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高中思政课主体性教学设计分析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569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谈课堂教学就离不开教学设计,因为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一词源于美国的着名教育学家杜威和桑代克 ,指的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进行转换,形成有关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及评价等环节,并进行具体计划,创设出有效的教与学步骤”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教学设计是符合新一代学生的特点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

  1、选题的缘由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存在弊端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是注重教师讲授的,学生则以听为主,被动接受学习,同时教学活动比较单调、学生之间也相互孤立,交流甚少,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好奇心被剥夺,主动探索的欲望,及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同样被忽视。这样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使得中国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扎实、有功底,但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却薄弱。有关主体性的教学设计,就是针对这一弊端,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提出来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主体性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社会的新发展新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使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社会发展的培养出新型的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全新挑战,对人们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里的能力是指人们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以及进行创造的能力,也就是社会所积极倡导的主体性素质。特别是最近几年,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民主科学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主体性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教育学者们所关注的话题。主体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不仅着眼于当前学生的发展而且也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超越和进步。

  (3)突出主体性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内容、设计以及原则等都做出了较大的变革,这就使得传统的讲课本、考课本变得不再适应课改的要求[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重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动态生成被提上了日程,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在变、教学内容在变、学生的基本情况也在变,所以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改变。在教学设计中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主动性,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讲授的内容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讲授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根据新课改要求,强调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并且进行设计时要预见到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多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多种准备。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1 世纪,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主体性教学设计,有利于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深化对主体性教学设计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为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2)实践意义

  每一种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具有其实践意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进行主体性的教学设计研究,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积极性,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更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水平,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增强教学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内外对有关主体性教学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1、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利用山东师范大学的电子资源平台以“教学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外文文献 325 篇,以“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为关键词,搜索到外文文献 0 篇,以“高中政治主体性教学设计”为关键词,搜到外文文献 0 篇。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于高中政治课的主体性教学设计的研究是是微乎其微的,这可能与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有关,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与国外是截然不同的。下面,笔者就主要从两方面对国外关于主体性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

  (1)有关主体性教学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3]中认为:“师生关系应该被重新划分地位,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中心,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任何努力,最根本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的学习能力”[4].

  主体性作为西方重要文化概念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它指的是:“教师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接的把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告诉他,只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学生自己在认知中的矛盾所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最后正确答案的方法”[5].“产婆术”又称为“助产术”,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

  20 世纪初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备受重视,并把“儿童中心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去,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比较着名的有设计教学法、文纳特卡制等,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面有深远的影响。

  随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到 60 年代时,布鲁纳针对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认为:教师提供的有关学习的各种情境和材料,学生自己主动探究、亲自探索出所要学习的结果,而不是从教师的口头讲授中获悉准确答案,“发现学习”有其固定的基本步骤,它每一个步骤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地位贯穿于其整个学习过程中。当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在思想上都倡导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摆放在教学中的主体中心位置。

  (2)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

  国外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最先开始于 19 世纪 50 年代,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教学设计以 Robert M. Gagne 为代表,主要模型是 J.E.Kemp 的教学设计模型。他认为,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6].并据此,提出了肯普模式。 第二代教学设计是以戴维。梅瑞尔(David Merill)为代表的,代表性模型应推“史密斯--雷根”模式,P.L.Smith 和 T.J.Ragan 于 1993 年提出,并在他们两人合着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一模式。史密斯-雷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策略和评价。 第三代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过程包括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结果阶段等六个主要阶段。第三代教学设计理论以学生的学习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被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引导作用。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主体性教学方面的理论还是存在的,关于主体性教学设计的思想也是存在相关文献的,但对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有关主体性的教学设计,没有涉及。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