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水平提升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247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旅游业逐渐兴盛起来。而风景名胜区因其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尤其是生态旅游者追逐的热点。

  这也就意味着,风景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众多人聚集的场所,相应的公共安全隐患也就逐步暴露出来。本文以千山风景区为例,首先介绍了全文的基本理论基础,包括公共安全的概念、构成、产生背景,风景区的概念、景区内安全管理的范畴特点等。其次介绍了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存在的隐患,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突发事故三个方面。结合千山自然风景区的自身特点,自然灾害主要介绍了雷暴、以及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人为灾害主要是针对人为火灾;而突发事故则包含了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一系列安全事件,包括景区交通事故和人员踩踏等景区高发性事故。对于景区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则从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游览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结合千山风景区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改进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的几项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完善千山风景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制度、制定二级预案制度以及成立主管重大危机后心理重建工作的危机恢复小组等。由于千山风景区综合了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区的双重特点,故而本文对于景区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所做的分析应该能对我国其他地区风景区的安全问题提供参考。除此之外,本文针对安全问题所提出的相关预警对策对于今后的旅游安全问题的预防与解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振海,陈洪泉,雷仲敏。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5-77
  [2]陈保胜。城市与建筑防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2-53
  [3]金磊。国外城市灾害研究及其新进展。安全与健康,2004(3):16-18
  [4]滕五晓,加藤孝明,小出治。日本灾害对策体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4-36
  [5]谢贤平,李怀宇。灾害风险研究及其应用。研究与探索,1994(5): 1-7
  [6]周虹。旅游开发对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D].北京林业大学,2004.05
  [7]仇保兴。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园林,2002(6): 3-10
  [8]杨文琪。国家重点风景区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J].理论界,2007(7): 59-60
  [9]雷仲敏,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构想[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10]林雄弟。公共安全问题界定、影响、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18-20.
  [11]胡诗妍。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趋势分析[J].中国安防,2009(1):9-12.
  [12]张红梅。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中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责任问题[D].长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07:1-7.
  [13]赵均,构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思考,中国人民防空,2004年,第8期,7一8
  [14]王学军。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人力资源配置[J].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3期:28一29
  [15]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政策法规,2006,23(2):1-3
  [16]张维平。关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预警机制。兰州学刊,2006(3): 156-161
  [17]张国维。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文物世界,2006(6):46-50
  [18]汪德根,等。改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现行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以天柱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3):67一72
  [19]李树民,郭建有。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分析【J].旅游学刊,2001,16(4):61一64
  [20]余伟龙,等。行政区划调整的旅游效应研究-兼论江西井冈山市与安徽黄山市的比较[J].地理科学,2006,26(l):20一25
  [21]武军。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几种模式。长江建设,2003,6:3一4
  [22]郭胜。旅游风景区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改革与战略,2006,6:207一2
  [23]支向阳,石贵林。旅游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模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3):130一131
  [24]张维平。公共安全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112-154.
  [25]刘铁。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J].学习与探究,2004,(5):79-84.
  [26]林雄弟。公共安全问题界定、影响、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18-20.
  [27]夏保成,张平吾。公共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12-45.
  [28]安红昌,颜辉。中美公共安全管理比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0):81-85.
  [29]秦天枝。我国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的启示及对策[J].领导方法2009(3):11-16.
  [30]曾珊珊。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路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10-11.
  [31] 吴绍中,《从禽流感想到公共安全管理与公共危机应对》,《社会纵横》,2006年,第2期,16-18
  [32] 赵秀玲,《城市化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44-46
  [33] 刘铁,《公共安全与公共管理》,《学习与探索》,2004 年,第5期,69-84
  [34]高峰,刘洋。关于加强社区消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安全》,2010.
  [35] ShiPeijun. Theory on disaster science and disaster dynamics.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 1996, 5(4): 6-17
  [36] ShiPeijun. Theory on disaster science and disaster dynamics.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 2002, 11(3): 1-9
  [37] Bernard D. Goldstein, SRA President's Message. SRA Risk Newsletter, 2003, 23(2): 2
  [38] Bhandari P. Risk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s. In: Risk and Governance, Program of World Congress on Risk. Brussels: Belgium, 2003: 46-54
  [39] Zimmerman R.Historic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n risk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 Risk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Asian Perspective(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China-Japan Conference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Beijing, November 23-26, 1998) .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481-487
  [40] David Osborn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Public Productivity & Management Review, vol.16.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公共管理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