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基层政府公信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210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基层政府公信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不足和自身行为的缺失

  当前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政府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足,出现了许多的侵犯公民权益,甚至是违法和越权执法等现象,同时由于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不高,态度恶劣等,再加上近年来曝光的诸多腐败案件,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结合对《调查问卷》各部分得分的分析,梳理以下几点原因。

  4.1.1 政府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公正性与科学性、民主性欠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公民权利主体意识的觉醒,群众的利益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政府在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方面的期望值不断的升高,对服务型政府的需求更加突出。但是政府中的许多人却未能及时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变化,积极转变职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因能力无法达到任务要求,因而经常出现决策不科学、执行不力等现象,造成的“烂尾工程”,既严重的浪费了社会财务和自然资源,又破坏了生存环境。

  4.1.2 服务与法治程序意识缺乏,致使主观臆断性和随意性普遍存在首先是法治和程序性意识缺乏,由于官本位的传统思想较为严重,部分地方政府依然沿用旧有的管理型模式,强调对于社会的“治理”,总是习惯以上位者的身份用强制性行政命令管理社会政治生活,且在具体的政府行为中又忽视对程序和法律规范的遵守,缺少环节性的规范,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其次是服务意识和态度低劣、方式粗暴、谩骂公众。尤其是在基层政府表现的更加明显,经常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名义上为公众服务,实质上是借以提高所谓的“政绩”,盲目投资,缺乏管束,从而侵犯公民权力,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因而与社会公众之间产生矛盾,当这种矛盾长期积累而得不到解决时,就会增加公众对政府的抵触和排斥,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

  4.2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的不完善,缺乏公正公开的民主监督

  制度的设立和法律的制定向来都是以确保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履行为主要的目的,由于政府行为的背后代表的公共权力具有扩张性,其在具体运作中往往容易侵犯到公民的个人利益,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和法律来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然而当前我国在对公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方面仍存有很大的不足:

  4.2.1 制度设立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前我国许多的政府行为都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具体行政行为更是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政府自身缺乏有效的权力间的相互制衡,“我国传统的监督类型以自上而下的内部监督为主,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明显薄弱,致使权力长期在指向单一的状态下运行”[37].如我国当前司法机关的人事权和财政权对行政机关的依赖性,因而司法权和司法机关受干涉性较大,无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从而削弱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削弱了其对行政权的制约力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与保障,行政问责和信息公开等无法全面贯彻,致使政府透明度不高,权力运行神秘而造成腐败,其中尤以司法腐败的影响最为危险,制度设立的不完善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传媒的作用又受到了政府的限制而独立性差,因此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性和错误纠正作用也比较差。

  4.2.2 相关法律、法规和解释的相对滞后虽然我们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力的保障了政治生活的法制化和有序化,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当前形式对法治建设的全部要求。首先是法律法规建设的领域不平衡性,我国当前的法律建设主要集中在与经济生活密切的领域,而相比之下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领域的建设不足,2012 年两会中有代表呼吁通过制定《预算法》来规范政府财政支出就是一个有力的旁证。其次是法律内容的相对模糊性,有的公民权利在宪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缺乏细节性的法律规范加以阐述和保护而使得其在具体维权过程中难以开展,这就增加了维权的难度和行政执法的随意性,从而引发社会群众对政府的质疑和不满。

  4.3公众相关认知的偏差,社会监督力度的薄弱

  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一方面源于政府自身在具体事件中的行为缺失,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认识的偏差和传媒的误解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必须公正的加以分析:

  4.3.1 公众知识积累的不足,认识的偏差由于我们社会政治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普及力度的不够,致使许多公众无法科学和理性的分析问题,即便出现了社会公民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也仍然无法有效和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再加上传统社会政治观念中的尊卑意识、权力至上意识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政府行为的偏见的“晕轮效应”, 结合近年来的政府负面行为,所以造成政府公信力正不断的下滑[38].

  4.3.2 社会传媒报道独立性和科学性缺乏首先是社会传媒的独立性较差,集中表现在“报喜不报忧”,且具体报道中往往“同一个声音”,只知道对政府成绩的夸奖,对错误只进行少量的带过,且主观色彩较为明显而对事情客观性描述较差,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其次是报道内容的科学性不足,有的媒体常常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报道,其内容往往因缺乏合法、核实的模糊性和主观臆断性而造成了社会公众对于事情本身和政府反映的误解和排斥,并由此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