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东高地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研究
【第一章】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分析绪论
【2.1 2.2】网格化语境下的多元治理主体
【2.3】信息技术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中的运用
【2.4 2.5】开放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及权力多向度运行
【第三章】东高地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东高地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改进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公共治理理论下社会管理网格化探析结论及参考文献
结 论
从 1957 年首都机械厂在现址建厂,到 1959 年东高地街道办事处成立;从各居住区家委会分治,到形成 10 个社区的规模;从社区党委、居委会两套班子并行多年,到社区服务站剥离社区服务功能,社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从“单位办社会”一家独大的历史局面,到政府、单位、居民等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①到“三级平台、四级管理”,伴随着城市基层权力结构的变迁,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已成为一种有力的管理工具,发挥着作用。
本文以东高地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治理理论作为概念工具,从多元治理主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治理过程开放和权力运行多向度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本文借鉴、参考了学界对于治理的诸多定义,但将国外的理论直接用于我国实践,还有很多的不足,如我国的多元治理主体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主体,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国外的多元治理主体。通过对治理理论的运用,结合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实践,概括出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时期产生的这样一种管理工具的一些特点,发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改进的对策,已经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站在公共治理的视角下,可以清晰地发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可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同时对已有管理资源进行整合。
②通过网格划分,实现了管理地域的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对“人、地、物、组织”的摸底和对“事件”的明确分类,做到了底数清,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四级流程工作模式,实现了管理过程的标准化;通过“社管通”的使用,实时传输事件发生情况,随时查询、监督事件处理过程,提高行政透明度,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整合各类资源,减少重复管理。
从社区到网格的细化,在将治理的范围缩小到网格的同时,也将治理的主体镶嵌到网格之中,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语境下,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并提供公共服务。而开放的管理过程与扁平化的权力结构使得权力之间可以实现一种良性互动,一改以往从上到下的科层管理体制,形成了网络化的权力运行方式。原有的数类归于不同政府部门管理的事件,全部被纳入网格巡查的“事件”目录中,这是对原有条状管理的一种突破,街道相关科室、派出所(队、站)之间也形成互相联动的网状关系,通过信息系统相互联系,打破以往彼此之间工作没有交集的局面。从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角度看,以往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诉求,只能通过特定的渠道表达,或是通过居民代表大会、或是通过党代表、人大代表接待居民的途径、或是向居委会反映,但通过这些途径表达出的意愿去向如何、是否列入待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进度等均无从知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为居民提供了一条日常参与的途径,网格长或网格助理员在格内巡查时,居民可随时向网格长和网格助理员反映问题,并可通过“社管通”查询事件办理进度,增加了行政透明度。这些都让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向真正意义上的治理迈进了一步。
无论是已经成型的“北京东城模式”、“上海长宁模式”,还是正在蹒跚起步的“丰台模式”、“东高地模式”,都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一种选择,是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一种有力尝试。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方式,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网格“五员”设置不合理、治理主体权责不明、信息技术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权力运行不顺畅等等,也即说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还有改进的空间。如果网格工作者,特别是政策的顶层设计者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那么这一治理工具定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基层,取得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 麻宝斌:《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
[2]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 21 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 夏建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4] 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5] 吴群刚,孙志祥:《中国式社区治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年版。
[6] 彭真:《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7]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原理、体系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8]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 4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9] 陈振明:《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0]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
[11] 丁元竹:《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12] 何金晖:《中国城市社区权力结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13] 王巍:《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14] 陈喜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身份治理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年版。
[15] 赵小平,陶传进:《社区治理:模式转变中的困境与出路》,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16]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
[17]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8] 文崇一:《台湾的社区权力结构》,东大图书公司 1989 年版。
[19] [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 21 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
[20] 徐君:《街道职能社会化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 年版。
[21] 池忠仁,王浣尘:《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期刊、学报、报纸类
[1] 徐飞鹏,王砚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市推开》,载《北京日报》2012 年 5 月 31 日第 1 版。
[2]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 年第 5 期。
[3] 宋刚:《移动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英国游牧项目及其启示》,载《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 年第 3 期。
[4] 范乃亮:《新形势下上海公安机关全面推行“网格化”街面机制的探索与思考》,载《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 4 期。
[5] 葛伟民:《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和问题》,载《网格与信息》2006 年第 10 期。
[6] 宛天巍,王浣尘,马德秀:《网格化管理原则及网格结构模型研究》,载《情报科学》2007 年第 3 期。
[7] 姜爱林,任志儒:《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问题与对策》,载《特区经济》2007 年第 6 期。
[8] 周敬青:《关于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内涵与功效的理论思考》,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 年第 12 期。
[9] 周诗伟:《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积极实践:舟山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载《今日浙江》2009 年第 16 期。
[10] 李路路:《新阶段,新理念: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年 12 月 2 日 B2 版。
[11] 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载《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 年第 3 期,第 220 页。
[12]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 年第 1 期。
[13] 余前帆:《“网格”跟“格子”有关吗?》,载《科技术语研究》2006 年第2 期。
[14] 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载《系统工程》2005年第 3 期。
[15] 张超,吴丹,范况生:《城市网格化管理》,载《城建档案》2006 年第 7期。
[16] 熊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完善》,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 年第 3 期。
[17]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 年第 1 期。
[18] 张子凡,孟谦:《当代社区建设大事记》,载《社区》2005 年第 23 期。
[19] 任进:《职权法定: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载《学习时报》2012 年 5月 14 日第 5 版。
[20] 马力宏:《条块关系:从结构角度看政府管理》,载《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第 8 期。
[21] 池忠仁,王浣尘,陈云:《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探讨》,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 年第 1 期。
[22] 童星:《社会管理的组织创新:从“网格连心、服务为先”的“仙林模式”谈起》,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 年第 1 期。
[23] 王富玉:《论城市三级管理》,载《管理世界》1990 年第 6 期。
[24] 何岳飞:《丰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简析》,载《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 年第 1 期。
[25] 芦玮:《东高地街道启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载《丰台报》2012 年 6月 15 日第 2 版。
博士学位论文类
[1]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
[2] 池忠仁:《基于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距离理论的城市电子政务流程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2008 年博士学位论文。
[3] 金桥:《基层权力运作的逻辑:上海社区实地研究》,上海大学 2007 年博士学位论文。
[4] 张世杰:《公共治理机制:实现责任行政的途径》,吉林大学 2008 年博士学位论文。
[5] 程述:《城市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同济大学 2009 年博士学位论文。
[6] 杨海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吉林大学 2014 年博士学位论文。
党的章程和法律、法规、规章类
[1]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 11 月 14 日通过。
[2]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届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3] 《北京市街道办事处工作规定》,1999 年 1 月 14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 23号令颁布。
政府文件类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年 11 月 12 日通过。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000 年 11 月 19 日转发。
[3]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区服务站管理办法》,2012 年 6 月 7 日印发。
[4] 中共丰台区委办公室,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丰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施方案》,2012 年 11 月 7 日。
[5]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2010 年 3 月 4 日印发。
[6] 东高地街道办事处:《东高地街道 2013 年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总结》,2014 年 1 月。
[7] 东高地街道办事处:《东高地街道 2014 年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总结》,2015 年 1 月。
一、应急管理中公民公共参与现状我国一直以来社会发展都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使得应急管理中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同步。而且公民公共责任意识的淡薄对社会应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公民虽对国际危机事件中像9.11等一些事件有所关注,...
公共冲突是指那些事关公共利益的冲突。事关公共利益,是指引起冲突的事项即为公共事项,或引发冲突的事项不是公共事项,但冲突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等公共利益。①对公共冲突的管理是任何可以现实运行的社会体制都必须包括的功能。...
原标题:保障性住房违规出租问题的博弈分析和治理研究论文摘要:近期出现的保障性住房违规出租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危害了社会公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博弈分析入手,重点研究保障性住房违规出租问题的发生模式及治理机制。本...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创举,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理论,指引...
随着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与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与邻里关系是目前社区建设的关键目标与重要追求。1社区权力来源的特殊性社区是居民最重要、最起码的活动场所,蕴含着人们生活的最基本形态,有着各自相对独立完整的特征。因此,在对社区进行...
艾滋病是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新发生的HIV感染者50%年龄在24岁以下,可见,低龄化是世界各国HIV感染流行的一大趋势。而在该年龄下的风险人口又主要是校外青少年。校外青少年...
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随着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信息化的来临,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治理模式在应对后工业...
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一)卫生应急管理决策指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003年SARS爆发以前,由于我国卫生保健服务和卫生医疗资源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和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政府各部门、卫生系统之间不能整合有效资源,难以形成从中央...
第一章新莞人融入城市社会的理论概述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一、外来务工人员概念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逐渐推进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口流动日益增多,农民进口务工也越来越多,民工逐渐成为进城寻找工作农民的代名词。由于这...
一、前言当前我国对区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表现为概念不够明晰,理论不够完善等。区域公共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能和区域行政简单的划等号。通常性的概念是为追逐共同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问题的解决,使用调解、协商等方式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