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大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命观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命观的调查结果
1.对生命主体的认识
本研宄在此维度中,设置了五道题目,对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生对于生命的可贵性特征有着正确的认识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可以重复的。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不可能有重来的机会,生命之路是条单行道。对于这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他们行为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也有12%的学生认为生命是可以轮回的,另外的1%的同学选择了 "其他".这部分同学对于生命的含义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和质疑,不排除受一些宗教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应该跟他们成长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被试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来源于农村。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问,否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关于死亡问题的调查,本研宄考虑到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传统习惯,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设计了几道题目。在问及与死亡有关的问题时,有83%的同学认为死亡只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有68%的同学认为,人的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他们对待死亡有着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死亡只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长生不老,永生不死只是古代帝王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没有哪一个人可以逃避自然的法则。但是,我们在调查结果中清晰地看到,有12%的同学面对死亡只是一味的恐惧,没有科学的认识。还有31%的同学认为难以接受死亡的现实,另外有1%的同学对待生命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5%的学生认为死亡问题无足轻重,是"无所谓"的。他们对于死亡问题的错误理解将会严重影响到自己对于"生"的问题的正确思考,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生态度。因此,出现不珍惜生命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死亡是人的最本己的可能性,本真存在是向死而生。"在问到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死亡问题的提及频率问题时,有14%的同学选择了 "经常",有66%的同学选择了 "偶尔",也有20%的同学选择了 "从不".
这个答案反映了学生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以及接受到的死亡教育都是十分有限的。
在遇到生命困顿时,问及可能咨询的对象,有56%的学生选择向朋友求助,87%的同学选择咨询父母,有48%的同学选择向老师求助,另外有1%的同学选择了向其他人咨询。学生成长过程中,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最信任的人始终是父母。在离开家庭,生活在学校中时,他们最信任的人是老师。可见,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极其重要。生命教育应该依靠家庭和学校这两个重翠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对生命旳尊重
此维度的调査,本研究共设计了四道题目,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当前中职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程度令人担忧。在问到学生们对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青年人轻生自杀事件的看法时,80%的同学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体现。他们知道自杀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会使自己失去生命,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伤害和秩序的扰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杀是一种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因为自杀者选择的自杀本身就是放弃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学生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之所以有这种认识,跟学生们平时掌握的人的社会性方面的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问卷中问到同学们对雅安地震中近两百名同胞遇难的感受时,仅有63%的同学表示十分痛心,对遇难同胞的不幸遭遇表示着同情。竟然有20%的同学认为中国人多,死几百个不算什么。面对几百条鲜活生命的消失表现的十分轻松。甚至还有17%的同学选择了 "跟我无关",其麻木不仁的态度令人发指。新闻媒体中出现了不良商家用活熊取胆,谋取利舜的事件,问卷中问及学生感受,有68%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很残忍;有15%的同学认为很有意思;有17%的同学对此事没有特别的感受。学生回答的结果让人不寒而栗。他们对生命的冷漠,事不关己的态度,深深的震撼了笔者。
在调查最后一道题目的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到,中职学生珍惜生命的能力亟待提高。甚至有80%的同学认为随心所欲地过每一天才算珍惜生命,只有19%的同学认为认认真真的过好每一天才是真正的珍惜生命,另外1%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正在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3.对生命存在的热爱关于学生对生命存在的热爱方面的调査,本研宄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编写了以下四道题目。其中三道为单选题,一道为多选题。下面分别用表格和图示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有60%的同学觉得目前的学习生活还是比较充实和有意义的。他们对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有着清醒的认识。30%的同学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觉得当前的生活状况一般,没有确定的目标,也没有奋斗的动力和勇气,更没有拼搏进取的行动。有10%的同学感到中专生活很无聊,每天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度过着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甚至还有些许的厌倦。
但是,在调查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情况时,结果让人深感担忧。上表中的数据显示,56%的同学对上网玩游戏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兴趣,43%的同学认为因为上网玩游戏伤害身体并影响学业,得不偿失,另外1%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个问题。
此维度中最后一道题目为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经过整理,本研宄得到了以下的统计结果:这是多选题,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到,有68%的同学愿意把时间放在网络游戏上。他们正在挥霍着青春和生命,是一种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有72%的学生对在学校中进行生命教育持支持态度。他们对生命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求,想从无助的境地中走出来,让自己多掌握一些关于生命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他们在以往的书本教育中从未习得的。本研宄访谈过程中,被试也表达了对生命教育的渴望。他们渴求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迷茫时,希望老师给予他们指引。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有需要的地方播撒希望的种子,让每一个生命之树淀放细丽的花朵。
4.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
本研究在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部分编制了四道题目,分别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抗挫折意识进行了调査。四道题目中两道为单选题,两道为多选题,下面的图表对调查的结果分别进行了统计。
通过表4显示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对未来的规划方面,50%的在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过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下去度过在校的学习生活,并且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有48%的学生只是大概思考过未来。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感觉很模糊,当然也就缺乏行动的动力。另外有2%的同学从未考虑过对未来的规划。
在生命价值的评价标准调查中,有51%的同学选择了社会贡献;34%的同学选择了财富和地位;45%的同学选择了他人的认可;34%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从上面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同学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问到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时,图4显示,有6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53%的人选择了感情问题,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52%的人选择了个人的前途;32%的人选择了财富和地位;2%的人选择了别人的看法;1%的人选择了其他。
他们注重自己及亲人的健康以及与亲友之间的感情,关注自己前途发展,然后才选择了财富和地位、他人的评价等等。理性旳价值观给了他们理性的思考,中职学生们并不是盲目地追求物质上的东西,他们更在乎人文价值。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脆弱,更需要与他人的沟通。
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比较正确,是比较理性化的。
但是还不够全面,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是生命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无论缺少了谁,生命体都会变得残缺不全。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帮助每一名学生拥有完整的生命,帮助他们爱护好自己的自然生命,因为这是价值生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还要帮他们实现个人的价值生命,因为它是一个人自然生命的价值取向,追求价值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生命主体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恐俱和回避死亡问题学生对生命主体认识的调查结果中,本研究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对生命主体有着初步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但是由于知识的不足,使他们对生命本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有12%的同学认为生命是可以轮回的。在谈到死亡问题时,12%的同学感到无比恐惧。还有31%的学生根本无法接受死亡。
他们惧怕和回避死亡,具备一些基础的常识,但又受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的影响,对生命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顿。他们之所以恐惧和惧怕死亡问题,是因为他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面对死亡的问题,中国人更多表现为恐惧和回避。
追其根源在于我国的文化,更多的是追求的生命忠效价值。为了忠效,可以"杀身成仁",可以"舍生取义".一旦死亡,生命体的忠效价值将不复存在,失去了社会价值。但西方文化中生的意义在于尽责,为责任而生,为责任而死,死是生的升华。与西方坦然面对死亡相对,中国在谈论死亡这个话题时,往往让人的心里产生不悦感,恐惧感。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更愿意理解"生"的意义,由生及死,去理解生死的自然过程。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们讨论死亡的问题能够十分轻松,他们能够直面死亡,在思考死亡问题的同时体悟出对于"生"的问题的理性思考,从死亡教育延伸为生命教育。所以,恩格斯说:"生就意味着死".他们认为生与死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讨论死亡不是为了来世永生,而是为了今世更好的生活。"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的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下面的道理:对于生命的理解,"生"和"死"都是无法逾越的,因为一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从生到死的过程,生与死是构成生命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从生延伸到死,固然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但是在当下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物质与思想上的东西进入了我们的国家,进入到了学生们的生活,不同的思维形式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着碰撞。他们接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他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使得他们对很多美好的东西失去了感动的能力,失去了体验幸福的能力。这时我们将生命教育顺序颠倒过来,由原来的自生至死转换为由死及生,是不是能够唤醒他们体验幸福的能力,更多的理解生的意义,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2.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漠视生命现象严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缺乏对生命主体基本的尊重,漠视生命现象令人担忧。以学生对待自杀问题的看法为例,在与五名同学进行分批次访谈过程中,问及"你是否有过自杀的想法? "时,有四名同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进一步询问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时,四名同学给出了差异性的回答。有一人回答曾因为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中得不到认可而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一人回答因为感情问题,与男朋友分手。另外两个人则分别因为家庭条件差和想得到父母家人更多的关心。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还看到,有15%的同学认为自杀是一种解脱痛苦的方式。潜在的意识中对自杀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自杀案件时,还有5%的同学选择了"跟我无关",釆取了回避的态度来面对自杀问题,因为他们自身对这个问题很迷茫,没有什么清晰的认识,也没有什么相关的思考。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危险,因为他们没有进行相关的思考,也就没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在困难出现时,我们无法掌控他们思想的变化,也就无法及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无法正确看到自身价值,长期生活在压抑和自卑的心理状态下。另外,社会媒体中的负面报道,网络游戏中暴力血腥等不健康内容的大量涌现也是成因之一。中职学校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和诱导。他们心理冲突十分尖锐,心理的动荡也是十分的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在生活中稍遇挫折,不如意,使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出现偏差,失去了对生活坚定的信念,就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4MOOC用户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对MOOC平台和课程分析之后,笔者还对课程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用户的基本情况、课程参与情况、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学习体验角度编制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随机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33份,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4.1MOOC用户基...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结论信息技术学科促进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
第一章教育网络舆情及应对概述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
三、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目标与设计(一)设计目标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是主题班会出发点和归宿,它统领着整个主题班会,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中学生德育来讲尤为...
第五章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作为特殊群体的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今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小生生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给人们...
第2章过度教育概念释义及相关概念辨析2.1核心概念释义2.1.1度的哲学含义。哲学意义上,度,是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度也是被规定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范围,度本身是一种量,并且是一种限量。度作为限量...
2.4中文歌曲文化意象的阐释歌词语言的符号学特性的表现之一为语符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关系,即语符的能指可能对应多个在某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所指[1].文化意象是在歌词语言中提取出来的,物象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一个物象可以传达...
第三部分当前教师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研究是针对实践问题展开的研究,以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己任,因此,本章将在呈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幼儿园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身显着的特...
第三部分《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问题与思考一、《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一)提升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纵览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