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临床医学硕士论文 >

评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论文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10 共87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1 章 引 言

  卒中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据推测,因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加上对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不足,由卒中造成的死亡在未来 30 年内将成指数增长[2]。我国每年大约有 1500000–2000000 例新发卒中发生,每年的卒中发病患者中有 30%是既往患卒中后再发的,在总的卒中患者中,有约 80%是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或 TIA 的早期卒中再发风险最高。因此,针对缺血性卒中或 TIA 患者的二级预防非常重要,且开始的越早越好。而除了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外,抗血小板和抗凝则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

  在非心源性卒中的长期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且阿司匹林是相对安全且经济上容易承担的长期应用的药物,但是阿司匹林仅能使卒中患者大的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约 13%。而且阿司匹林在脑出血风险相对高的亚洲人群中可能没有那么安全。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加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中表现出了优于阿司匹林的效果。而三氟柳与阿司匹林效果相近且出血风险更低。但是除了 PRoFESS研究外,目前尚没有其他的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氯吡格雷、三氟柳及西洛他唑之间任何两两直接对比的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

  在判定药物治疗效果的时候,药物与安慰剂或另外一种药物做直接对比的研究是提供其疗效依据的金标准。然而,直接对比并不总是存在或可行,因此,间接对比对提供不同药物治疗疗效的对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且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网状 meta 分析即是一种间接对比的方法,其核心是,有现有的 A 药与 B 药的研究,也有 B 药与 C 药的对比研究,通过收集所有相关的研究进行网状 meta 分析,可得出 A 药与 C 药对比的直观的数据。2008 年发表的关于卒中抗血小板二级预防的网状 meta 分析的文章未能纳入最新的研究且没有评价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3]。而 2013 年刚刚发表的另外一篇相关研究有大部分随机对照研究没有纳入[4]。因此,为了评价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本研究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对其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网状 meta 分析,以期对临床选药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临床医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