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期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论文格式的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广大科技论文作者中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传播科技信息、服务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等国家标准,也是在这种背景下颁布的。理工科大学生参照一些正规的学术期刊的版面处理,就不难掌握科技论文的构成要素与编排格式。
我国社会科学期刊开展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
1990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制定《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并要求国内各有关高校的文科学报和社科期刊参照执行。该规范1996年第一次修订。1999年,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实际,由资深编辑、专家讨论再次修订,并于2000年由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
这个规范在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个规范仅提供一个相对普遍的排版格式,不同期刊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差异。文科大学生在参考时,还是要看具体的投稿期刊自己公布的相关规定。但在写作论文时,可以先参考这个格式,投稿时再根据各刊具体要求做一些个别修改。同时,这个规范也可供理科的学生借鉴。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基本要求与篇名
基本要求: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6000~10000字为宜(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即计算机统计中计空格字数),用A4纸5号字打印。
文章内容:按顺序,内容包括题目、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够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弓|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篇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篇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译文的署名,应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
应标明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作者姓名符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3.摘要
摘要应说明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不使用“本文”等作主语,字数200~300字。公开发行的学报,其论文应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排在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英文摘要的内容一般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为标识。
4.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一般每篇可选3~8个。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
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意义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5.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在首页地脚处,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基金项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后。
6.作者简介
对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等作出介绍,其前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标识。一般排在篇首页地脚,置于收稿日期(或基金项目)之后。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7.致谢与通联信息
致谢是作者对认为需要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文字,排于注释及参考文献之前,字体应与正文有所区别。请在最后一页的参考文献后面,写下作者联系信息和通联方式,包括作者简介、地址及邮编、电话、E-mail等信息。
8.注释
注释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方面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篇名、作者注于当页地脚;对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当页地脚或文末。序号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建议注释用页脚注释。与参考文献相比,注释内容如果是文章或者着作名称,必须有起止页码。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着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要表明引文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
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着(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这些文献类型作为参考文献时可以不加起止页码。但是,鉴于有部分刊物要求提供起止页码,所以建议加上起止页码。
如果这些参考文献被文中引用,需要作为注释,注释时请插入脚注。注释与参考文献格式一致,但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注释必须有起止页码;第二,注释结尾以句号结束,而不以点号结束。参考文献都是用点号结束。
注意:所有参考文献必须是写作过程中直接使用的,而且部分刊物要求要与文中使用一对应,没有使用和参考的文献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参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原则上按照其在文中使用的先后顺序来排序。没有引|用和使用过的文献不要作为参考文献。切勿将别人引用的参考文献直接复制过来作为自己的。
作为科研论文,应该对论文研究背景和已有研究作充分了解,包括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应当进行梳理。参考文献中应该有外文文献,且建议多使用国外参考文献,并使用高质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切忌过多参考质量低劣的论文。
毕业论文的构成要素依次为封面、扉页、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附录、致谢等。各大学一般会对毕业论文的要素、编排格式有详细的要求,并以毕业论文标准模板的形式在有关网...
等线一篇论文的构成要素依次为标题、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文摘、中文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引言、主体、结语)、致谢、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项目。属于基金支持的科研课题衍生的论文,还应提供基金名称、项目编号的信息。...