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小学新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264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小学新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问题

  本文作者于 2013 年 9 月-2014 年 2 月,对烟台市芝罘区葡萄山小学新入学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现状进行了调查。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新生学习习惯特点的梳理,以及对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因素的仔细分析,希望可以得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新入学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以下五种问题:

  3.1.1 注意力不集中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的前十五分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差,课堂注意力就更容易分散。在家庭方面,很多家长也反映了孩子在做家庭作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大多孩子会边写作业边玩的,主要表现有:(1)在电视机前面写作业,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写作业;(2)有的孩子做作业的同时身边放满了零食,其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写作业上;(3)还有的孩子不能单独完成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要有家长的陪同。

  3.1.2 缺乏认真倾听的习惯

  有很多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听讲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思考。在随课堂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存在这种现象:在同学发言时处于放空状态;或者因为急于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打断别人,根本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话;在倾听完老师同学陈述以后进行总结的能力比较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同伴发言时不会倾听,不会思考。还有的孩子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发表了自己意见以后也不会考虑别人的看法,更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1.3 缺乏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读课文就是读通句子,读准字音,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文章中梳理有用的信息,被动地等待老师去教。

  有 33.3%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会提问,看不懂题目要求或是不会组织语言,很难提出有效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更不敢提出问题。从一系列的测试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基本的细心和“想要”思考的动力。学生本身有足够的能力,但由于不够细心或者不愿意深入思考而放弃对题目的理解。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即他们依赖性普遍较高,在离开教师的指导的情况下懒于自己动脑,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1.4 缺乏认真作业的习惯

  书写的握笔姿势、坐姿不标准。娇贵的孩子经常抱怨标准的握笔姿势会手疼,端正坐好会腰疼,从而降低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而且这种现象,年级越高表现的越明显。随着高年级学生钢笔的运用,学生书写出错后随意涂抹,字迹书写不认真,很多学生没有“整洁美观”的意识。很多时候会发现他们在同一页作业上使用三种甚至更多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随意写。更有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不能一气呵成,往往是边写边玩,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马马虎虎应付老师,由此造成作业质量下降等现象。

  3.1.5 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很多孩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内容也不感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活动中,一旦老师不经常提醒,就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写作业的目的仅仅在于应付老师的检查。

  3.2 分析原因

  3.2.1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老人身上,对孩子的成长关心很少;有些家长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还有的家庭发生结构的变化,如父母离异或者长期两地分居,甚至有的家长自身就有不良恶习,比如盗窃或赌博等行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个人性格及其行为方式都易偏离正确的轨道[8].

  3.2.2 学校原因

  当前社会舆论导向使得学校、教师成为了弱势群体,从而使学校把学生的人身安全当成了头等大事,只要孩子在学校里不出安全事故,品行或学习问题学校大都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不灵活,授课时被教案束缚较多,这样就会使课堂效率降低。有的教师担心控制不好课堂纪律,就不允许孩子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也让学生厌倦。有的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只能有唯一答案,如若出现和自己预设不一样的答案,就不知道如何去引导。

  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画等号用尺子,自己在黑板上示范的时候却懒得用尺子,学生上行下效也就写不出规范的作业了。

  3.2.3 社会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现代化,对小学生的要求也逐步变化,传统小学教育注重小学生的读、记、分;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传统教育的培养方式已不适应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这就对小学新生习惯的养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在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等[ 9].这些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小学新生会难以应对。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大众化、手机的普及化、儿童的过早成人化,一些不健康的文化逐步进入到儿童的视野,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易受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对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强烈的副作用。

  3.2.4 学生自身原因

  这一阶段的儿童大多年龄在六、七岁,自我约束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周围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好奇。从心理活动的特点看,新入学的小学生心理活动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童年期阶段,在课堂上无法自我约束,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做与老师讲述的学习内容无关的事。在授课中,这一时期的儿童会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无法对一件事情保持长久的注意;对概念、定义等比较抽象的文字性的信息很难产生兴趣。他们在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注意会快速随兴趣转移。如果他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兴趣则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如若他有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注意力就会迅速地转移。如有的学生上英语课还在做美术作业,上语文课还在议论上节课的体育测试等。 有研究表明:六到十岁的儿童,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的时间约为 20 分钟[ 10].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就会有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的转移,课堂纪律容易涣散。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