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实施成功智力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19 共191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四、实施成功智力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

  传统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时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师灌,学生装”,学生成为了知识灌输的对象,整个课堂全部都是大量直观的图文资料要学生去接受,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被挤压,学生害怕质疑问题,也无法强化自我效能感跳出框架看问题。而成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就意味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相辅相成的。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各种示范与便利。师生关系越融洽,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创设角色情境,学生很快就会被打动,学生思考、争论、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从而发展学生成功智力。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必须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教学方法并非适合所有教学内容

  在运用成功智力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考虑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性是否与成功智力理论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相适应,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一般来说,成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比较适用于那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26容。例如在设计《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公有制为主体、多钟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容,用成功智力中的分析性和创造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去设计就显得不实际了。因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此类实践,国家的经济成分了解很少,像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首先能够确定问题。

  还需要强调一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收集最适合发展学生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的教学材料,但是这里会经常出现一个错误理解,就是认为所有的材料必须适合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成功智力理论下的教学设计并不是要把材料强行纳入到某种教学方法之中,而是要去设计学生所偏爱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学习。例如在设计《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辨析消费观念时”,选取角色模拟的材料: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芳芳的爷爷、爸爸、妈妈、女儿芳芳,针对国庆节期间买什么样的车召开家庭会议。这个教学材料不能强行纳入到创造性智力教学方法中,也不只属于实践性智力教学方法中,而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设计去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

  (三)成功智力理论的教学设计不是为了发展思维技巧而忽视对知识的获得与掌握

  成功智力理论下的教学设计意味着能开发出学生更多种类的潜能,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能力挖掘开来。但是这并不是说,成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为了发展思维技巧而忽视对知识的获得与掌握。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要通过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替代知识内容。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与传授,整个教学过程“以知识为中心”成功智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重点强调要发展学生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防止出现“高分低能和第十名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是为了发展学生能力而忽视知识的掌握。因为掌握知识是发展思维技能的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其产生出的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越熟练,如果离开掌握知识去谈发展成功智力,则这样的智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设计《经济生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时通过列举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四)成功智力理论的教学设计并非是让学生的学习结果相同

  成功智力理论下的教学设计所追求的是,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都尽可能达到最好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完全相同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工具和预想,它是用来保证知识能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传达,以适合不同学生不同的能力模式,尽可能帮助发展自己的优势能力、弥补自己的弱点,使学生都获得成功。例如在设计《经济生活》“投资理财的选择”时,给学生题目:假如你有 20 万,你将如何进行投资理财,做出你的投资理财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让学生做出一样的方案,因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学习结果也必然不同,教师对于不同方案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优劣和劣势,长善救失获得各自最优的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