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高中美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166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 语

  20 世纪的教育启蒙运动,正如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挑战,希望解放孩子们的思维,给孩子一片发出声音的天地,这种思潮被称为“后现代教育”[32],它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虽然仍有很多弊端。

  在《美术教育展望》一书中,读到了小威廉姆斯(威廉姆·E·多尔)的观点,并十分赞同和尊重,“在我们向这一时代前行之时,我们需要将科学的理性与逻辑、故事的想象力与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与创造力结合起来。”[33]

  21 世纪,高科技、高速信息,甚至时尚、前卫,涌入了学校,美术教学模式需要吸收更多的“营养”,同时也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鉴赏一件美术作品,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本文中所提到的两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人提出过或实践过)并不是复制的他人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与同事们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式。

  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还在进行,沿途风景美好,令人向往。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钱初熹。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前进的基础美术教育[J].中国美术教育。2009.3:4-7.

  [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ISBN:9787107165634.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稿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章媛。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8]春燕。“游于艺”,“成于乐”:塑造完美的人格--体验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9]宋培鑫。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情境教学初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0]李运模。比较教学法论略[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3):125.

  [11]李振银 艾塞提·吾斯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30(35):207.

  [12]罗文娣。减负增效--谈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于反馈[J].中国人民教师。2008,4:21.

  [13]郭燕 赵慧颖。比较教学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42.

  [14]王建库。从情景创设浅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6:2.

  [15]翟晚安。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讨论[J].师道·教研,2009,10:41.

  [16]张景焕。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17]明书娜。读《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有感--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J].教学方法研究,2010,14:60.

  [18] 昌乐二中“271 高效课堂”.

  [19]王志坚。“探究学习”的探索。 [M].天津市继续教育论文集:周金虎,2003:68.

  [20]王瑞雪。敲好课堂“第一锤”--关于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一些思考。[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1:58.

  [21]王雷明。《自主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现代农业,2011,4:105.

  [22]徐建融 钱初熹 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孔新苗。普通高中美术鉴赏(选修)[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4]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5]钟启泉 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6]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致 谢

  回想读硕士学位的时光,我的心中一直充满感激。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米海峰教授,他为人做事,勤谨,追求真知,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框架结构、内容再到最后的定稿,导师给予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宝贵的意见,回想起导师对我的教导,劳心劳力,感激之情我无以言表;感谢给我上过课的老师,高毅清教授、吴磊教授、刘飞教授、邢益波等教授,在校期间给我在学业上的谆谆教诲;感谢我的父母在我读硕士学位和论文写作期间,对我的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没有后顾之忧;还有感谢我的同学们:王周凡、蒋晓妹、郭伟红、李丽丽、吕泽群、惠子真、李红、周玉红、王增星,让我获得了宝贵的友谊。

  鉴于个人能力有限,论文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