抗冲突增强,处理难度加大,直接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土地征用、环境污染、贫富不均、教育问题等等,都是基层政府面对的一个个“硬钉子”,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冲突,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窥一斑而见全豹”,土地征用问题也是全国许多基层政府面对的难题,因此,X 县这一事例,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如何在保证当地群众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又好又快地发展区域经济?这是需要基层政府工作人员都做思考的问题。不能将目光困囿于某时某地,而应当把该事件当做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项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去积极改善基层政府的处事方式和方法,用发展的态度去解决这个难题。

  (3)不能用消极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监督

  现今网络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一条新闻发出后,网络上的转发和类似报道会以几何倍数增长,想要靠封堵消息、回避采访、强行撤稿来限制新闻媒体监督,已经不再可能。微博、微信等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更是让每个人都能发表观点、发出声音,可以说对基层政府的监督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府不能再用消极对抗的方式来对待新闻媒体,而应该转变态度和方式,积极配合新闻媒体监督工作,并将监督为我所用,更好地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

  6.3 事件教训

  事件发生后,X 县政府因其反应较快、态度诚恳而使事态得以平息,但是并不能说整个事情得到了有效处置。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是 X 县政府做得不够的,应该在以后改正和完善:

  (1)存在消极被动的处理态度

  从开始的情急之下封堵消息,到之后的舆论所迫公开表态,X 县政府都是被外部力量推着被迫做出决定,虽然认错及时、态度够好,但仍然不够积极,存在着侥幸过关的心理。基层媒体在对待新闻媒体监管时,第一反应应当是主动配合,及时回答,要不怕媒体挑错、欢迎媒体监督,把新闻媒体当做政府工作上的益友良师,推动政府工作的主动、公正、高效、透明。

  (2)对报道中的不实信息未给予纠偏

  在《县城里“史上最牛”项目多》中,有部分信息存在片面、失实的情况。如“竖立在马路边的度假区总规划图上,仅占很小一块的温泉度假村项目,建筑面积就不少于 4 万平方米”、“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是佳乐购物中心和人民商场……在这个没有一家咖啡馆的小县城,看露天电视是一些附近居民的惟一消闲方式”16,据笔者了解,这与当地实情并不相符,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误导。X 县政府应当及时就实情给予解释说明,对报道中的不实之情予以纠偏。只有与新闻媒体主动积极地沟通互动,政府和媒体之间才能建立良性监督的局面,才能更好地推动双方工作的开展。

  (3)政府行为不够公开透明

  对于征用土地作何用途,身为土地持有者的群众应当得到政府明确地告知,这是既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基层政府坚持群众路线、维护人民利益的体现。但是从事件开始到结束,当地政府对群众关切的问题一直讳莫如深。这种现象在基层政府中并不少见,这几年全国发生的多起信访案件,如 PX 项目、征地拆迁、垃圾焚烧等,都反映出政府在信息公开透明工作中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导致群众疑惑重重,而这时,有些谣言也会乘机而生,扰乱人们的视线,使局面更加复杂,矛盾愈加升级。

  (4)缺少对新闻监督的反馈回应到底

  X 县政府最后怎么处理的问题,群众最后满不满意,笔者没有查找到当地政府做的任何反馈或回应。这也显示了我国新闻媒体监督中普遍遭遇的现象,即基层政府对报道的问题如何处理很少做出回馈,导致新闻媒体监督通常是虎头蛇尾,不知所终。新闻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政府改进工作,如果得不到政府的积极回应,看不到政府的实质性改变,那么监督的水平就会降低,效力就会大大减弱。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