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12 年以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新兴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全新业态。2013 年,互联网金融更是成为年度热词和社会大众追捧的话题。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带来了许多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着市场环境、服务模式和主体需求的变化,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发展。进入 2014 年,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并引发了"鲶鱼效应",它对商业银行业务引起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创新。2014 年 2 月,国家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会议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目标。可见,今后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仍是大势所趋。"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语言精简,但也足以证明我国中央已将互联网金融纳入视野范围,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设计也会逐步出台。
伴随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在近几十年急剧扩张,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增加,小微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从数据来看,截至 2013 年年底,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达 5606 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数量的 94.15%.
他们贡献了超过 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的贸易额,为我国供给了八成的劳动岗位,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发明专利和八成以上的新产品研发。而与小微企业如此的重要性相悖的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越发强烈而融资难度迟迟不减。
本文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互联网金融代表了金融创新的新趋势,互联网金融下的新型融资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风险更可控等优势,它将有利于填补我国小微信贷市场需求缺口,给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发展瓶颈带来转机。
1.1.2 研究意义。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要想解决,必须结合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金融创新来实现。金融创新能主导并推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及金融制度的发展,扩大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优化资源结构。从我国现实的小微企业融资情况来看,融资难主要是由于信贷机制阻碍了交易机会。因此,想要打破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格局,关键在于小微信贷制度、组织、方式等之上的金融创新。由于我国融资担保体系的落后,加上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银企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如果不突破、创新小微信贷模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便不可能解决。
传统金融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催生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创新需求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激发了金融模式的革新。以电商模式和P2P 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融资方式,运用大数据分析成功以较低成本实现了较好的风险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这直接对传统的银行业提出了挑战。互联网金融从侧面促使商业银行从过去单纯的规模扩张型经营向重视客户体验服务型经营转变。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越来越强调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占有资金、品牌优势,行业技术优势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金融势力的合作,以加速自身转型发转。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新势力间的互动合作源于双方的优势互补。我国也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自性搭建电商平台,最早涉足也是目前银行系最大的电商平台就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融善商务",虽然其价格优势被外界看好,但从目前来说其市场运作、运营管理、客户流量和交易活跃度上都难以和传统成熟电商相提并论。因此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将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效果也难以预测。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资金融通,而资金融通的功能来源于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支撑。银行的优势在于较好的流动性交换,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低成本的风险管理。长期被我国传统金融信贷格局忽视的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新机遇下正成为一块潜藏的宝藏,而只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势力互利合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发这一小微信贷市场。因此,探寻一种银行、电商、物流结合的"战略联盟"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是十分合理和必要的。即有助于商业银行迅速融入互联网金融浪潮,找到更多新的业务模式和利润增长,促使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同时也能实现我国电子商务在规模及服务上更全面的发展。这种基于银行、电商、物流"战略联盟"的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既能使银行、电商、物流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各自分一杯羹,赢得新的盈利增长,更能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
结合本文研究主题,文本综述的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在国外的研究中,其实没有特指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而是由Electronic Finance 翻译而来的"电子金融",它是指在金融体系中广泛运用互联网及其他相关创新 IT 技术。Andrew Whinston and Lihui Lin (2001)认为电子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现有服务模式,使不同金融机构间的界限变的模糊,会加剧金融业内的竞争。因此,各金融机构需要超越地理位置和物理网络之外,充分运用 IT技术,差异化地研发金融产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与经济部门(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2001)提出,虽然电子金融能提高金融体效率,但同时也可能会给金融和货币体系带来波动,所以他们针对电子金融可能会给交易清算系统和金融机构带来的变化提出了新的监管建议。ThomasGlaessner,Stijn Claessens 等人 (2002) 认为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电子金融都在改变着各国金融服务的性质和结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甚至在巴西这样基础金融设施很薄弱的国家也应该尽快引入电子金融。James Mcandrews ,Franklin Allen (2002) 认为电子金融的应用能促进金融脱媒、获得信贷、银行业合并等。
国内研究方面,李永刚、袁博(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去中介化、泛金融化以及全智能化将会对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提倡互补共赢。宫晓林(2013) 从金融脱媒、融资及定价等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传统商业银行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由于银行长久以来积累的利润优势,互联网金融短期内不会动摇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地位,但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才能求得发展。邱勋(2013)研究分析了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给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存款、理财产品等带来的冲击。邹炜(2013) 认为电商企业涉足金融市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商业银行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挖掘新客户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他还认为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寻求新模式的跨界合作。郑良芳(2013) 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十条建议,包括加快自身转型步伐、加深互联网技术运用、营销细分、涉足电商等。冯娟娟(2013) 通过对比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认为商业银行应全面提升科技研发水平,重视客户体验,寻求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共赢。
1.2.2 国内外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对融资难问题的研究上主要都是以中小企业为对象,但在现实情况中,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因此,研究成果对小微企业来说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小银行优势。
Berger (1998) 认为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扁平的部门组织和较低的经理人代理成本(2002),Hauswald(2002)认为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较快的决策链,能匹配多数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的特点。国内方面,林毅夫、李永军(2001)首先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是其经营的透明度较低,造成严重信息不对称。因此,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能够有助于解决此问题。我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在 2003 年提出,国内中小企业过度依赖内源融资会阻碍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外源融资。
中小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能促使我国融资体系的完善,让中小企业有更加良好的融资环境。黎钢华(2006)鼓励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因其较大银行来说更有成本优势,可以多样化融资渠道。
但有学者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大银行业务完整,能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程度为他们提供多样的融资服务,也能利用其广泛的网点基础( Stein,2002)和资金的流动性更好地分担跨期成本(Petersen,1994),同时,大银行管理体系完善( Strahann,1996),容易与小企业稳定业务关系。我国邓超(2010)提出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网点分布、技术支持、风险承担等都比中小银行更有优势。
(2)供应链融资。
通过对发达工业国家的应收账款融资和相关法律制度、业务开展模式及监控体系等的研究,Shawnee(2003)将企业的借贷和生产相联系,探究出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方式。Leora(2004)研究了上中下游企业在进行存货质押融资时所运用的原理。
国内的研究,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杨绍辉(2005)对供应链融资的内容和操作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有助于小企业融资;王光石(2005)在研究供应链融资的意义和风险管理机制后,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支持供应链融资的子系统;从管理学角度,朱文生(2008)通过分析供应链的特点、优势、问题,提出针对小企业融资的解决办法。闫俊宏(2007)提出供应链融资应包括一切和供应链相关的信贷活动。谭敏(2008)在对国内供应链融资现状做出了分析后,提出加大商业银行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支持,能促进小微企业和整个商品市场的繁荣。
(3)团体贷款。
从减轻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大量文献从自我选择、横向监督和社会担保三个作用方面,对团体贷款如何提高在小企业还款率做出解释。Varian 在 1990 年提出通过组内成员的自我选择和检查,会将风险成本转移给团体,这有助于信贷配给。实证检验得出信贷市场的效率可以通过自我选择机制得以提高(Wenner,1995)。Ghatak(1999)提出,风险偏好类似的借款者会通过自我选择机制组合在一起,这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基于横向监督作用,许多学者认为连带责任能激励团体内部的互相监督,从而降低道德违约成本。Stiglita(1990)研究证明了同组监督,在成本、效果和还款率上都要优于信贷机构的监督。
Coate&Besley (1995)认为内部审查以及组员之间的人脉网络会提高组内成员的信用水平,从而使团体的整体违约水平下降。另外有学者认同基于担保的连带责任会使贷款归还率提高。Maurice(2005)认为农村和城镇的人们之间的人脉关系比较聚集,可以将此当作担保物。
另有一些质疑上述观点的研究。Sadoulet(1999)认为贷款的团体组员间的这种内生联系会对团队业绩产生影响,成员会不断地进行异质选择。章元(2004)认为,尽管横向监督是一种好的激励措施,但如果考虑到监督成本后,会存在负效应,抵消部分优势。他还利用所建立的社会担保模型来说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贷款归还率。笔者认为,在我国,团体贷款较适用于江浙一带产业较集中的地区,对于全国范围的推广上将会存在困难。另外,这一模式是否能减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要视团体中成员的综合个人自身情况而论。所以,商业银行如何在贷前甄别选择优质团贷客户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4)产业集群融资。
国外的研究中,Porter(1998)的钻石模型对产业集群融资问题做了开创性研究。他提出商业银行如果能认识到产业集群的特点,将更便捷的得到企业资讯。
G.Pellegrini & S.Fabiani 等人(2000)分析了意大利 10939 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认识到集群内的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营业利润等方面都表现的更优秀。Schimit(1997)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地方机构的一些提供服务及金融支持的相关政策能促使产业集群的发展。Didar(2006)以印度纺织园中企业为实验对象,提出由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成立"定向融资组织",园区企业定期向此机构交会员费,机构负责向企业融资。
我国研究中对于产业集群融资的优势,在对浙江嵊州的产业集群(魏守华,2002)和大唐袜业(楼瑜,2006)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产业集群能重塑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有效提高融资效率。国内学者将产业集群融资模式划分为区域中小银行模式,企业间轮流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和常用投资基金模式。
(5)流程银行。
流程银行是指对银行再造而使之成为以机构设置扁平化、业务管理垂直化、重视合规部门为特点的拥有更合理、高效流程的银行。Janntt(1988)研究了银行如何调整定价策略以实现利润增长。Goodstein(1988)第一次从工作系统角度讨论如何提高银行的经营业绩。Drew(1994)以北美 228 家金融机构为实证分析对象,提出流程再造是否成功可以从节约成本、循环周期、雇员精简和客户服务四方面衡量。Allen(1995)提出业务流程的再思考和再设计能使银行在与绩效相关的成本、质量和反应速度上发生显着变化,以此带来银行经营的变革。
在国内的研究中,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05)首次提出让国内传统的部门式商业银行向流程式银行转变。此后,关于对流程银行的系统性讨论中,丁俊峰(2006)认为组织流程的构建是关键所在,他通过研究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指出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以客户服务为观念引导的流程再造势。崔燕(2010)通过对比我国流程银行现状和美国银行等先进银行,提出我国建设流程银行要逐步开展并且服务银行的长远战略;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详细研究上,罗爱华(2006)、朱忠福(2008)、胡豹(2008)对信贷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信息技术使业务流程智能化、操作流程中心化和信贷管理集约化;关于实际操作上的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分行研究组(2006)总结出再造的总体思路是以整合业务流程为基础,以集约化经营为目标,实行分行-支行的两级管理模式。
(6) 信贷工厂。
信贷工厂模式是以小银行优势理论和关系型信贷为理论基础的。在国外的研究中, Johnson(2008)研究发现美国的社区银行通过分析企业的软信息而设计使用了信贷工厂模式,很好的防止了信息不对称。Ng(2010)深入研究了新加坡淡马锡针对小企业进行批量化业务处理的"信贷工厂"模式,它具有以客户为导向的批量风险管理的特点。
国内研究方面,林春山(2009)通过阐述"信贷工厂"标准化、流程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机理,指出这是针对小微企业经营和需求特点设计的信贷模式。晓川(2009)认为"信贷工厂"对缓解小企业融资困境极为有利,但仍要继续探究风险防范机制。刘洁(2010)等人在研究建行淄博分行的案例后发现,组织的独立化和流程的模块化将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1.2.3 文献评述。
总体而言,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国内学者的研究均集中在大范围理论层面。由于互联网金融天生就是基于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模式,因此更具体的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是较为有意义的方向。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希望通过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来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可见控制风险是关键。但现有模式依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把控缺陷,如团体贷款可能会产生团体内成员互相包庇的现象,产业集群可能会面临整个行业风险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逐步推行流程银行改革,大中小行业银行也都在对信贷工厂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尝试,这些对小微企业融资起到了部分促进作用,但依然成效不大。为此,笔者认为除了从设计机制减轻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之外,尽快依靠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我国的征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也是防控风险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以政府为先导健全小微企业担保体系,还是通过第三方机构补充完善其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都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小微企业未来新融资模式应该探讨的方向。
1.3 本文的基本架构。
本文是在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信贷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小微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与互联网金融下新兴融资模式的比对研究,结合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机会及冲击的分析,尝试探索互联网金融下我国小微企业信贷的新模式--银行、电商、物流"战略联盟"模式,并通过介绍国外银行小微信贷成功案例,分析国内可作为这一模型雏形的信贷模式的基础上,对"战略联盟"新模式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对文献综述进行评析,列出本文的基本架构,说明文章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分析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机遇。首先阐述了我国小微企业的重要性、融资现状及融资困境;其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分析其优势以及在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新趋势。
第三章对我国现存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缺陷进行了分析,包括小微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下的新兴融资模式及现有模式的对比研究。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提出了基于银行、电商、物流"战略联盟"的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对其含义进行概述,介绍了这一新模式的基本原理、核心机制和实施流程,并对可行性做出理论分析。
第五章为案例分析。由于银行、电商、物流"战略联盟"的小微信贷模式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新模式,国外尚没有发现此模式的成功案例。因此本文介绍美国富国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案例,希望借鉴其在小微信贷业务上所创新的产品理念、业务流程及信用评分等风险管理思路。同时,对国内具备"战略联盟"模式雏形的小微信贷创新产品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外国经验的借鉴和我国新兴融资产品的优劣势分析,进一步说明"战略联盟"模式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上成功实践的可行性。
第六章对我国实施"战略联盟"新融资模式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1.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本文基于对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从商业银行、平台电商和物流公司三方合作的角度为切入点,提出银行、电商、物流"战略联盟"的小微企业新融资模式。我国已有些商业银行与电商合作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可以看作是"战略联盟"模式的雏形,笔者再此基础上引入物流公司的参与,借助物流公司的实时监控平台,进一步完善对小微企业日常经营风险的检测。同时提出由平台电商和物流企业组建"联合信用担保公司",将小微企业数据信息注入该联合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一定比例信用担保的机制。银行根据联合担保公司递交的信用报告及银行的认证标准,由系统自动计算出企业的信用评分,再按具体等级标准发放相应贷款金额。对贷款全流程实行线上自动化处理、审批和发放。该信贷模式将银行的资本、政策等的资源优势与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信息成本优势以及物流链的实时监控体系相结合,让三方利益共享、风险互担,最大程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不足之处:我国已有一些银行与电商合作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可以看作是"战略联盟"模式的雏形,笔者再此基础上引入物流公司的参与和联合担保机制进行改进。但这些雏形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其实际运行的相关数据难以搜集,因此本文的研究以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为重点,缺少相关具体数据的实证研究。
此外,本文仅从整体上提出商业银行、电商和物流的"战略联盟"模式,所提出的方案没有详细区分不同规模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开展"战略联盟"模式时的自身条件基础和个体差异。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与电商、物流进行"战略联盟"时所涉及的成本支出与利润分配问题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实施"战略联盟"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所取得效果也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章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影子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本次危机的主要诱因已被广泛接受。其实影子银行体系并不是新鲜事物,其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产证券的开始,而本次得只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
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是我国重要的融资中介,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与否不仅决定着自身盈利水平,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
摘要银行保险发展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它是一种新的金融发展模式。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一个自由联系且紧密相连的统一市场,银行与保险这两大金融支柱也日益融合,在业务发展上相互不断渗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
第2章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2.1村镇银行的概念2.1.1概念及特点概念: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
第3章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分析3.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现状3.1.1政策辅助银行业在进行信用评估的目的在于规避信用风险,减少由于信用风险没有及时避免导致的资产损失。这种信用风险难以规避的原因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中小...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第一节结论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微贷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一套微型金融信贷评估方法。首先是放贷之前的市场定位、客户信用调查与评估财务信息的评估和抵押担保物的评估分析,对于这四个方面...
结语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是必然的,但目前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政策向好带来的机遇,又要面临大型银行抓大不放...
第3章保定市村镇银行发展和制约因素分析保定市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本章以成立时间较长的A村镇银行为例,从其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入手,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该行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
第3章其他国家与地区民营银行分析3.1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及教训台湾虽然与我国社会形态有所不同,但是金融业与我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都是在政府控制下实行严格管制。研究台湾民营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有深渊的意义。3.1.0台湾发展民营银行的背景20...
第6章引导并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在我国出现之后发展快速,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风险及今后发展趋势,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对这一新兴事物采取得当的措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