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

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972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四章 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小学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日能够养成,也不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培养与训练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在长时间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多个维度进行训练与培养,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所以,针对小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征及其学习习惯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1 自主读书

  善于读书、热爱读书是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只有学生愿意自主地去读书,而不是在教师的逼迫下被迫读书,并且能够找到读书的正确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真正的“入门”,从而引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学可以在每个班级中都建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可以把学校图书馆的书借来,也鼓励同学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图书,并且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书中所喜爱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其阅读兴趣,授予其一定的阅读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分年龄段设计推荐读书篇目。1-2 年级由于识字量有限可以推荐孩子读绘本,或注音版本的图书。3-5 年级重点推荐青少版的经典名着。

  (2)善于使用课外阅读,并将其与课堂中将要讲到的阅读、听说相结合。上课开始的时候要善于用课外与课堂相关的小短文作为引入课堂的工具,在课堂结尾处要积极推荐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的阅读资料。

  (3)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如亲子共读、美文共赏等,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4.2 善于思考

  独立思考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模式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众多教师和专家学者早已认识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4.2.1 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找到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导入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比如教学二年级《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老师引导:生活中什么是酸的什么是甜的?孩子们的兴趣被点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师顺水推舟,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当中开展教学。一位同学阅读了《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问为什么小兔子和小松鼠一会儿说葡萄酸一会又说葡萄甜呢?我想机会来了,就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然后派小组长进行汇报,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机,提高了学生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4.2.2 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枯燥的课堂氛围历来都是桎梏学生创造灵感的牢笼,不利于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养成,而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英语有关《Four Seasons》的一篇课文中,可以在课下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上课的时候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分组互换图画,并猜测对方图画中所描述的是四季中的哪一季,并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下图画中所描述季节有哪些特点。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4.3 资料搜集

  4.3.1 引导学生了解搜集信息的用途

  学生们搜集到有用信息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把收集来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大家互相交流方法经验,通过展示、汇总的方法来使资料的收集充满乐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搜集资料的好处,进而能够积极加入资料的收集中去。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四》中涉及到成语,二年级的孩子不了解成语,老师在课前就布置孩子了解成语,搜集相关的成语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成语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加资料收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养成搜集信息的良好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

  4.3.2 培养学生处理与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上课时也发现有的孩子搜集的资料厚厚一本,可是起来交流时找不到交流的重点,不认识字,读破句子。他们仅仅只是做了个“知识的搬运工”,没有从中真正的学到知识,更谈不上通过搜集课外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处理信息的方法,要会整合运用自己手中的资料,真正做到让资料变成一种知识财富。

  (1)分类整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文字性资料、图片性资料等进行归类,还要将资料中的知识重点做好标记,方便交流时“有的放矢”.

  (2)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理解品味。孩子之所以没有真正地利用好自己手头上的资料,问题主要在于学生们只是“搜”而没有“学”.所以,要引导学生们不断认真研究搜集的资料,对资料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了解并明确搜集资料的真正意义。

  (3) 在交流时,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资料的重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及其表达能力。

  “查找资料”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收集资料成为一种学习手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各种有益信息,才能以此来加强对学生整理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利用有益信息的素质。只有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实现课内内容、课外知识以及现代有益信息的有机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

  4.4 学会倾听

  倾听不仅是礼貌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别人讲话时我们认真地倾听,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表明我们具备倾听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用心的听别人说话,要细心、专心的理解别人的话。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倾听的能力。

  4.4.1 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的重要性”不能单靠老师的说,而是要让学生去了解、领会。老师在讲课时应该通过举例或让学生示范,展现出倾听对学习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倾听的魅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增多,学生也会逐步了解倾听的重要性。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说:学会倾听是一种好习惯也是一种礼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倾听,来发现生活、学习中的小错误,从而树立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帮助他人,大家共同进步。当然,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倾听不是易事,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来逐步提高倾听的能力,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4.4.2 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老师上好课的关键因素。老师在上课时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全神贯注、主动、积极地探索。根据教材和儿童的特点,适当地把小故事、小游戏、学具操作、猜谜语、试一试、提出问题等方法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有兴趣参与课堂。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很容易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首先我说:孩子们,想听故事吗?正式讲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故事展开,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同时,在上课时要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注意力的分散与内外干扰有关,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开火车,问题抢答,当堂检测等形式,让孩子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才不至于在老师提问时卡壳。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多让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应该照顾到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避免照顾“两头学生”,而忽视学习成绩在中间的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地倾听。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只有理解了问题的意思,学生才有思考的可能。并通过注意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上课,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要以观众的角色,与孩子们进行积极的课堂交流。非语言信号包括:用眼神和说话者进行交流,并且要侧身倾听,微笑点头等。语言信号包括表示支持的话,比如“我理解你的话”,“我相信你”,“你说得很棒”等等。让学生觉得教师用心聆听他们的讲话,他们会非常有信心,并“上行下效”的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影响他们学会倾听,并学会采纳别人的意见。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或多种表现方式,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能力和习惯。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身体坐正,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上课铃声一响必须使自己的坐姿端正,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准备听老师讲课。虽然一开始学生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抵触,但如果坚持下来学生便会体会到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好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