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

小微企业现有融资模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1 共489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小微企业现有融资模式分析

  3.1 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模式分析。

  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企业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市场,在组织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中获得利润,并进行资本积累和利用。企业的内源融资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通过盈余留存来供给企业的资金链。这是所有企业都会优先考虑的一种方式,它需要企业尽可能的增大收入并减少税负和费用,减少甚至不分红利和股利;二是吸纳合伙人投资入股进行融资。吸收股权融资无需付固定的利息,企业面临相对较小的财务风险,但这种方法会稀释股权,对公司的原有管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通过票据贴现方式来融资,即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出售给银行,以付出一定的贴现利息为代价来获得融资资金;四是通过典当资产取得短期资金,这要求企业有具备公认价值的资产。

  企业的外源融资方式主要也有四种:一是银行贷款。这也是小微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的途径,但获得银行贷款通常需要充足的抵押资产和繁琐的审批手续,不适用小微企业对于信贷资金"急"的要求;二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企业若能成功上市,则意味着将获得大量的股权资本,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但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融资门槛,此外,申请上市的企业也有面临破发的风险;三是私募股权形式。对于备具有潜力且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行业来说,吸引私募股权投资的方法特别适用。四是民间借贷融资。民间借贷的特点是条件较低且融资便捷,但它畸高的贷款利率会使企业面临相当高的财务风险。

  3.1.1 商业银行信贷。

  据调查,我国的小微企业需要寻求外部融资时,有三分之二首选银行贷款渠道,这凸显了银行在我国当前融资市场的支柱地位。调查中还发现,经营时间越久的小微企业选择向银行借款的占比越高:经营时间在 1 年之内的小微企业占五成,经营时间在 3~5 年的占 65%,经营时间超过 10 年的占到 76%.但我国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贷款等待到账时间较长、担保和抵押物物不足、财务报表不规范、贷款的成本太高等等。其中,反映最为集中是的前两项,分别占到 45.8%和 41.1%.另外,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主认为银行贷款才是贷款成本最高的融资方式(如图 3-1),而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民间借贷。

  许多小微企业反映,虽然从银行贷款的名义利率来看并不比其他方式要高,但多数银行贷款时常附加的一些隐形的硬性放贷要求,如存入相应比例的存款、购买理财等等,致使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较其他方式要高。此外,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在我国有地区上的差异,相比来说,东部地区最高,比其他地区平均高出 1.5 倍左右。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于东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对出口外贸的依存度更大,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对其冲击更加直接也更加明显,银行需要提高利率来保证风险补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银行虽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但银行信贷存在的问题也备受管着,这给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小微金融提示了改进空间。

  3.1.2 直接融资。

  有研究显示,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占到全部融资的 70%,而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方式的占比还不到 5%. 2010 年末,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以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所筹集的资金金额近 65 亿元,这虽使我国小企业融资有了新突破,但相对于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2013 年 3 月 8 日,盐城国投、镇江城投、无锡新区集团和天保控股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批"小微企业扶持债"的发行,发行合计总金额 35 亿元。这种创新的小微企业扶持债券,首批发行的 4 只均采用无担保无增信方式,由于这种"小微企业扶持债"设计了较好的信用结构,且发行的主体是当地政府的融资平台,增信水平比之前通过融资平台或担保公司来提供担保的中小企业集合债更好。这又是我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一次创新尝试,但由于小微企业扶持债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它在未来小微企业融资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对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发行债券的审批程序是十分严格的。此外,我国小微企业也基本无法通过上市进行融资。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远未能达到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 2006 年启动的"新三板"市场仍没有改变旧三板市场的一些严格限制的交易制度,因此市场成交并不十分活跃。我国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还缺乏广泛深入了解小微企业信息的平台和途径。因此,对那些没有自我积累能力和低科技含量的小微企业来说,参与资本市场所进行的融资仍然十分有限。

  3.2 互联网金融下的新兴融资模式。

  3.2.1 电商模式的小微企业融资。

  我国当前电商模式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可以阿里金融和京东商城的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代表。

  (1)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主要面向阿里巴巴 B2B 平台、天猫和淘宝网平台上的小微企业贷款群体。这些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贷款需求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被满足。阿里金融却可以运用旗下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客户积累的行为数据,如小微企业的认证信息、交易数据、货运数据、客户评价数据等,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引用海关、税务等外部数据加以匹配,从而进行有效地风险判别。依赖网络和数据,阿里金融通过所建立的纯定量化模型,设置出贷款的标准,形成一套独特的风控体系。这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同时更降低了贷款的交易成本。并且,基于这种量化贷款模型和网络的应用,阿里金融让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手续得以精简,还能 365 天 24 小时不间断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满足了国内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的及时便捷的融资需求。阿里金融能够达到每天有效审核贷款一万笔的业务效率。如果采用银行经理审核制是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工作量的。在贷后管理上,阿里金融通过数据库进行跟踪管理,如果出现企业恶意欠贷,还可对其进行封杀网上店铺、网络曝光等惩罚措施,直至采取法律手段,这能够提升企业的违约成本,起到充分的预防和警示作用。到 2014 年初,阿里金融的小微企业客户已超过 70 万家,户均贷款额 7000 元。微企业的贷款来说,笔者认为,量比额度更为重要。

  (2)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京东供应链服务平台是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合作的,借助京东商城的票据处理系统、结算支付系统、供应商系统等互联网电子渠道,向供应商提供包括利用订单、入库单、应收账款和委托贷款进行融资的四类产品。在融资过程中,京东充当供应商与银行间的变相担保,用信用和应收账款作抵押,由银行来进行资金发放。供应商可根据与京东商城签订的销售合同、货物单据及京东商城的确认文件并进行投保后,即可得到中国银行的资金支持。并且供应商的融资额度是会根据其在京东的采购、入库情况自动在系统中计算调整的。京东供应链模式有较合理可靠风险防范措施:一是对客户进行较长时间的合作考察。根据申请条件,只有与京东商城进行 3 个月以上合作的供应商才有申请融资的资格;二是通过收集、积累的大量数据对客户身份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动审批,无需任何担保和抵押。三是当系统自动审批出现异常时,金融服务平台就会由人工进行审查审批,加强风险警惕。到 2014 年初,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贷款规模已超过 10 亿元。

  3.2.2 P2P 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的小微企业融资。

  我国当前的 P2P 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可以拍拍贷模式和宜信模式为代表。

  (1)拍拍贷模式。

  拍拍贷是我国第一家 P2P 纯依靠信用的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平台借款者中的 81%是小微企业主,筹措资金用于初期创业或经营周转等。借款额度在 3000元至 50 万元,期限一年以内。在融资的资金筹措期内,如果总投标金额达到借款人的发起的金额,平台就会对借款人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他此次的借款成功,平台会生成电子借款凭条,借款按月向投资人还本付;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筹到发起的金额,该项借款项目失败。平台上所发布项目的借款利率由借款人在网站设定的最高借款利率之内自由设定,这使得融资更能体现项目的真实价值。平台的透明化和人人参与的机制有效降低了审查的成本和风险。

  在风险管理上:首先,基于系统对历史数据的认证,自动计算转化而来的信用等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借款者的成功率,融出资金者会据此判断借款的风险大小;其次,"本金保障计划",即满足条件的借款者,当其发生的坏账大于收益时,平台将在 3 日内赔付差额;此外,还有具体的逾期费用、罚息等规定,以及黑名单曝光措施。

  (2)宜信模式。

  宜信公司是一家综合集信用评估管理、财富管理和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等业务的金融服务集团公司。宜信最大对的特色在于他的债权转让方式,即创始人唐宁先以个人名义借款给需要的人,再将这笔债权通过金额和期限的拆分,打包成固定收益式理财产品销售给客户。不同于其他网络借贷平台运作模式的是,宜信是依托其在全国建立的强大物理网点,走的是线下模式。在收到贷款申请后,对贷款人进行面审审核,也往往有抵押要求,通常只有 5%左右的审核通过率。同时,通过分散出借,进一步减弱风险,提升贷款质量,风险较低。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一份所审计报告中,宜信的不良还款率仅为 0.8%.

  宜信模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 P2P 平台,因为 P2P 平台应该是独立的,只为更好地帮助借款人实现信用管理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而本身不能提供保证、参与交易。这就使得宜信可能面临政策风险,此外,债券的组合转让也很难保证借贷的完全匹配,当市场面临怀疑的时候,容易出现出资人的挤兑。

  3.3 小微企业现有融资模式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供给方的竞争,开始对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上的主导地位产生影响。从前一节对我国现有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以看出,传统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外部融资模式和新兴互联网金融下的融资模式,都各有一定的利弊。

  我国银行在传统大企业融资上的垄断地位是无法动摇地,因此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和服务定位从一开始就是专注于小微企业领域,利用自身的数据和网络平台优势并根据小微客户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发融资产品,走差异化经营路线。

  如,电商平台在提供融资服务时,直接将利用本平台或与平台有业务往来的小微企业锁定为目标客户群体。精确的目标客户定位,有助于量身设计标准化产品,批量开发客户群体。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情况对信贷产品要素进行差异化调整,这样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并较大程度地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此外,互联网金融相对于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金融领域的最强竞争力在于,电商能通过自身已搭建的平台收集并不断积累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增强了对客户的了解,以此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制约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因信息难收集带来的较高的经营成本。且简约高效的流程更有适合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但是必须承认,无论是电商还是 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其快速扩张,都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困扰,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贷款规模。事实上,由于 P2P 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缺乏监控所隐含的业务风险越来越大。此外,依然存在政策上的风险和法律规范的缺乏。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倾向于服务大型企业来追求规模效应和资金安全。

  但伴随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不断凸显,政府的扶持政策不断倾斜,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更要从战略高度上转变态度,重视对小微金融服务。

  其实,银行在与大型企业的信贷交易中往往不占有定价权,而对小微企业信贷中,银行可以开出更高的贷款利率,这将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商业银行可凭借自身资金实力和成熟的体统及管理优势,在小微信贷业务上收获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确,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业务繁杂、管理不健全,使其信息不透明透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也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搭建自己的商务平台,但其最大的缺点是机会成本过高,尤其不适合中小银行,因其不能预期运营上线的效果。事实上,国内的银行系电商平台无论是在交易量还是在管理技术上都与成熟的电商企业相差较大。

  通过对两种融资方式的利弊分析,笔者认为,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寻找一种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的契机,借此扬长避短,更好的为我国小微金融服务打破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是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金融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