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智力理论概述
1996 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nberg)提出“成功智力”理论, 打破了传统 IQ 智力理论独霸天下的神话,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释人类的智力活动。他认为“人生的成功,既不靠 IQ,也不靠 EQ,而是取决于你的成功智力”.[4]明确指出成功智力是能够帮助人们在现实中真正解决问题、促进成功的能力。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形成
每一个理论都需要经过漫长复杂的过程才能形成,下面,我们通过对斯腾伯格智力变化的发展史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来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成功智力理论。
1、超越传统 IQ-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教授系统分析了传统智力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于 1985 年向传统智力发出了挑战,提出了着名的“三元智力理论” ( Triarchic Theory),在广度上实现了对传统智力的第一次超越。关于这一模式的阐述集中反应在他的《超越 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1985)和《应用的智力 》(1986)两部着作中[5].
三元智力理论试图以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世界主体的经验世界这三个维度来描述智力。三元智力理论包括成分亚理论 ( componential subtheory) 、经验亚理论 ( experiential subtheory)和情境亚理论( contextual subtheory)。成分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内部世界联系起来。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内、外部世界均联系了起来。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的外部世界相联系,表明智力还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三元智力理论摒弃了传统智力狭隘的门户思想,对智力的内涵在文化、个体以及经验多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的阐述,完成了对智力描述广度上的第一次超越。这个理论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启示是: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将外部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与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同时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国伦敦大学的克莱克斯腾教授对三元智力理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整合并改进了许多以前的智力概念,为智力理论和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它的出现使智力领域仍然保持着一种充满生机和令人激动的性质”[6].
2、从“三元智力”迈向“成功智力”
斯腾伯格教授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于 1996 年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 successful intelligence),对传统智力理论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全方位的超越。成功智力理论以结果为导向,倡导以智力活动最终的成果是否成功来评判智力,认为“人生的成功,既不靠 IQ,也不靠 EQ,而是取决于你的成功智力。”[7]
他强调从实践性、分析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来对智力进行划分,构建出新的智力结构框架,更加深入地把握智力的精髓。正如我国着名心理学家张厚架的评价:“在《超越 IQ》中完成对传统视角的全面突破之后,《成功智力》又从纵深上对智力的功能实质加以充分地把握。”
(二)成功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1、成功智力的内涵
斯腾伯格认为,所谓的成功智力就是“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而不是 IPI 测验所能反映的内容或者其他。”
也就是说,成功智力不再只是强调学业水平上的高智力,也不再是传统 IQ 测验所测量出的那种智力,而是重视真正能促使学生成功的智力。斯腾伯格批评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只是一种“呆滞的智力”,只是看到了人的智力中分析性智力那很小的部分,而忽视了对人生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的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成功智力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培养人在现实中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涉及分析性智力-反思、创造性智力-创意、实践性智力-执行三个层面。在我们过去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时候仅仅是注重分析性智力方面的培养,而在对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方面的培养方面,直接就产生了忽视甚至是排斥的现象。
斯腾伯格认为,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成功智力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如果仅仅是发展其中某一项智力,学习者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生活和学习当中脱颖而出。因此,成功智力只有在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达到协调和平衡时才最有效,个人才能充分发展,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2、成功智力的三个关键
斯腾伯格教授认为,成功智力包含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他指出“分析性智力是用来解决问题并判定思想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是帮助从一开始就提出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
在学校中,分析性智力占据了主导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性智力以及创造性智力大有用武之地。在斯腾伯格看来,成功智力并不能以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而在于是否能找到三个关键方面的平衡点,来达到个人的目标。
(1)分析性智力
作为成功智力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分析性智力涉及的主要心理运作要素是明确方向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问题情境走向问题解答。它是唯一一个和传统智力有交叉的部分,但是分析性智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商测验中所测量的学业智力,分析性智力的范围要远远大于目前学校中的智商测验。
斯腾伯格不仅强调分析性智力中的确定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视元认知策略和能力,即具有成功智力中分析性智力的人能准确的界定问题,能明确完成任务需要使用哪些资源并能较合理的配置资源,能制定长远的规划并选择策略方法,同时能随时监控和评估学习然后纠正发现的错误。总之,斯腾伯格阐释的分析性智力从范围方面都要比传统的一些学业智力大的多。
(2)创造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是一种大智慧,它作为成功智力的一根桥梁联系着分析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但是在传统的 IQ 测验中,创造性智力曾经与传统智力互不相干的,现代的智力学家们都在对创造力进行重新的定位和研究,“但明确地将创造力作为一部分而纳入智力范畴的,斯腾伯格当属第一人。”
斯腾伯格认为,创造性智力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否善于创新,提出有价值的想法,是否能够做到“低买高卖”.它的本质就在于提出一个新颖独特的观点并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同时提出学习者要在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之间找到平衡,来发展创造性智力。
(3)实践性智力
斯腾伯格非常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或者所发明的东西的能力,即“实践性智力”.他通过举出大量案例指出:有些人在学校成绩出众,却在走入社会后不知所措,业绩平平,其实就是忽略了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实践性智力。每个人总会遭遇失败,具有出色的实践性智力的人同其他人一样都会遭遇失败,但是他们更善于在自己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避免再次犯错。因此,实践性智力是一种情境性智力,能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三)成功智力理论的特点
1、成功智力注重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质疑
斯腾伯格从历史的角度树立了智力发展的路径,认为传统智力测验仅仅靠智商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会把教育引入歧途,不利于青少年智力发展的。他将只涉及分析性智力中一部分内容的学业智力称之为“呆滞的智力”.传统智力理论忽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能力,而成功智力理论恰恰强调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平衡协调发展,同时批判那种“呆滞的智力”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2、成功智力是智力多元化的整体
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多层次、多成分的复杂整体,而传统的单一的智力理论只是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阐释智力的定义和内容。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他的成功智力理论是从多元化的视角下,正确处理了智力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对智力理论的一种更新。除了保留传统智力中的分析性智力以外,又将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两个方面加入了进来,并且认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有机融合,当这三个方面全部协调、平衡的发展之时才是最好的。这就是一种多元化的整体智力观。
3、成功智力关注智力的发展
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可以发展的。而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同时又因为我们在平时的实践中经常把学业智力等同于智力,没有看到智力的多面性,因此,很多的学生就因为学业的成绩不好而被定性为“愚不可及”.为此,斯腾伯格明确的指出了智力是可发展的,提出了智力的可修正性,指出成功智力是对现实世界起到真正作用的智力。成功智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偶然获得的,而是可以教授和发展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开展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不能仅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这样成功智力才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成功智力不是一句笼统的空话,它是可教的,而且可以分解为一些具体的技能和品质。所以学校教育应坚信学生的成功智力是可以培养且是不断发展的,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问题解决和策略制定中元认知策略和能力的教育,以让学生能在学校以外的生活中受益。
4、成功智力关注影响智力的因素
成功智力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智力的因素。斯腾伯格教授认为,智力就是主体对现实世界环境有目的地适应、塑造和选择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心理活动,个体达到了与环境最佳适宜状态。他十分重视元认知能力、个性以及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强调要想从根本上发展智力必须重视和发展元认知能力。而且成功智力的评定也必须要考虑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与此同时还指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的发展对成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且也就是说,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应关注到这些因素。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