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美术鉴赏教学小组合作实践反思与展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156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实践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对策

  一、实践中存在的困惑

  经过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我校的教学实际,我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梳理,归纳如下。

  困惑一:小组合作探究不扎实,只是停留于表面现象。

  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而且他们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好学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给不想发言的学生提供了交头接耳的机会,课堂纪律非常松散。

  困惑二:学生美术知识基础差。

  由于我校大多学生都来自农村,从农村的初中学校毕业,农村的初中学校基本没开设美术课,所以学生美术知识匮乏,导致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一起备课时,对教材的理解和研读挖掘不深,对导学案中探究点设计得太浅,同时制约了教师能力的发挥。

  二、对策

  (一)小组合作探究不扎实,只是停留于表面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起来。

  (二)要让学生具备艺术修养,就得让学生进入艺术本身,就要给学生一个诉说心里话的空间。虽然学生美术知识基础差,但也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促进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前景展望

  随着课改的推进,美术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更新速度快,要想跟上教学发展的节奏,就要求我们对未来可能的教学模式持续展望,我预见的教学模式有: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

  20 世纪计算机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网络使地球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迅速传递与变化,可以带来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更迭,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大量的信息,自己预习、备课,自己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户外教学模式

  平时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不达标,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没有多媒体,只有在普通教室里上课。教学内容量大,学校配套资源匮乏。课堂不一定在教室里,走出校门,与社区携手,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资源,甚至可以去农田、马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在开放的学校奔跑。

  三、教材整合教学模式

  进行教材整合,美术鉴赏课程的课与课之间应既相互独立也相互联系,老师上课时注意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甚至有些可以拆分、整合,不必完全按照教材,也可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七课《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和第八课《中西神像雕刻》,在内容上联系较大,可以进行整合,教学更流畅,老师不被教材所捆绑,时间的处理更能游刃有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四、对话式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学者小威廉姆斯(威廉姆·E·多尔)提出了一种“以对话性的会话为核心的后现代课程”[30].我不可能实践他的后现代课程观,但是从他的“四R 特点的课程”[31]中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不妨试试建立一种对话式教学模式。

  成功的对话式教学模式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这个准备既包括对教材的预习,也包括对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师作为对话课堂的引导者,要把自身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在鉴赏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与经验传递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参考与借鉴。对话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设置的对话话题游离了课题,脱离了教学视野,就是缺失艺术价值观的对话。

  适当的对话话题必须是紧扣课题内涵的。课题的解读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置不计其数的话题,但一定有最适合的话题。确立的话题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中学生对话的质量和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