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消费金融公司的定义与相关理论
消费是经济活动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目的,在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金融的关键就是对资源或者财富进行有效配置,配置又分为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显然生产是为消费服务的,如何使现有资源满足消费需求是消费金融所关注的重点,消费金融也是金融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所以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
2.1 消费金融公司的定义
2.1.1 消费金融的概念
由于金融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各国金融发展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的含义却大有不同。举例来说,根据 Melton 和 Bodie(1995)提出的以基本金融功能来定义以及 Tufano(2009)提出以消费者需要的金融功能来定义消费金融的范围,这些功能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支付,如信用卡、支票;第二是风险管理,如人寿保险、储蓄等;第三是信贷,如按揭;第四是投资。再比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界定的消费金融主要指消费信贷,日本也同样侧重消费信贷。其中,消费信贷是指以金融机构为中介,为消费者提供借贷服务,帮助消费者解决消费需求,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这两种定义都是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
目前,消费金融还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而通常我们所指的消费金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促进当期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的一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它通过多元化的信贷形式为个人或家庭提供消费贷款,实现预期收入和财富的跨期转移,从而实现消费效用的最大化;二是金融体系提供更快捷的支付手段,实现便利消费,催生新兴消费市场及业态,以此促进消费发展。
2.1.2 消费金融公司的定义
消费金融公司在西方很多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善运作模式,与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在个人信贷领域中有着三分天下的重要地位。各国(地区)的消费金融公司有各自的定义和特点,英国消费金融公司指专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消费信贷商,如房屋信贷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美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以指向消费者提供房屋抵押贷款、信用卡业务等消费信用公司。
我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
①2010 年银监会发放了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批筹,分别为北银消费公司、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使得消费金融公司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进行了区域性经营。2013年 9 月,银监会批准了新增沈阳、南京、杭州等 10 个城市参与第二批试点。此外,合格的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可在广东省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2015 年 6月 1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决定放开消费金融市场的准入,将此前 16 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对我国来说是一项新的突破,它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成为促进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支撑。
2.2 消费金融的相关理论
2.2.1 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 1949 年在《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的思想是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由贷款人的预期收入决定,而不是取决于贷款期限的长短。贷款能否到期归还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
如果借款人的未来收入有保证,银行可以发放长期贷款;反之,如果借款人未来收入没有保障,就连短期贷款银行也不会发放。因此,银行制度贷款期限、方式会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或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来依据。预期收入理论是在世界第二次大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提出的,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鼓励发展消费信用,以此来扩大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发展。预期收入理论促进了商业银行贷款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扩大了扩大业务范围,使银行的业务从生产、商业方面扩大到消费领域,能刺激社会整体消费量,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了发展经验,为其成立提供了可行性。
2.2.2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在 19 世纪 20 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指出资本主义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将有可能爆发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在 1929 年爆发了持续时间最久的经济危机,凯恩斯在马尔萨斯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总需求,经济不可能自发实现自动均衡的理论。总需求不足会导致商品滞销,引起生产缩减,造成失业,进而引起经济的衰退。
在市场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这这三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在于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样才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增加社会消费量。历史上,罗斯福在二战后采纳了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建议,取得了有效的成就,奠定了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尽管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滞胀,很多人开始否定凯恩斯的理论。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促进消费需求。这是后来各国采用消费金融来刺激经济发展的原因,也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3 信用脆弱理论
马克思将信用定义为一种经济范畴,体现着以信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商品交换隐含着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信用交易是以要在信用行为中获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信用关系是人们在经济实践中追求利益而必然形成的。
信用脆弱理论也是马克思提出来的,他认为,信用不能独立存在,它作为商品的内在,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但资本家盲目追求利润却为信用危机提供了可能,使信用在利益面前变得分文不值。现代信用脆弱理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联系国民经济运行的网络,它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旦这个网络上的任何环节遭到了破坏,定会引起整个经济的连锁反应,使整个经济体系陷入信用危机。消费金融公司为借款者办理贷款业务就是基于一个信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消费金融公司更要时刻注意防范信用风险。
2.2.4 风险评定方法
Divid Durand 于 1941 年建立了一套对消费者贷款的评分标准。此评分标准一共考虑了 9 个因素,通过计算每项因素分值并将其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消费信用得分低于 1.25 分将不予贷款,超过此界限可考虑放款。具体的打分标准是:
(1)年龄:超过 20 岁后的每 1 年给 0.01 分,最高为 0.3 分;(2)性别:女性给 0.4 分,男性为 O 分;(3)居住稳定性:每年都住在现住所,给 0.42 分,最高分为 0.42 分;(4)职业:好职业给 0.55 分,坏职业给 O 分,其他给 0.16 分;(5)就业的产业:在公共行业、政府部门和银行给 0.21 分;(6)就业的稳定性:每年都工作在现在的部门,给 0.59 分;(7)在银行有帐户。给 0.48 分;(8)有不动产,给 0.35 分:(9)有生命保险,给 0.19 分。①该项研究,为金融机构分析消费者贷款的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许多金融机构开始用这个方法对消费者的信用进行分析。但金融机构在分析消费者信用时,考虑的因素更多,不仅限于上述因素。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机构,向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提供个人资信证明,这是值得我们国家可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